好书推荐 刘晓颖 推荐书目:《孙绍振如是解读作品》 作者简介:孙绍振,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为福建师大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等职。著有《新的美学原则在崛起》、《文学创作论》、《美的结构》、《名作细读》等数十部专著。 作品简介:当前语文教学脱离作品的顽症不仅没有消除,反而有日益扩散之势。无效分析已成为制约语文水平提高的瓶颈。而对作品的有效分析则是检验语文教师是否优秀的试金石。有效分析的美妙在于:既展示独特的视角,给予方法上的可操作性的深刻启示,引发思维的震荡,同时分析文章本身也给人以美的享受——罗兰·巴特在淡到文论时曾说:“尼采要求超越事物的粗略形态以感知这种精微的生成”。孙绍振先生的解读正提供了这种“精微的生成”。本部书分古代诗词、现代诗歌·散文诗、小说、古代散文、现代散文、童话·寓言、纪实作品、议论文·小品文等几部分对作品进行了独特的解读。 推荐理由:《孙绍振如是解读作品》像一把钥匙,为我们开启了一扇解读文本的方法之门。它可操作性强,易学好用,文中对经典作品的解读更是旁征博引,具有独特的视角,值得语文老师好好读一读。作者强调,分析就是要把原本统一的对象加以剖析,不应该从统一性出发,而是应该从差异性,或者矛盾性出发。因此,就要善于从看来相同的作品中看出相异的地方,而且要善于看来相异的作品中,看出来相同的地方。这是科学抽象的基本功,是需要长期培养的。而看出矛盾所在,看出相异所在,是分析的前提。以古代诗词为例,孙绍振教授在他的《孙绍振如是解读作品》一书中,解读了27首古代诗词。一、多角度提出质疑。与同题材的其他作品比,从诗话家已有的定评中提出质疑,从诗歌类型角度质疑,从风格还原上提出质疑,在同一种表现手法上比较质疑等等等等。如解读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大多词评家都集中赞赏她的十四个叠词。叠字的使用固然有其特殊的效果,但从修辞技巧来说,这样连续性的叠词并不是越多越妙,孙教授接着列举了许多不成功的例子,然后提出质疑:为什么其他人用的叠字给人多余繁冗的感觉,而李清照却不会?从而探究其深层次的根本原因:是在内容上,情感上的深沉。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正如孙教授在自序里所说的,各种还原法、比较法都是低层次的操作性方法,而最高层次,从哲学上说,是分析的方法,尤其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他说,“如果我有什么值得称道的话,那也不过是,我把这种方法用得很彻底,用得很坚决,将之转化为操作性方法,并使之系统化。”孙教授抓住诗歌创作的特点,进一步解读道:“诗歌的感人力量并不仅仅来自真切的画面,来自视觉写实,同时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它比其他任何艺术形式,更为依赖假定、想像来超越现实,如果拘泥于写实,诗人的感情就比较难以渗透在景观之中而得以自由发挥了。只有在假定的、虚拟的情景中,主观的情感才能渗透在客观的情景之中,得到比较自由的发挥。”“诗歌的艺术准则,不是写实与否,而是情感与景观的猝然遇合、交融中是否有独特的感触,虚拟的自由,意境的创造是否产生特殊的审美价值。”三、点滴感悟要会揭示矛盾,才能找到可分析的对象。而要从天衣无缝的统一中找出相异点、特殊点,没有一定的知识积淀是没法做到的。“只有具备抽象的想象力,才能把隐秘的矛盾揪出来”,这谈何容易?而要能够从四面八方对作品进行还原进行比较,也不是一件易事。不仅要掌握各种诗歌体裁的结构特点章法特点外部结构内部结构,还要了解历代诗话家对其的相关评论;既要有诗学知识,还要有美学知识、哲学知识、社会学知识、心理学知识、文化学知识。所以,孙教授的解读是一个极高的境界。当下我“虽不能至,但心向往之”,所以推荐之。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fe3ca6d2f121dd36a32d82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