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作文热点话题“垃圾分类” 强化分类意识 涵养生活文明 【素材回放】 7月1日起,《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施行。一周已过,垃圾分类的话题仍然是大家讨论的焦点,各种各样的段子也层出不穷。不过开玩笑归开玩笑,垃圾分类的推进事关你我他,也需要高水平的执法加以保证。 至7月6日,上海全市城管执法部门共依法查处各类生活垃圾分类案件190起,平均每天开出32张罚单。 【素材解读】 都说习惯成自然。改变一扔了之的“老习惯”,把垃圾分类变成“新日常”,也不是件容易事。让更多人行动起来,培养垃圾分类的好习惯,全社会人人动手,一起来为改善生活环境作努力,才能让垃圾分类从“强制”走向“自觉”。垃圾分类要做好、做实,还得下绣花功夫,多倾听、解决市民碰到的“槽点”。垃圾投放点太少,投放垃圾的时间与上班时间冲突,垃圾投放点离家太远……把这些问题解决好,多一些贴心服务,大家才更有行动的积极性。如果每个家庭都能做好垃圾分类的话,环卫工人既可以利用那些垃圾变废为宝,又能及时处理那些没有用的垃圾。防止环境污染。在当今社会生活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在人类脑海中已经重视起来,成为了绿色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人类只有一个地球,让我们赶快行动起来吧!保护环境,从我做起! 【适用话题】 环保 文明 素养 保护环境 垃圾分类,应该成为一种生活习惯 激励生活垃圾分类值得推行 垃圾分类处理,既节约资源又避免污染环境 让我们一起参与其中吧,帮垃圾找一个“温馨的家”! 垃圾分类是新生事物,希望大家都能积极参与,共同为建设美好家园贡献力量 更要靠我们的自觉地把垃圾扔进合适的垃圾桶,把垃圾分类好,让这些垃圾变废为宝,经过回收再利用,不仅可以减少污染、保护环境,还可以提高地球资源的利用率! 【素材锐评1】 推行垃圾分类,也需做实配套公共服务 最近,垃圾分类的话题火了。这反映出垃圾分类正在成为一件越来越多的人关注的大事。住建部的最新表态也说明,垃圾分类不只是某个城市的独有景象,它将变成更多城市的标配。但我们希望的是,相关政策的制定、部署,应该更多一点与民互动,在其推广执行过程中也要有更充分的市民视角。 因为,垃圾分类涉及基础设施建设、市民习惯培育、公共服务配套等诸多方面,是一个典型的“系统工程”。前期,部分市民在执行过程中表现出一定的不适,一方面说明,政策实施没有浮于表面,而是真正走进了市民生活;另一方面,部分市民的困惑和调侃,也反映出政策要推行开来,在增加市民的接纳程度、降低执行门槛等方面,还有不小的改进空间。 就概念而言,垃圾分类在中国并不算是一个新鲜事了,前几年一些城市就已经展开试点,只是效果有限。其中一个原因,或就在于相关的配套服务未能充分对接市民参与的痛点。住建部表示将继续投入213亿元加快推进处理设施建设,一些城市也在法规制定、志愿服务、分类知识普及等方面展开了行动,这些落地举措都向社会释放出明确信号——垃圾分类是动真格的,不是做做样子。如此就利于给市民形成稳定的心理预期。 垃圾分类要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内化为市民新的生活与文明自觉,必定会触及原有的生活习惯,甚至在一开始难免增加人们处理垃圾的时间和精力,这是整个社会为新的生活方式的养成所必须付出的“成本”。 但与此同时,做实配套公共服务、夯实基础设施供给,最大程度方便市民进行垃圾分类,也是必须有的公共照拂。