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邓爷爷植树》教案及教学反思

时间:2023-05-01 18:53:01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二年级# 导语】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点教学科目,其教学的内容是语言文化,其运行的形式也是语言文化。语文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也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科学,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等的工具。具有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特点。以下是®文档大全网整理的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邓爷爷植树》教案及教学反思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1.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邓爷爷植树》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邓、植”等13个生字,会写“爷、节”等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邓爷爷植树的认真态度和他的心愿。

  3、初步了解植树的意义,有植树绿化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

  识记本课生字,初步了解植树的'意义,有植树绿化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难点】

  体会邓爷爷植树的认真态度和他的心愿。

  【用具准备】

  生字卡片和本课所用的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想】

  本文是一则短小的故事。重点是邓爷爷植树的经过。朗读本文,关键是体会邓爷爷在植树过程中表现出的严肃认真的态度,一丝不苟的精神,对他的优秀品格有所感受。另外,从邓爷爷的行动中,领会植树绿化的重要意义,可抓住“挑选”、“小心”、“挥锹”等关键词句进行品读。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歌曲引入,了解人物

  1、播放歌曲《春天的故事》,让学生说说歌曲中的老人是谁。

  (板书:邓爷爷)

  2、课件出示邓爷爷的图片,学生说说你了解的邓爷爷,教师补充。

  3、出示文中插图,邓爷爷在干什么?

  (植树)这是邓爷爷1985年3月12日植树节亲手栽种一棵小柏树时的照片。想知道邓爷爷是怎样种树的吗?好!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4、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读字词

  1、自己借助拼音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生字,多认读几遍。

  2、合作学习:

  (1)互帮互学。向同组同学请教,读会所有不认识的字,再试着读读课文。

  (2)小组成员轮流分段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纠正错误。

  3、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1)我会读:

  ①同桌互读生字。

  ②出示生字卡片:

  自愿读。

  开火车读。

  (2)我会记:

  自愿说说用什么方法记住了哪个字。

  如:熟字加偏旁,熟字换偏旁等。

  (3)我会写:

  ①课件出示要求会写的字,学生认读。

  ②重点指导:

  上下结构的字:“爷”字上大下小;

  “亲”字上下相当;

  “节、岁”两个字上小下大。

  双立人的写法可结合单立人进行指导。

  ③课件演示,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揣摩、临写。

  4、指名读课文,纠正错误读音,达到正确。

  5、同桌接读,读熟课文。

  6、再读课文,要求达到正确流利。

  三、作业

  了解植树节的来历。

2.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邓爷爷植树》教案

  一、教材简说

  “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从那时起,祖国迈开了改革开放的步伐,展开了现代化建设的新画卷,走进了万象更新的春天。这位老人的“春天的故事”,传遍了长城内外、大江南北。

  在北京天坛公园,邓小平爷爷亲手栽种的松柏,带着老人的希冀和心愿茁壮成长。“小平树”已成了天坛公园的一道风景。

  在深圳仙湖植物园,邓小平爷爷亲手种下的高山榕,迎着南国的风,唱着春天的歌,长得枝繁叶茂。它向每一个驻足观看和拍照留念的游人,展示着春天的图画,诉说着春天的故事。

  春天,是植树的季节;3月12日,是植树的好日子。当又一个春天到来的时候,当又一个植树节到来的时候,我们不要忘了邓小平爷爷说过的那句话:“植树绿化要世世代代传下去!”

  读着课文,我们能清晰地感受到,邓小平爷爷用行动实践着他的话。你看,81岁高龄的他,“额头已经布满汗珠,仍不肯休息”;他“挑选了一棵茁壮的柏树苗,小心地移入树坑,又挥锹填了几锹土”;……那份认真,那份执着,让人感到他不仅仅是在栽树,而且是在播下一个心愿,在精心地描绘美好的未来。

  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行动来描绘我们的未来呢?

  二、学习目标

  1.认识“邓、植”等13个生字。会写“爷、节”等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邓小平爷爷植树的认真态度和他的心愿。

  3.初步了解植树的意义,有植树绿化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建议

  (一)识字写字

  1.生字的呈现。

  (1)让学生看生字条,看看有没有已经认识的字。把不认识的字在课文中勾出来,借助拼音读一读。

  (2)在解题和介绍背景时识字。揭示课题《邓小平爷爷植树》,认读“邓、植”两个生字。注意“邓”是后鼻音,“植”是翘舌音。结合课题简单介绍或引导学生说说课文背景,如,“植树节”是怎么回事,“邓小平爷爷”是谁,“81岁高龄”是什么意思。在这个过程中,认识“节、岁、龄”等生字。

  (3)朗读课文时识字。学习第二、三自然段时,出示描写邓小平爷爷认真植树的重点句子,认读“已、经、息、站、行、扶”等生字。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理解“亲手栽种”时,落实“亲、栽”两个生字的认读。

  2.生字的识记。

  (1)“植、站”是翘舌音,“邓、龄、经、行”是后鼻音,要注意读准。

  (2)可引导学生自己发现生字的构字规律,以及和以前所学汉字的联系,采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

  熟字加偏旁:直—植

  熟字换偏旁:爷—节,那—邓,多—岁,冷—龄

  熟字相加:自+心—息

  形近字比较:己—已

  找相同部分:我—栽,拉—站—亲

  3.识字的巩固。

  (1)用生字卡片检查识记情况。

  (2)同学之间相互考考生字是否认识。

  (3)读词语,看看是否有不认识的字。如:

