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分的教学反思 本教学设计有以下值得反思的地方: (1)注重学生对平均分的感受和体验。 不是简单地让学生读知识,而是创设情境并通过多次实践操作,在学生分完糖后,让他们给“每份分得同样多”的这种分法取个名字,这充分尊重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创造性,让学生参与知识的产生和形成过程,更好的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2)注重分法的多样化。让学生用适合自己学习的方式方法去学习,是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强调的。如“把12支粉笔、12根小棒和12本本子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你们会怎么分?” 学生有很多种分法。但是在这一环节时,学生基本是4个4个的分,有几个学生是2个2个的分,有一部分同学是一个一个的分,因为他们都从结果来考虑的。接下来的环节设计分学具盒里的珠子,我觉得很有必要。在学生们不知道总数的情况下,同学们就完全暴露出了多种分法,有一个一个的分,有2个2个的分等等。充分体现了分法多样化。 (3)注重从多角度让学生通过比较来认识“平均分”的含义这是认识问题的基本方法之一,不要片面、单一地看问题。如课的开始,让学生分糖,分小棒,分圆片卡等等,学生都十分一致的进行了平均分,没有出现不是平均分的情况。每份分的不是同样多,就是没有平均分,这也是现实生活中常有的情况,这一设计让学生认识平均分的同时,也用不平均分的方法来对比学习,对了解这一概念有很大的帮助。但是我在处理这一环节时没有充分体现这一点,当引出平均分之后,我没有好好利用分糖这一教学资源来比较,就这样进行下一个环节。其实可以再次回到开始,问问除了每份2只,还有其他的分法吗?其他的分法是平均分吗?这样就更能帮助学生理解平均分的含义了。 (4)注重学生从动动作表征到语言表征之间的转化,根据学生动手操作,分一分,摆一摆的活动,我设计了让学生圈一圈。让学生在课堂作业本上画16个圆,15个三角形、12根小棒,用不同的方法圈一圈,再来说一说自己圈的过程,这样来强化学生平均分过程和结果的语言表述。 总之,本节课的教学,整个活动都是学生通过动手分学具的过程,达到了全员参与。通过自己亲身的体验、亲自动手实践,得到平均分的慨念;再多次经历分学具的过程,时学生明白“每几个一份的分,也是平均分”的道理,学生在摆一摆、分一分、圈一圈、说一说的过程,感知平均分的慨念,为学生后续学习认识除法打下良好的基础。通过这节课出现的问题,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把控好课堂教学时间,板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ffdad4dbd9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