事实上,及时倾听市民反馈,解决他们所遇到的新问题、新困难,就能够在公共服务与新的市民习惯养成之间形成良性互动,加速市民对垃圾分类的认同与行动响应。 毕竟,垃圾分类固然需要公共部门的积极引导和明确的规则涵养,但最终还得充分依靠市民文明自觉和行动意识的生成与发育。在推进过程中,尊重、体谅市民所反馈的意见、难处,及时“答疑解惑”“排忧解难”,让市民不只是被动服从自上而下的要求,这更能激发一种基于城市“主人翁”意识的市民责任感。 如干垃圾和湿垃圾分类知识的普及,大可更通俗一些;不同城市由于气候、生活习惯、生活水平的差异,在垃圾分类的方式、接受程度等细节上也会有所区别,这可允许有适度的“创新”空间。住建部明确要求要因地制宜制定考核和激励举措,便可视作是对此预留的“弹性”。 垃圾分类,不仅关涉城市管理水平,也是市民素养的体现。它是城市管理的细化、创新,也是生活习惯的优化、重塑。这决定了垃圾分类是一场全方位的攻坚战。目前各方从制度到实践的进展都表明,这次垃圾分类的全面推开绝不会半途而废。 政策制定、部署,多一点与民互动;政策推广执行,多一点市民视角——有理由相信,垃圾分类能够在持续推进中成为所有市民推崇的“新时尚”,并以此为中国社会的文明进程加速。 【素材锐评2】 在日本扔垃圾:分类错了会被“退货” 来日本后,我住在一栋十多层的公寓里。房东是日本一个大公司,房租比较高,管理也不错。但在我来的最初几天,就因为垃圾问题受到了“惊吓”。 有天在楼下大堂,看到角落里有一些装在塑料袋里的报纸、书籍,袋子上贴着醒目的纸条,用严厉的口吻写着“请不要把报纸书籍当可燃垃圾扔,请严格遵循垃圾分类。”原来,报纸和书籍是资源物品,不能图省事往可燃垃圾里一扔了之,必须用绳子捆好,在规定的日子里送到资源回收点。我估计,可能是管理员或某个住客发现有人分类不妥后,从垃圾箱里把垃圾提了出来,并写留言“警告”所有人。 一位住东京十来年的朋友告诉我,他的邻居监管得更厉害。刚来日本不久,有一次,他扔的垃圾里分类不当,晚上回家,发现垃圾袋回到了他家门口,上面的纸条写着应该怎么正确分类……很多年过去了,丢垃圾时,他仍感觉有双眼睛在背后盯着他。 我来日本后到区役所登记,领到一本《家庭垃圾规章手册》,图文并茂,足有三十多页A4纸。教市民如何精确分类,明确提醒废纸、衣服等物品为资源物品,不能往垃圾箱丢;可燃、不可燃、空瓶及付费的大件垃圾等四大类,被细分为十几类,最终要被利用或处理。还不清楚的地方,手册上特别列了各区生活环境课的电话,市民可以电话询问。 刚来时买了一些家具电器,各种包装纸箱足有几十公斤,体积庞大,一度不知所措。一个朋友开着车过来,用刀把纸箱裁开,用绳子捆成十定形,送到远处的回收中心。其他的各种塑料泡沫包装填充块等,手册一时没查到,请教了在北海道的朋友后,决定放进可燃垃圾里。 初到日本,有时图省事,垃圾分类做得不好,有时在楼道或大堂遇到负责公共部位的清洁工,虽然礼貌,但总觉得她在质疑我。后来经常翻看守册,就做得规范多了。这方面,女儿做得最好,比如牛奶盒,她会用水冲洗干净后剪开晾干,再送到回收中心。 日本的环境好,与垃圾分类做得好分不开。生活了半年之后,我已习惯大街上没有垃圾箱的日子,在外产生的垃圾,会带回家处理。有时,在马路上看到垃圾,会捡起来扔到附近便利店的垃圾箱里。 7月1日开始,上海也要全面实施垃圾分类了,这是早就该做的一件好事、大事。希望人人都养成好习惯,打造一个环境更优美的上海。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ff71250bfe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7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