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盈余管理的成因和后果

时间:2023-05-09 21:41:23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浅谈盈余管理的成因和后果

作者:赵庆英

来源:《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2年第6



一、盈余管理的成因

盈余管理的出现反映了经济活动的复杂性和现实性,盈余管理的成因也使多方面的,很难用一种观点或视角来完整的加以定论。

盈余管理是有操作空间的,即国家制定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存在一定的弹性空间,企业管理当局可以按照对自身有利的方式做出选择。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弹性空间反映了国家对于刺激经济发展,往往会给企业提供一定的优惠待遇。由于企业处于不同的生命周期,企业管理者与企业相关利益者(如企业所有者、股东、债权人等)之间的利益不一致,以及外部经济环境变动等,都有可能促使企业管理当局进行盈余管理。

上市公司实行盈余管理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筹资。例如,当公司首次发行股票时,《公司法》对企业有严格的规定,如必须在近三年内连续盈利,才能申请上市。为达到目的,企业便采用盈余管理来进行财务包装,以取得上市资格。同时,经过盈余粉饰的报表还有助于企业获得较高的股票定价。再如,上市公司准备配股的时候。中国证监会的有关文件规定,公司“最近三年内净资产收益率每年都必须在10%以上,属于能源、原材料、基础设施类的公司可略低9%”。为了达到配股及格线,上司公司便会积极利用盈余管理调整净资产收益率以达到配股的目的。

政治成本是企业因为政治原因而产生的成本。在企业生存及发展的环境中,政治环境是很重要的环境之一。现代企业不可能游离于政治环境之外,当政治、经济环境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企业必然产生成本,也导致企业有动机进行盈余管理。部分企业为避免高额回报而引发政府的管制,一般都有强烈动机操纵盈余,降低利润。如可口可乐、微软。

所得税往往也是企业管理当局实施盈余管理的重要原因,一般来讲,公司会通过盈余管理,减少当期利润,以达到少交所得税的目的。这方面的手段也是非常多的,如对存货发出计价方式的选择、收入确认时机的选择等等。

二、盈余管理的后果

盈余管理是一把双刃剑,具有两面性。

(一)盈余管理的积极影响

适度的盈余管理是一个企业不断走向成熟的标志,是企业有关利益主体采取合法手段追求自身利益的举措。这种调节盈余的行为体现了企业财务管理技术的成熟。但要看措施运用得当与否,如果盈余管理的措施运用得当,会给企业带来一定的正面效应。

1.适度的盈余管理可以减少契约成本。从有效契约论的角度说,企业是由一系列契约组成的,签订契约时要花费订约成本,由于企业经营的不确定性,所订契约总是具有不完全性和刚性。有效契约论认为,企业管理人员通过盈余管理行为可以灵活面对契约的不完全性和刚性,降低契约成本,提高企业价值。

2.适度的盈余管理可以降低企业的政治成本。管理者通常设法降低报告盈利,以避免受到公众或者政府的过多关注而影响正常生产经营,或被施加额外管制。




3.适度的盈余管理可以帮助企业合理、合法避税,进行税收筹划,既减轻企业的税收负担,又符合税法所蕴含的政策导向。

(二)盈余管理的消极影响

1.盈余管理实质上降低了财务报表信息的可靠性,加剧了信息不对称的效果。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对盈余管理合法性的质疑从未间断过。反过来讲,盈余管理并没有被否定的原因正是由于它的合法性,或者至少是在形式上合法。盈余管理之所以存在是因为法律和会计准则的不完善性导致其有机可乘。

2.对资源配置产生不利影响。管理当局通过盈余管理向投资者和债权人传递不真实的盈余信息,将误导其决策,使决策者产生“不利选择”行为,使社会资源得不到有效配置,损害了整个社会的效率。

3.对企业的长远利益产生不利影响。盈余管理的滥用,短期可能给企业带来一些好处,但对企业的长远利益产生不利影响。盈余管理将破坏投资者对收益质量的判断,导致市场价值下降。

4.盈余管理客观上降低了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权威性、有效性,使得人们对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有用性产生一定的质疑。

盈余管理本身具有正反两方面作用,适度的盈余管理是公司走向成熟的标志。但是在我国特定的环境下,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负面作用远远大于其正面影响。需要通过完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健全公司治理结构及加强证券监管部门的监督等综合治理措施,更好地发挥盈余管理的益处,减少不当盈余管理的影响。

(作者单位:辽河石油勘探局电力集团公司)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ff18f72bac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2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