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2014湛江一模)东汉政论家仲长统在《昌言》中指出:“汉之初兴,分王子弟,委之以士民之命,假之以杀生之权。”这一记载可以说明西汉初期( )
A.加强了中央集权 B.实现了选贤任能
C.实行了分封制度 D.强化了郡县制度
解析:C 本题关键信息“汉之初兴,分王子弟”,汉初郡国并行制的实行产生了非常严重的消极影响,C项正确。A项与史实相反,B、D两项与材料信息不符。
2.(2013贵阳二模)有学者认为,相对于汉唐两个朝代,宋代不是弱,也不是贫,而是无效率。导致其“无效率”的主要原因是( )
A.事权的分割 B.科举制的完善
C.理学的兴起 D.租佃制的发展
解析:A 联系教材知识,可知宋朝加强****集权,在中央进一步分割相权,设枢密院掌军权,参知政事即副宰相,掌部分行政权。设三司来专门管理财政。在地方也同样分权,派文臣担任地方长官,设通判负责监督,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这样,形成宋朝难以根治的“冗官”格局,严重影响了行政效率。故A正确。
3.(2013韶关一模)“士的地位介于贵族与平民之间,在社会流动中,成为上下升降的汇聚之所,观念转变也较快”。以下解读正确的是( )
A.察举征辟制导致知识分子最善于接受新思想
B.九品中正制促成士中大部分成为社会的上层
C.科举制为知识分子的上升提供制度性途径
D.农民起义式的社会流动使知识分子地位不能上升
解析:C 首先明确材料中的“士”指社会底层的知识分子,科举制为这些知识分子提供了参政机会,并将其制度化。察举是以“孝廉”为主要选官标准,主要从道德标准评价人才,与知识分子没有必然联系,A项错误。九品中正制选官的标准是门第、出身,而介于贵族与平民之间的士,很难成为社会上层,B项错误。D项说法过于绝对,如汉初明初等很多开国功臣谋士就得益于农民起义运动的成功。
4.(2013年广东文综,18)雅典的陶片放逐法规定,每年召开特别的公民大会,投票决定将那些严重威胁民主政治的人流放海外。据此,下列行为中可能使公民遭到流放的是( )
A.不按时参加公民大会
B.不同意授予外邦人公民权
C.为赢得个人政治声望资助贫穷公民
D.拒绝参加城邦举行的戏剧表演
解析:C 本题考查学生对陶片放逐法的理解。陶片放逐法针对的对象是民主威胁者,分析备选项,C项属于民主威胁者的行为。A、B、D三项均不会对雅典民主政治构成威胁。
5.(2014龙岩联考)美国1787年宪法第六条规定:“本宪法及依照本宪法所制定之合众国法律,以及根据合众国权力所缔结或将缔结的一切条约,均为全国的法律;即使与任何一州的宪法或法律相抵触,各州的法官仍应遵守。”这条规定充分体现了( )
A.民主共和的原则 B.自由平等的原则
C.联邦至上的原则 D.主权在民的原则
解析:C 材料中的规定强调联邦法律是全国的法律,体现了联邦至上的原则。A、B、D三项均与材料不符。
6.(2014泉州模拟)林则徐致信给维多利亚女王说:“我天朝君临万国,尽有不测神威,然不忍不教而诛。故特明宣定例。该国夷商欲图长久贸易,必当懔遵宪典,将鸦片永断来源,切勿以身试法。”下列对材料理解准确的是( )
A.清朝是当时世界霸主
B.清朝断绝与英国的贸易
C.林则徐主张合法贸易
D.林则徐谙熟英国的政情
解析:C 林则徐给维多利亚女王的信中提到,英国人要想与中国长久贸易,应该遵守清朝的法律,请勿携带走私鸦片到中国,可见他对正当的中英贸易是支持的,故B项错误,C项正确。清朝长期闭关锁国,鸦片战争前已日渐衰落,A、D两项均不符合史实。
7.(2013浙江调研)“义和团运动无疑比洋务派、改良派表现了更多的反侵略勇气,但破产小农和手工业者归复自然经济的强烈愿望又使他们的眼界无法越出所处的时代。”这句话表明了义和团运动的双重特征是( )
A.“灭洋”与“扶清” B.反帝与反封建
C.爱国与保守 D.正义与非正义
解析:C 题干材料中的义和团运动“表现了更多的反侵略勇气”,说明义和团运动具有强烈的反帝爱国精神;而“归复自然经济的强烈愿望又使他们的眼界无法越出所处的时代”,说明义和团运动具有保守的阶级局限性。故正确答案是C。
8.英国思想家卡尔·波普尔认为:“马克思试图用所谓‘阶级境况的逻辑’来解释工业体系的制度运行,尽管有一定的夸张成分,也忽视了这种境况的某些重要方面,在我看来……至少他对工业体系的那个阶级所作的社会学分析,是令人钦佩的。”这表明( )
A.西方学者对马克思主义学说持肯定态度
B.马克思主义学说是工业社会产生的结果
C.实事求是的态度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的核心
D.马克思主义学说在与时俱进中不断完善
解析:B 伴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暴露,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尖锐对立,在这种背景下,马克思主义产生;材料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工业革命之间的关系,B项正确;A项材料只能说明西方学者看到了马克思主义学说中的合理成分,但并不能说明其肯定的态度。C、D两项与材料没有关系。
9.(2014厦门模拟)恩格斯在《<法兰西内战>再版导言》中指出,“为了防止国家和国家机关由社会公仆变为社会主人——这种现象在至今所有的国家中都是不可避免的——公社采取了两个可靠的办法”。巴黎公社所采取的可靠办法之一是( )
A.采取共和制,实行分权制衡
B.建立社会主义政权,工人当家作主
C.选举公社委员,可随时撤换
D.废除资产阶级军队,建立国民自卫军
