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中石兽教案(含板书及反思)

时间:2023-01-13 20:05:11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河中石兽》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词汇,掌握古汉语的意义和用法。

2、理解文章中三类人物寻找石兽方法的相关语句的意思。 3、训练文言文阅读的能力。 4、理解实践出真知道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1、积累文言词汇,掌握古汉语的意义和用法。 2、训练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3、理解实践出真知道的道理。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1课时

一.导入:

这篇课文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庙靠近河,庙门倒塌之后,门旁的两只石狮也掉到了河里。后来要修庙,决定要把石狮打捞上来。有人说,到下游去找,因为石狮被水冲走了,结果在下游没找到。一个读书人说,石狮肯定沉到沙泥里去了,因为石头重,沙泥轻,结果在庙前的沙泥里也没找到。一个老水手最后说,这两个石狮在上游,结果果然在上游打捞到了。 怎么会到上游去呢?阅读完课文后我们便知道了。 二.作者及作品

纪昀,字晓岚,清代著 名学者,生性诙谐风趣,任《四库全书》总纂官,著有《阅微草堂笔记》等。 《阅微草堂笔记》是纪昀晚年所作的一部文言笔记小说,题材以妖怪鬼狐为主,但于人事异闻、名物典故等也有记述,内容相当广泛。 分古今图书为经、史、子、集四档,总名为“四库全书”。 三.预习检测:(见课件)

1、给下字注音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四.初读课文、疏通文意 1.教师范读课文。要求: 1)注意停顿和语气节奏;2)标出疑难字词。 2.疏通文意

沧州南边有一座寺庙就在河岸上,寺院的大门倒塌在河中,(门前)两只石兽一起陷入水中。过了十多年,僧人募集资金重新修缮寺庙,在水中寻找石兽,竟然无法找到,就认为石兽顺着河水流到下游去了。划着几只小船,拖着铁耙,往下游找了十几里地,不见石兽的踪迹。一位教书先生在寺中开设学馆教学,了这件事笑着说: “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客观事物的道理。这两尊石兽不是木


片,怎么能够被洪水携带走呢? 只不过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子的性质疏松漂浮,石兽埋没在沙中,逐渐沉到深处罢了。顺着河水寻找它们,不是弄颠倒了吗?大家信服,认为是确定不移的道理。 一位镇守河防的老兵听到了这件事,又笑着说:“凡是河水中丢失的石头,应当到上游去寻找。正因为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子的性质疏松漂浮,(所以)河水不能冲走石头,它相反的冲刷力量,一定在石头下面迎水的地方冲走沙子形成陷坑。越冲刷坑越深,到了石头的一半那么深,石头一定倒转栽倒在洞坑中。如此这般又一次冲刷,石头又往后翻转一圈。翻来翻去停不下来,石头于是反而逆着河水朝相反的方向移到上游去了。下游寻找石头,固然颠倒了;在河底寻找,不更加颠倒吗?按照他说的那样去找,果然在上游几里外找到了石兽。这么说来,天下的事,只知道其中一点、不知其中第二点的多了,可以凭据常理主观地推断吗? 2课时

一.合作探究

1、文中主要说出几位主要人物,概括他们各自寻找河中石兽的方法及结果。

总结四种寻找石兽的方法

第一种:僧-原地水中-不可得; 第二种:僧-顺流而下-无迹;

第三种:讲学家-原地沙下-失败; 第三种:老河兵-求之于上流-果得 2、在文中找出他们寻找石兽的理由有什么不同? 寺僧:以为顺流下矣。

讲学家: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老河兵: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3、为什么前三种方法是错的,只有老河兵的方法是对的? 第一种:没考虑流水、石兽、泥沙的关系 第二种:只考虑了流水,没考虑石兽、泥沙 (寺僧:不深思熟虑而盲目行动。)

第三种:考虑了石兽和泥沙的关系,忽略了流水。 (讲学家:空谈事理,不切合实际。)

第四种:准确把握了石兽、泥沙、流水三者的性质及相互关系

(老河兵:有理论又有实践,能综合各种现实因素,得出符合实际的结论) 二.分析人物性格特征

寺僧:盲目行动 主观臆断 不深思熟虑

讲学家:自视清高 好为人师 空谈事理 脱离实际 一知半解 老河兵:有实际经验 实事求是 自信 三.两次笑

讲学家的笑:嘲笑寺僧:顺流而下寻找石兽。盲目自信。

说明:讲学家 自以为是 空有理论。

老河兵的笑:否定讲学家:自恃有才一知半解臆断推理。众人糊涂。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ffd2640c75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