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100篇]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范文【五篇】

副标题: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范文【五篇】

时间:2024-03-12 20:41:01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教案# 导语】编写教案要依据教学大纲和教科书,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精心设计。®文档大全网小编整理了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范文【五篇】,希望对你有帮助!
篇一:货币运用
  活动目标
  1、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能熟练、准确地辨别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2、尝试在生活中运用人民币,学会简单使用人民币,锻炼幼儿的观察力、操作能力。
  3、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体验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关系。
  活动准备
  1、ppt课件-认识人民币
  2、商店的布景(商品上都标有价格)。
  3、红包两个。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游戏:找朋友。
  每名幼儿手拿一个数字,在音乐声中四散走,音乐停,拿着相同数字的幼儿手牵手,围成一个圈。
  二、谈话
  1、出示红包
  教师:小朋友,请猜一猜这是什么?我们来一起看看里面有什么?
  2、小结:长方形,像纸张一样的叫纸币;圆圆的、硬硬的、金属材料做成的叫硬币,
  我们把这些钱叫“人民币”。
  三、了解人民币的用途,并引导幼儿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辨别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教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人民币是用来干什么的呢?
  什么情况下用到它?你能说出它们是多少吗?
  四、通过课件认识人民币
  1、认识人民币。
  演示课件,出示100元、50元、20元、10元面值的人民币,熟悉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2、感知人民币兑换关系。
  (1)提问:100元可以换成几个50元(几个20元、几个10元)?
  请幼儿讨论回答。
  (2)教师小结:100元可以换成2个50元、5个20元或10个10元。
  五、游戏活动
  1、游戏:看谁说得快又准。
  教师手里拿着不同面值的人民币,从中随便抽出一张,让幼儿快速、准确地说出人民币的面值。
  2、游戏:开商店。
  观察陈列在货架上物品的价格,玩“开商店”的游戏
  将幼儿分成三组,每组的一名幼儿当售货员,另几名幼儿扮演顾客,玩“开商店”的游戏
  买东西时要算清楚自己应该给多少钱,找回多少钱。
  幼儿游戏时,教师根据情况引导幼儿正确的付钱、找零钱。
  六、教师小结
  教育幼儿不但要爱护人民币,更要养成节约用钱,不在人民币上乱写乱画的好习惯。
篇二:户外安全运动
  一、活动目标1、知道哪些是危险的事,懂得要远离它。
  2、积细安全生活的经验,增过自我保护的意识二、活动准备安全Flash、图片、记录表格三、活动过程1、讨论导入:
  师:什么是运动安全?
  2、播放安全flash,并讨论:在户外时,我们要注意哪些运动安全?
  (1)户外活动时及时让幼儿知道哪些是危险的事,并学习远离危险的方法:如奔跑时应学会躲闪,否则相互碰撞容易发生危险。活动中,如发现鞋带散了,应有时系好。
  (2)户外活动时,要注意房屋、场地、玩具、用具使用的安全,避免砸伤、摔伤等事故发生。
  (3)所有幼儿的活动均应在教师视线范围内,对于玩攀爬等大型玩具的幼儿,带班教师距幼儿不得超过2米,对特别调皮好动的幼儿,教师要格外关注,及时干预其具有潜在危险的举动。
  (4)户外活动以有组织的集体游戏为主,注意动静交替,教师既要参与其中又要关注全体,时刻观察幼儿的活动情况,避免幼儿之间冲突及其它意外发生。
  3、请幼儿表演正确的户外运动作法。
  4、带班教师要教会幼儿各类玩具的正确玩法,避免因玩法不当造成意外事故。并请幼儿上来演示正确的作法,如幼儿操作不当,教师应告知正确作法。
篇三:图形游乐园
  活动目标:
  1、认识椭圆形、了解其特点能正确说出图形名称和相似物体。
  2、通过图形的拼拆活动、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分析力。
  3、培养幼儿正确使用操作材料、并遵守操作活动规则。
  活动准备:
  橡皮泥、各种图形若干、彩笔、绳子、小棒、小组操作图、椭圆形和圆形纸每人一份。
  活动过程:
  一、参观“图形游乐园”的形式复习已认识的图形,初步感知椭圆形的外形特征。
  1、引导幼儿观察“图形游乐园”里有什么图形?
  2、找一找“图形游乐园”里来了什么样的新朋友?
  3、猜一猜新朋友叫什么?跟读“椭圆形”
  二、比较椭圆形和圆形,区别其不同点。
  1、幼儿自由选择操作材料、进行比较椭圆形与圆形的不同。
  A、将橡皮泥捏成椭圆形和圆形进行对比。
  B、取椭圆形和圆形用重叠的方法比较两种图形的不同。
  C、折叠椭圆形和圆形探索其变化。
  2、请幼儿将椭圆形纸上下左右对折,引导幼儿发现上下对折和左右对折出来的折印不一样长。
  2、重点指导能力较弱的幼儿活动。
  3、让幼儿讲一讲椭圆形和圆形有什么不同?