解析:C 材料中恩格斯认为巴黎公社为了防止管理国家的社会公仆变为社会的主人,采取了两种避免的办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巴黎公社为防止社会公仆变为社会的主人,采取的措施有公职人员(公社的管理者)由民主选举产生,人民有权监督和罢免,所以选择C项。A项与史实不符,排除;巴黎公社是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伟大尝试,而非社会主义政权,B项不准确;D项属于军事方面的措施,并不能成为可靠的办法。
10.(2013潍坊期末)世界各国现代化的发展道路或发展式样被称为现代化模式。在早期现代化理论中,人们往往把“现代化”等同于“资本主义化”。下列重大历史事件从模式上突破了早期现代化理论的是( )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B.巴黎公社的成立
C.二月革命的爆发 D.十月革命的胜利
解析:D 十月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俄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模式,D项正确;A项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并不是从“模式”上突破;B项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伟大尝试,最终失败;C项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11.(2013临沂一模)1917年4月17日列宁在《论无产阶级在这次革命中的任务》中指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经结束………资产阶级民主制已丧失了实行民主的一切可能性。”为此,他为布尔什维克党制定的任务是( )
A.暴力****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政权
B.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
C.没收垄断资本,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D.选举产生苏维埃政府,行使人民民主权利
解析:B 《论无产阶级在这次革命中的任务》即《四月提纲》,列宁在《四月提纲》里提出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过渡,采取和平的方式夺取政权,因此A项错误,B项正确。
12.(2013成都模拟)如图是一份公函,其中反映的信息符合历史事实的是当时( )
平民教育委员会诸同志:
弟因脑病日增,组织部及秘书处事务又繁,平教委员会常务委员势难胜任,恳予准许辞职,另推一人接替。本月常务委员会议请到伯伦同志代理出席。
******中央执行委员会
毛泽东 五月廿六日
A.国共合作开展国民革命
B.中国共产党开展土地革命
C.国共两党揭开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的序幕
D.国共携手合作抗日
解析:A 由材料可以看出,毛泽东当时在******中央工作,这种情况只能出现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
13.(2013岳阳二模)1925年9月,《现代评论》杂志刊文指出:现在社会里面——尤其是在知识阶级里面,有一个流行名词,专用以加于政敌或异己者。只这三个字便可以完全取消异己者之人格,否认异己者之举动。这个名词应该是( )
A.卖国贼 B.******
C.顽固派 D.“走资派”
解析:B 材料的时间是1925年,此时是国民*时期,社会被分为革命派和******派,因此,正确的答案为B。
14.(2013长沙检测)李德在《中国纪事》中写道:“1934~1935年,(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完全同外界隔绝,此事造成的后果尤其严重。他们从国际共产主义工人运动那里,具体地说就是从共产国际方面,既不能得到忠告,也不能得到帮助。”而这产生的实际后果是中国共产党( )
A.开始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问题
B.放弃了对中国革命的领导权
C.撤销了毛泽东在红军中的领导职务
D.背离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解析:A 材料中的时间是1934~1935年,是红军长征的初期,红军与共产国际失去联系,迫使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地解决自己的问题,实际考查了遵义会议的意义,A项正确。
15.(2014南平质检)如图所示的歌曲选段最早应该传唱于( )
A.国民革命时期 B.土地革命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解析:B 抓住歌曲中的关键信息“红军”(1927~1937年),抗日战争时期,国共合作,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被编入国民革命军战斗序列,“红军”的称号不再使用。
16.(2013年北京文综,19)中国共产党曾提出“赞助建立全中国统一的民主共和国”。当“全中国统一的民主共和国建立之时,苏维埃区域即可成为全中国统一的民主共和国的一个组成部分,苏区人民的代表,将参加全中国的国会,并在苏区实行与全中国一样的民主制度。”中国共产党提出这一主张有利于( )
A.推动国民革命不断深入 B.创立苏维埃革命根据地
C.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夺取解放战争最后胜利
