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11)

时间:2022-05-28 21:09:15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寒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会写“侯、章、泣〞等7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想象《寒食》中描绘的暮春之景,结合时代背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想象画面,抓住重点语句,体会作者表达的

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想象画面,抓住重点语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设置情境,师生共同披文入境,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师生对话、生生对话以

读促悟,以悟促读,引导学生把情感体验充分表现出来。

学生学习方法: 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讨论交流。

课前准备: 1.了解有关寒食节的由来及习俗,了解时代背景。 2.制作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内容:

一、谈话导入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泱泱华夏,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明,而传统节日正是其重要的组成局部。今天,咱们就一起走入春天的长安城,去看看那里寒食节的景象吧。〔板书:寒食〕

二、简介寒食:清明节前一二日。禁烟火,只吃冷食。并在后世的开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牵勾、斗鸡等风俗,寒食节前后绵延两千余年,曾被称为中国民间第一大祭日。在民间传说中寒食节虽与介子推有关,但寒食起源,并非为纪念介子推,而是沿袭了远古的改火旧习。

三、学习古诗《寒食》

〔一〕学习生字词,会读诗。 自学“侯〞字。指导学生从意义上区分“侯、候〞,用组词法:“王侯〞“时候〞区分形近字。 指名读诗,要求读准、读通。师相机指导。 〔二〕知诗人,解诗题。 请学生自己介绍课前搜集有关寒食节的资料,师相机补充。 示:寒食节是中国农历清明节前一天。古人在这一天,不生火做饭,所以叫寒食。相传当年重耳(晋公子重耳)周游列国,历尽艰辛。一次,他挨饿难熬,百般无奈时,介之推割下自己大腿上的肉给他吃。后来重耳当了国王〔晋文公,春秋五霸之一〕,去找和母亲一起躲在深山中的介之推。遍寻不到,便下令放火烧山,想以此逼出介之推,但最后发现介之推与其母被烧死。重耳十分懊悔,便规定每年此时不得生火,一切吃冷食,称为寒食节〔山西省介休


市当地居民仍然对此深有记忆,但只限于思想,实际节日这天已没有吃寒食的活动〕其实,寒食节的真正起源,是源于古代的钻木、求新火之制。古人因季节不同,用不同的树木钻火,有改季改火之俗。而每次改火之后,就要换取新火。新火未至,就禁止人们生火,这是当时的一件大事。寒食节习俗,有上坟、郊游、斗鸡、荡秋千、打毯、牵钩〔拔河〕等。其中上坟之俗,是很古老的。 中国过往的春祭都在寒食节,直到后来改为清明节。今天,就让我们一起乘上时光穿梭机,穿越千年来看看韩翃笔下的寒食节。

〔三〕解词连句知大意。 1.自由读诗,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把不懂的词句作标记。相机理解“春城、御柳斜、汉宫、五侯、传蜡烛〞等词语,大致梳理诗歌内容。 2.展开想象悟诗情。让我们走进长安的春天,看看那里的景象吧:指名读第一句。出现在你眼前的是什么景象?〔板书:飞花 御柳斜〕 提示:飞花:飘扬的杨花。御柳斜:柳树在春风的吹拂下摇曳生姿。 1“飞花〞是种什么情景?“无处不飞花〞写出了花的什么特点呢?〔出示落花随风飞舞图,播放古风音乐 2〕你能带着这样的理解,想象着这样的画面,美美地读一读吗? 3. 日落天黑时,长安城里又是一番怎样的情景呢?指名读三四句。〔板书:蜡烛 轻烟入〕 提示:蜡烛:寒食节普天下禁火,但权贵宠臣可得到皇帝恩赐而燃烛。 烟入: 袅袅炊烟。整句话的意思是夜色降临,宫里忙着传蜡烛,袅袅炊烟散入王侯贵戚家中。 4.夜色降临,宫里忙着传蜡烛,袅袅炊烟散入王侯贵戚家中。你能想象一下此时这些王侯贵族、重臣之家正点着蜡烛做什么吗?用“我仿佛看到了……我仿佛听到了……〞的句式说说。 1〕我仿佛看到了那些重臣们在吃着山珍海味,饮着仙露琼浆的样子。 2〕我仿佛看到他们饮酒作乐、欢天酒地的样子。 3 我仿佛听到了他们开怀大笑的声音。 4〕…… 5.而此时,民间的百姓又是如何度过寒食节的呢? 1〕他们会禁烟火,只吃冷食。 2〕他们会穿着粗布麻衣,可能会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牵勾等。 3还可能会在家悼念介子推。 4...... 6. 如果你是长安的百姓看到举国上下都在过寒食节,而皇亲贵族家里却灯火通明,你会有什么感受? (1) 我会非常气愤:凭什么百姓要吃冷食,禁用火,过寒食节,而皇宫里却灯火通明? (2) 这简直就是“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 从这儿可以看出作者对封建腐败政治强烈的挖苦!〔板书:挖苦〕 向学生介绍挖苦手法:用比喻、夸张等手法对人或事进行揭露、批评或嘲笑。是一种文学手法,用于暴露对象的矛盾或缺点。 7. 你能带着这样的理解,融入这样的感情,来读读吗?

〔四〕探究质疑。 1.飞花不就是落花吗?作者为什么不说春城无处不落花呢?四人小组讨论,小组代表发言。 不说“落花〞而说“飞花〞,这是明写花而暗写风。一个“飞〞字,蕴意深远。由此我们可以充分体会到诗人炼字的功夫。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首诗能传诵千古,主要是其中的名句“春城无处不飞花〞,而这一句诗中最能耀人眼目者,就在一个“飞〞字。 谁能读出这种花飞柳摇的美。 2.朗读全诗,熟读成诵。 最后,让我们一起带着这样的理解,想象着这样的画面,融入这样的感情,美美地读一遍吧!会背的同学可以试着不看书来读一读。

三、课堂总结,背诵布置 1.这节课,通过学习《寒食》,我们看到了:暮春的京城到处飘散着花瓣和花香,寒食节里,强劲的东风吹斜了皇家花园的柳树。天色已晚,皇宫里传出


了点燃蜡烛的信息,那袅袅的轻烟也散入了王侯贵族家。 2.请同学们课下背诵并默写《寒食》

四、板书设计

寒食

飞花 御柳斜 不满

蜡烛 轻烟入 挖苦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fe77ccd15afb770bf78a6529647d27284a73377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