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就像突然意识到父母老去时一样,老龄化挑战同样让我们惊心。银发浪潮,已经不只是比喻。从城市公园到街头广场,从机关门诊到单位食堂,我们身边的老人忽然增多,有心人便能一目了然。由于人口基数大,目前我国老年人数量已经相当于两个日本或三个德国的总人口。同时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快,银发浪潮像涨潮时追赶双腿的大浪,不容忽视。直面我国老年人口数量多、老龄化速度快、应对的任务艰巨的现实,我们要有有足够的思想物质及战略准备。
让每个终有一老的人都无“老顾之忧”,我们有制度优势。中央对养老问题高度重视。在国家决定今年全面推开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工作后,财政部、人社部、国资委、税务总局、证监会等近日发布通知,明确了工作的时间表,这充分体现了在国有经济做优做大做强同时,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代际公平和发展成果全民共享的精神。与此同时,全面落实新的土地承包法、土地管理法,推动农村土地改革,盘活农民土地物权,可以使数以千万的农村人口在很大程度上避免或减缓“未富先老”带来的冲击,同样是制度优越性的体现。
让每个人都能满足对晚年美好生活的向往,我们也有文化优势。强调老吾老以及人之老,重视族群邻里关系,都为缓冲老龄化压力,走“中国式养老”之路提供了重要的文化资源。家庭是中国社会最牢固纽带,“里仁为美”“远亲不如近邻”等观念,为现代邻里互助、社区养老提供了深厚基础。强化“家有一老,如有一宝”理念,使老有所乐、老有所为,可以使高龄化、老龄化同样成为一种人口红利。“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我们每个人都要为老龄化做准备,既为自己做一个全职业周期的物质准备,也做好“想得清、放得下、看得开”的心理准备,达观、宽容、自主,真正像孔子说的那样“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从从容容体面地老去。
夕阳无限好,人间重晚晴。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养老服务体系,发扬尊老敬老爱老助老传统,激发老年人老骥伏枥、老当益壮的健康心态,让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的梦想成为现实。
教育必须与时代同步,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教育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源动力,是国家和民族间交流对话的关键力量,教育只有立足本国发展阶段和国情,与社会需求同步、与科技同行,才能顺应教育发展趋势,适应人才需求。在新时代大潮下,我国的教育现代化与国际化要加速推进。以现代教育技术工程、信息技术工程为突破口,如中国航天首次太空授课、三通两平台建设,促进中国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整合优势资源,在教育走出去方面先行一步,探索更多形式、更高层次的国际合作与交流,提升教育内涵和实力。努力将我国学校办成世界一流,将中国教育带向世界,将中国的文化传播出去。
教育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办人民满意的学校。人民,是教育发展的分享主体,要始终把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强烈的对优质、公平教育的需求,作为奋斗目标,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以教育均衡发展、共享优质教育资源为原则,通过多种形式限度地推广教学和管理经验、扩大资源共享范围、大力开展教育扶贫,以强烈的使命感承担社会责任,为教育均衡发展做出务实努力。
培育精品人才和优秀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发展公平有质量的教育,质量是核心,要经得起人民和历史的检验,要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由高速发展阶段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对人才培养的需求。教育的质量要求涉及很多方面,如教学质量、教育内容质量、教育管理质量、人才培养质量等等。要努力做到以精品教学内容、科学的方式、优秀的教师,培育拔尖创新型人才以及社会需要的合格公民和优秀毕业生。
新时代的教育以立德树人为先。新时代的教育要把课堂作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主阵地,上好每一节课,提高课堂教育质量;要改进人才培养方式,坚持因材施教,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要改进教育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觉学习、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要始终坚持师德为重,师德不行则一票否决,按照“四有好老师”标准,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教育永远是一件大事情,不仅关乎过去、现在,而且关乎未来;不仅关乎个体成长,而且关乎社会进步和国家强大。让我们始终坚持培根铸魂、扎根人民,永远走在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征途上。
虽然城市的文脉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存在着不少突出问题和困难挑战。比如重经济效益、轻文化内涵,拆真建假、拆旧建新、房地产开发式“保护”现象屡禁不止。比如保护内容不完整、不系统,只保护历史街区和历史建筑,没有延续历史文化,割裂了与原有社会的关联。
要保存好城市的文脉,必须依靠制度的力量。近年来,我国各地的历史文化名城和其他类型的城市,进行了大量城市历史文化风貌保护的制度探索。除了历史文化名城必备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项规划》外,各地还制订了许多接地气、可操作的具体规章制度。这些具体细致的法规将会为城市文脉的保存延续发挥长久的积极作用。但是直到今天,总体上看我国城市文脉保存制度建设的路仍然很长,城市之间参差不齐的情况比较普遍,每个城市都有大量空白处需要填补,都有大量调查研究的具体工作要做。
要保存好城市的文脉,必须发挥多种社会力量的作用。在城市文脉的保护工作中,社会力量参与的意愿比较积极。一般说来,企业更适合于需要投资并能得到回报的项目,社会组织更适合于政府购买服务的项目,个人则多做志愿者或发挥社会监督作用。三者配合,可以较好地推动城市文脉的保存。就中西部城市文物保护工作最为常见的资金困难问题来说,企业的进入使市场资本参与进来,可以大大缓解这一难题。就东部城市文物保护人力不足的突出问题来说,运用较为充裕的财政资金购买专业化的社会组织服务是一个解决问题的较好方式。
要保存好城市的文脉,必须做到保护优先和合理利用的辩证统一,使文物保护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众。作为城市文脉载体的文物、遗迹、风俗都属于典型的文化资源,必须在保存完好的基础上经过现代城市的重新组织进入百姓生活,才能发挥出传递文明、保存特色、启迪心灵的作用。在此,我们既要关注城市文脉保存的本真整体效果,又要关注城市文脉延续的长期久远效果,同时还要关注城市文脉传播的数字虚拟效果。后者是利用5G技术将城市文化资源虚拟化,使其获得数字化的存在方式和延展方式。这是先进科学技术对城市文脉的保护和开拓运用。对于城市管理者、建设者来说,一方面,应探索城市文脉的价值内涵、审美倾向。另一方面,要把这些认知和理念通过街道布局、地名门牌、博物馆展陈、节日民俗活动甚至影视图书多层次立体式地呈现出来。这样既可以有效地推动当地旅游产业发展,又能润物无声地滋养民众心灵,使城市文脉在延续中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又不断增强对自己城市和民族传统的文化自信。
城市文脉是重要的文化遗产,也是城市生命的一部分。对城市来说,保存文脉不只是留住记忆,更是为了传承文化、延续历史。今天,国人有能力在城市文脉保护中大有作为了,让我们守护好城市的“根”与“魂”,呵护好城市的美好未来。
正在阅读:
描写爱国的诗词之《关山月》阅读08-20
生活的启示作文700字05-07
我最怀念的母校作文01-21
雨中的天使作文450字07-28
诙谐幽默励志的歇后语,诙谐幽默励志小故事08-21
2016北京通州义务阶段招生政策09-03
难忘的第一次作文200字11-02
你好,穿紫河作文400字10-19
舒克与贝塔传读后感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