解析:C 从材料信息看,中国共产党主张建立“全中国统一的民主共和国”,并明确表示“苏维埃区域即可成为全中国统一的民主共和国的一个组成部分”“在苏区实行与全中国一样的民主制度”,表明中国共产党准备放弃“工农武装割据”的主张与当时执政的******合作,这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对全国抗战局面的形成具有重大意义,故选C项,排除D项。苏维埃政权建立于土地革命时期(1927~1937年),国民革命时期(1924~1927年),中国共产党还没有建立苏维埃政权,A项不正确;从材料信息看,苏维埃政权已经建立,B项不正确。
17.(2014莆田模拟)如图是某同学的历史笔记片断,该片断反映的历史主题是( )
A.国民革命时期的民主建设成就
B.土地革命时期的民主政治建设
C.抗日战争对中国的现代化影响
D.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背景
解析:C 根据材料中“两党合作”“国家主权”“废除旧的不平等条约”等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国共第二次合作进行抗日战争的事件,故答案为C项。国民革命时期主要是为了消灭军阀,与“废除旧的不平等条约”不符,故A项不选;B、D两项时期没有两党合作,故不选。
18.(2013滨州一模)下面是由文物专家组绘制的发生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故宫文物大迁移路线。下列对各阶段的文物迁移表述错误的是( )
第一次迁移:1933年2月起,从北平到上海
第二次迁移:1937年8月起,三路转运后方
第三次迁移:1947年12月,从四川运到南京,拟运往北平
第四次迁移:1948年12月起,从南京到台湾
A.第一次迁移:九一八事变后,日军进逼华北
B.第二次迁移:日军全面入侵,国民政府内迁
C.第三次迁移:抗战取得胜利,国民政府迁往南京
D.第四次迁移:平津战役胜利结束,北平和平解放
解析:D 第四次迁移时间是“1948年12月”而此时平津战役(1948年11月至1949年1月)尚未结束,北平尚未和平解放,因此,D项错误。
19.(2014三明质检)如图为黄尧先生所作的时事漫画《杀了这个野汉,熄了这把野火》。判断该画创作于( )
A.土地革命时期
B.抗日战争时期
C.红军长征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解析:B 从漫画中可以看出燃火地点,由上海至南京,下一个目标为武汉。由此可以判断“野汉”指日本,故漫画创作于抗日战争时期。
20.(2014宁波模拟)这次战事(役)结束后,南线******军主力全部被歼,南京、上海及武汉已面临严重威胁。纽约《先驱论坛报》感叹:“中国打完了规模的一场战争,南京国民政府遭到的悲剧,显示出一个时代的结束。”材料反映的是( )
A.北伐战争 B.淞沪会战
C.徐州会战 D.淮海战役
解析:D 材料表明该“战争”结束后,南线******军主力全部被歼,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中心南京、上海等地受到威胁,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即将结束。由此可知该战役为淮海战役。淮海战役解放了长江以北中下游地区,直接威胁南京。故D项正确。北伐战争不以******军为革命对象,A项错误。淞沪会战后上海失守,南京沦陷,B项错误。徐州会战是******在正面战场组织的抗日作战,此时南京已被日军占领,且不符合“主力全部被歼”“一个时代的结束”的信息,C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21.(2013常州检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以下是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的三种观点:
观点一:民族的马克思主义是没有而且也不可能有的,马克思主义现在只能是,将来也永远只能是国际主义的学说。
观点二:着重于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特别是把握它的唯物辩证法,并且必须精通他们自己的所专门研究的科学部门中已有的成果,以达到中国各门学术的马克思主义科学化。
观点三:一方面要把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应用于中国的具体的环境,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有必须有的中国的特性,另一方面,使中国革命丰富的实际马克思主义化。
——孔朝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早期探索研究》
材料二 在武装群众的工作中,必须对于工业城市的无产阶级加以的注意,绝不能把工人阶级的武装*看成对于乡村游击战争的简单响应或补充。谁不懂只有工业城市是*的组织中心,谁不懂只有无产阶级是*的领导力量,谁就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策略丝毫也不懂。
——《王明言论选集》
材料三 “中国的特点是:不是一个独立的民主的国家,而是一个半殖民地的半封建的国家,在内部没有民主制度,而受封建制度压迫;在外部没有民族独立,而受帝国主义压迫。因此,无议会可以利用,无组织工人举行罢工的合法权利。在这里,共产党的任务,基本地不是经过长期合法斗争以进入起义和战争,也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在中国,主要的斗争形式是战争,而主要的组织形式是军队。”
