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安全观

时间:2022-07-15 00:28:21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国家安全观

[ ]国家安全观是关于国家安全问题的根本态度和观点,对安全战略具 有指导作用。有什么样的安全观就会产生什么样的国家安全战略。近年来,我国国家安全观研究取得了突出成绩,但也存在“安全观”概念模糊、研究对象国范围过窄、研究相对滞后等现象,本文拟对这一状况简单总结,以供同仁参考。 [关键词]国家安全观 安全战略 研究述评

19973月,中国代表在东盟地区论坛会议上正式提出“新安全观”以来,安全观的研究在中国学术界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这是一条试图从思想、意识形而上的角 度来探讨影响安全战略因素的新途径,对现实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迄今为止,研究已经得到更多学者的响应,形成了相应的声势和规模,取得了不少引人注目的成就,并且有 方兴未艾之势。笔者试图利用已有的材料,根据自己的理解,对近年来的研究状况作个简要的整理和介绍,希望能有助于学界同仁们做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概言之,国家安全观是关于国家安全问题的根本态度和观点,并被系统化、理论化的安全观念。它对安全战略 具有指导意义,有什么样的安全观就会有什么样的安全战略。“安全战略是安全观的具体化。”[1]

多年来,学术界重视对安全战略的研究,对安全观念的研究则相对 不太重视。在论述安全问题的文章中,学者们多以“安全战略”为论述对象,而以“安全观”为题的文章,所占比重不大。笔者依照中国学术期刊网“中国期刊题录数据库”,作相关统计,其结果也证实了这一点。

在“中国期刊题录数据库”中,1994年——2006年“中国政治、国际政治”类中, 篇名包含“安全”一词的文献有1964篇,而包含“安全观”一词的文献170篇,仅占总数的8.7%。就是在1999年—2006年“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 据库”中的“中国政治、国际政治”类,篇名包含“安全”的毕业论文142篇,包含“安全观”一词 的文章有14篇,也仅占总数的10%。很 显然,对国家安全观的研究,还有待我们共同努力。

可喜的是,学者们对安全观的研究,近来已经日趋重视,这可从“中国期刊网优秀博硕文数据库”论文数量的变化看出。自2001年始,期刊网中以“安全观”为题的硕博文章,22001年)12002年)32003年)42004年),到5篇(2005年),论文数量在逐年递增,而质量也在逐步提高,这为安全观今 后的研究奠定了可靠基础。

另外,在国际关系各类学术刊物、书籍中,但凡谈论“安全”方面 的文章,也皆或多或少地涉及到一些“安全观”的话题。这方面的代表作,国外的有:瑞·布赞《新安全论》,彼得·J·卡赞斯坦《国家文化安全》等;国内书籍为:丛鹏《大国安全观 比较》,子杉《国家的选择与安全》等。

巴瑞·布赞为社会建构主义理论大师。他根据建构主义理论,提出复 合安全理论和非安全化理论。彼得·J·卡赞斯坦则在国家安全观的理论建构上做出了有益尝试。他从文化角度探讨了二战之后日本安全观的演变。丛鹏《大国安 观比较》是国内对大国安全观进行比较研究的首部著作,也是首部以安全观为研究对象的专著。子杉的《国家的选择与安全》则以全球化为视角,系统阐述了全 化进程中国家安全观的演变与重构问题,对建国以来安全观的发展阶段也作了梳理归纳。


一般说来,我国学术界对国家安全观的 研究兴起于改革开放之后,起步较晚。待进入20世纪90年代,尤其是“新安全观”概念提出之后,这一领域的研究才有了长足发展,出现了一批较有影响的研究成果。概括而言, 我国学术界对国家安全观研究取向上有两种[2]一是理论层次的探讨,这是中国学者最感兴趣,同时也是成果最多 的领域,代表学者有刘跃进、李少军等。另外是一些著作,对冷战之后国家安全观的新变化进行了富有成果的理论探索。200311月,外交学院与中国军控和裁军学会联合邀请了社科院、国际问题 研究所、外交部政策研究室等十几名学者以“各国安全观比较研究与中国新安全观”为题召开座谈会,交流研究心得,这从侧面反映出中国国家安全观的研究已初具 规模,并尚待壮大。

当然,“国家安全观”研究毕竟是一新兴课题,研究过程中不免出 现一些问题:

1“安全观”概念过于模糊,学者依其不同理解而界定, 成概念混乱。 安全观是对安全问题的理性化认识,是有关安全的理论。但是,对国 家安全观的内涵、研究对象,不同学者依其理解的侧重点,做出不同解释。如:有的学者认为国家安全观是一个国家在维护本国的安全实践中所形成的关于自身的 全利益、安全目标、安全环境和安全手段等问题的认识;还有学者认为安全观念指对国际安全的主观认识,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国际安全面临的威胁来源,二是构成 国际安全的基本条件,三是维护国家持久安全的方法。4

有争论未必是坏事,争论催生新的理论思考。但是,概念界定过于 含糊不清,则会导致某种程度的混乱,从而不利于研究的继续进行。这一点,尚需得到规范。

2 “安全观”对象国的研究范围过窄,主要集中于对中国新安全观的研究。

据统计,学术期刊网1997年——2004年“中国政治、国际政治”类,篇名包含“安全观”的文章共89篇。其中,以菲律宾、乌兹别克斯坦、犹太民族为对象的文章各1篇,以东盟、亚太地区为研究对象的共4篇,就是对俄罗斯、美国两个大国的研究,总计也仅4篇,这相对于以中国国家安全观为对象的43篇文章而言,真是小巫见大巫。学术界对对象国的研究出现了明显 的失衡。

3 侧重于对国家安全理论的研究,安全观理论研究相对滞后。

安全观是安全理论的基础,又与安全理论有着不同,具有自己的特 点:①它以理性思维为主导,但没有完全排除非理性思维和感知,包括一般的安全感和安全经验,是对安全问题的广泛认识和思考。②它的认识重点在安全的现实问 上,而对与现实联系不太密切的一般普遍性的安全理论问题,特别是安全的本质、属性等,并不给予特别关注,或者不是其关注的重心。其重心在现实。5

学术界对安全理论系统化的研究已经开始,代表人物是北京国际关系学院刘跃进教授。他先后在《国际关系学院学报》《国际安全通 讯》《中共中央党校学报》等学报中发表一系列文章,探究对安全理论进行系统化研究的可行性,动了国家安全学的开展。除刘先生外,对安全理论研究做出较大贡献的还有:国现代国际关系 学院研究员楚树龙先生、社会科学 院世界经政研究所研究员李少军先 生等,他们的努力推动了安全理论研究的进程。

对比而言,学术界对安全观的系统化研究,进展则相对缓慢。除在国际关系各类学术刊物中尚未出现以安全观为研究对象的研究专栏外,书籍中以“安全观”为 题的,据笔者所知,目前为止也仅丛鹏教授一部《大国安全观比较》。在


国家安全观研究方面,尚有很大的空白需要去填补。

参考文献

[1]丛鹏,大国安全观比较[M].北京:时事出版社,2004,第2 [2]丛鹏,大国安全观比较[M].北京:时事出版社,2004,第5 [3]朱阳明,亚太安全战略论[M].军事科学出版社,2000,第123 [4]阎学通,中国与亚太安全[M].时事出版社,1999,第20 [5]刘跃进,‘安全’及其相关概念”《江南社会学院学报》2000.9,第23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fe8ea60b79563c1ec5da71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