  三、采用“听、取、摸、变、折”的游戏法,认识椭圆形。
  1、请找出椭圆形,并说:我拿的是椭圆形。
  2、通过摸一摸、感受椭圆形的边没有角、不扎手。
  3、请用绳子变出椭圆形。
  四、启发幼儿讲一讲周围生活中有那些物体是椭圆形的。
  五、小组活动
  第一组:以当个“小小魔术师”的形式激发幼儿将椭圆形添画成各种物体。
  第二组:给椭圆形涂色:将椭圆形找出来、涂上同一种颜色。
  第三组:用椭圆形和圆形拼图案。
  第四组:看图、数一数每种图形各有多少个、然后把横线上相应的数字圈起来。
  六、请幼儿介绍自己的作品,表扬富有创造性的幼儿作品。
篇四:认识球体
  目标:
  1.能说出球体的名称,知道球体的外形特征,即不论从哪个方向看球体都是圆的,不论向前、后、左、右它都能转动。
  2.发展幼儿的观察力、空间想象能力。
  准备:1.幼儿每人一个小筐子,筐内有乒乓球、圆片纸、铅笔、操作材料各一。
  2.教师演示用的大范例,教室内角落放有球体形状的物体。
  过程:1.请幼儿拿乒乓球,从上(下)面、前(后)面、左(右)边等方向看乒乓球是什么形状的。请幼儿观察后回答。
  教师小结:乒乓球从各个方向看,它都是圆的。
  2.请幼儿拿圆片纸,比较圆片纸和乒乓球的不同,进一步了解球体的特征。
  引导幼儿从各个方向看圆片纸,从旁边看是一条线,幼儿观察回答,教师小结。
  3.把球放在桌子上,让幼儿玩球。注意不要让球离开桌面,引导幼儿把球向前(后)、向左(右)等方向滚动,并启发幼儿说出:球向前,向后,向左,向右都能滚动。
  教师小结:球能向各个方向滚动,
  小结:球体的外部特征,从各个方向看都是圆的,能往各个方向滚动的,这样的形状叫球体。
  4.找找哪些东西是球体的?
  请幼儿想想并找找日常生活中哪些东西的球体形状的,说说为什么要做成球体形状?
  5.作操作材料,三个图例中,找找哪个是球体,为什么?
  6.活动结束。
篇五:时钟
  教学目标:
  1.了解钟面的主要结构,知道时针、分针的运转规律。
  2.学会看整点和半点。
  3.增强时间观念,体验游戏的快乐。
  教学准备:
  经验准备:对认识时钟已有一定的知识经验,并了解幼儿园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
  物质准备:课件,大钟、幼儿每人一个小时钟,实物投影仪,幼儿分组操作材料,大灰狼头饰等。
  教学过程:
  一、猜谜引题,认识时钟
  1.猜谜引题,激发兴趣
  2.交流经验,理解用途
  小结:时钟是我们的好朋友,可以提醒我们:现在是什么时间,应该做什么事情了。它是我们生活的好帮手,我们的生活少不了它。
  3.播放课件,认识时钟
  引#教案# 导语:如果我们要把圆变成时钟要添加什么?有哪些数字?数字排列有规律吗?长针叫什么?短针叫什么?
  小结:钟面上有1-12的数字按一定的顺序排列,长针叫分针,短针叫时针;时针比较粗,分针比较细。分针走得快,时针走得慢,分针跑一圈,时针走一格或者一个数字,这就是一小时。
  二、操作学习,认识整点与半点
  1.观察课件,认识整点
  小结:原来分针指在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点整。
  2.分组操作,巩固整点
  A看时拨钟 B看时间对应画时钟
  C对应时间插卡 D时间时钟对对碰
  3.观察课件,认识半点
  小结:当分针都指向6的时候,时针指向两个相邻的数字中间,时针刚走过几,就是几点半。
  4.观看课件“我的幼儿园半日生活”
  小结:小朋友们每天都要做很多事情。而且你们马上就要上小学了,会有更多的学习任务。我们可以请时钟帮忙,提醒我们做好每天该做的事情,按时起床、准时睡觉。让我们一起做一个守时的好宝宝吧!
  三、游戏体验,复习巩固
  游戏名称:老狼老狼几点钟
  教师讲解游戏规则:老师当老狼,小朋友们当小羊。老狼出示时钟时,请小羊说出时间。老狼说几点时,小羊就把手上的钟拨几点。小羊拨好了钟就停下来,请老狼看时间。如果拨错时间,可能会被老狼吃掉。
  创作感悟:
  俗话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从小培养幼儿的时间观念,让幼儿知道时间的珍贵,懂得爱惜时间,特别是对于马上就要跨入小学大门的大
  幼儿,开展此类活动很有必要也很有意义。本次活动中,教师注意结合幼儿熟悉的生活经验,引导幼儿主动探究,增进幼儿对时钟的进一步了解,取得较好的效果。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范文【五篇】.doc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e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