——毛泽东《战争和战略问题》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三种观点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运用问题上的区别。(6分)
(2)据材料二、三,指出王明和毛泽东的观点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他们的不同观点的依据分别是什么?(8分)
(3)材料三中的观点与材料一中的哪个观点是一致的?为什么?(6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解分析能力。第(1)问,第一种观点显然反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运用,第二种观点和第三种观点都支持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但是运用的领域不同。第(2)问,“相同之处”主要从革命的方式上归纳,“不同之处”主要从革命的道路上归纳,“依据”需结合所学分析。第(3)问,首先判断材料三的观点是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然后进行对比回答。
答案:(1)观点一:反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运用;
观点二:将马克思主义运用于中国的学术界;
观点三:把马克思主义运用于中国实际。(6分)
(2)相同之处:都主张暴力革命。
不同之处:王明主张以城市为中心,毛泽东主张农村包围城市。
依据:王明是照搬苏联的经验;毛泽东是根据中国社会的特点。(8分)
(3)与观点三一致。
原因: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具体化;并且是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为指导的。(6分)
22.国歌是一个国家民族气质和精神面貌的综合体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1年清政府制定了大清帝国国歌——《巩金瓯》:“巩金瓯,承天帱,民物欣凫藻,喜同袍,清时幸遭。……帝国苍穹保,天高高,海滔滔。”(注:“金瓯”在中国古代比喻疆土之完固。)
材料二 1912年元旦,以孙中山为首的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中华民国国歌》:“亚东开化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民国荣光,锦绣河山普照,喜同胞,鼓舞文明,世界和平永保。”
材料三 1949年9月,第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召开。在讨论新中国国歌时,徐悲鸿建议采用1935年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但有代表认为,这首歌中“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已不可行,主张修改歌词。
(1)结合时代背景,分析清政府为何采用《巩金瓯》作为国歌?(4分)
(2)依据材料二,分析《中华民国国歌》表达了怎样的政治愿望?为实现“揖美追欧”,民国政府在政治、经济方面有何措施?(各举一例)(8分)
(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义勇军进行曲》创作的背景。你是否同意有关代表主张修改歌词的建议?为什么?(8分)
解析:第(1)问应抓住“1911年”这一关键信息,从内忧外患两个方面分析。第(2)问应注意对材料的全面解读,不要忽略“世界和平永保”反映的信息。举例联系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3)问应注意是《义勇军进行曲》创作的背景,而非讨论新中国国歌的背景,是否同意是开放性的设问,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答案:(1)晚清列强入侵,清政府国土沦丧,中华民族面临严重危机;革命党人武装斗争,清朝统治岌岌可危。(4分)
(2)愿望:资产阶级民主共和;世界和平。(4分)
措施:政治——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立共和政体。经济——奖励实业,鼓励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4分)
(3)背景:20世纪30年代日本大举侵华,民族危机严重。(4分)
同意:新中国即将成立,原歌词已经不符合新中国的国情。
或不同意:它能时刻提醒国人不忘历史,居安思危,勿忘国耻,进一步鼓舞人们的爱国主义热情,投入到社会主义建设中去。(4分)
正在阅读:
2018年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旅游委员和司法局招聘公告【4人】04-17
西师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整理与复习06-02
读勿兰谛的母亲有感400字三篇02-02
2017年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准考证打印入口(已开通)12-02
小学生写的春节作文400字12-23
美丽迷人的中秋月色作文03-14
2019年贵州贵阳会计继续教育报名入口10-31
2020南京银行江苏泰州分行社会招聘公告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