  种植、春节、岁数、年龄、已经

  经常、行走、扶手、栽树、亲人

  4.写字指导。

  本课写字可以重点指导上下结构的字。“爷”字上大下小,“亲”字上下相当,“节、岁”二字上小下大。“爷”和“节”都有一个部件“ㄗ”,前一个要写得比后一个短小些。本课新出现的双立人,可结合单人旁进行书写指导:

  (1)撇应该写得平直;

  (2)第二撇起笔处应该在第一撇下方的虚拟垂线上(教师示范);

  (3)竖为垂露。“节、岁、亲、行”四个字是既要认又要写的字,要重点指导学生识记和书写。教师可以通过课件、投影展示,或在黑板上范写,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揣摩、临写。

  (二)朗读感悟

  本文是一则短小的故事。重点是邓小平爷爷植树的经过。朗读本文,要读得平实,读出对邓小平爷爷的崇敬之情。关键是体会邓小平爷爷在植树过程中表现出的严肃认真的态度和一丝不苟的精神。另外,从邓小平爷爷的行动中,领会植树绿化的重要意义。

  可抓住关键词句进行品读。

  1.“只见他手握铁锹,兴致勃勃地挖着树坑,额头已经布满汗珠,仍不肯休息。”可抓住“兴致勃勃”、“布满汗珠”、“不肯休息”进行理解和体会,让学生说说从这些词语中体会到了什么。

  2.“邓爷爷挑选了一棵茁壮的柏树苗,小心地移入树坑,又挥锹填了几锹土。”抓住“挑选”、“小心”、“挥锹”进行品读。

  3.“他站到几步之外仔细看看,觉得不很直,连声说:‘不行,不行!’又走上前把树苗扶正。”抓住“仔细”、“连声”等词语进行品读。

  4.“‘小平树’成了天坛公园一处美丽的风景。”“美丽的风景”美在哪里?(树长得茂盛、漂亮;是邓小平爷爷亲手栽种的;邓小平爷爷为我们做出了好榜样;很多人去参观,怀念邓小平爷爷……)

  (三)实践活动

  1.课前活动。

  了解邓小平爷爷的情况;了解植树节的来历。

  2.课中活动。

  讨论:为什么要植树?怎样植树?

  3.课后活动。

  参加植树活动。

  四、教学设计举例

  (一)歌曲引入,了解人物

  1.播放大家熟悉的歌曲《春天的故事》,让学生说说歌曲中的老人是谁。(了解多少说多少)

  2.老师出示图片,介绍邓小平爷爷。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认读字词

  1.听老师范读全文,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邓小平爷爷的什么事?

  2.自由拼读,勾出生字词。

  3.分小组自学生字。

  4.自学汇报:

  (1)“我会读”:读生字卡片。自愿读;开火车读。

  提示:看清声母读:植、岁、站、栽。

  看清韵母读:龄、行。

  (2)“我会记”:指名向大家介绍识字方法。

  (3)“我会写”:指名先在田字格中写字,再对照课本中的字,发现规律,描红、临写。

  (三)读文讨论,评价人物

  朗读课文,讨论问题:

  1.你觉得邓小平爷爷是个怎样的人?你是从课文的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2.为什么说“小平树”成了天坛公园一处美丽的风景?

  讨论方式:先自己读书感悟,再小组交流,然后各组派代表在全班交流,最后老师评价总结。

  (四)实践活动

  1.观察校园、花园里有哪些植物,每种植物有什么特点。选一种最喜欢的植物画一画。

  2.照课后说的那样做:“植树节快到了,我们也去植树吧!”

3.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邓爷爷植树》教学反思

  《邓爷爷植树》是新教材第一单元的第三篇课文,它描绘的是我国一代领导核心带头植树的事。本课要求学生初步了解植树的意义,有植树绿化和保护环境的意识。那如何在教学中落实这个情感目标,是我教学设计时考虑的一个重点,情感目标相对于知识技能目标而言是隐性的,很容易被人忽视的。刚开始时,我只是设计了请小朋友说说树有什么作用,以此来实现这一目标,但总觉得这一环节并不是很好,很难把这一目标完全落实到位。在课前准备时,我突然想到了为什么不利用课件来帮助我落实这一目标呢?如果我能把森林的减少与消失给人类带来的灾难展示出来,效果会不会更好呢?心动不如行动,于是我马上动手从网上搜集图片,制作了一个课件。利用课件,在教学中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4.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邓爷爷植树》教学反思

  我还没开始教这课时,就听其他老师说这课挺不好上的。也是啊,对于现在的学生来说,邓小平爷爷的时代离他们实在太远了,而且他们不能完全理解本课的主题。况且课文篇幅又是那么长,三百字左右的课文对于一年级下半学期刚开学的学生来说,确实大部分学生要跳一跳才能读上来。

  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尽快体会感悟,我只能先布置学生回去预习,让他们先自读课文。课堂上我简单介绍讲述了邓小平爷爷的一些故事,激发情感,然后我心里还是没底,直嘀咕:讲得那么用劲,不知道学生能听进几成呢?与其我唱独角戏,还不如听听学生的心声,于是,我笑容可掬地问:“小朋友,昨天有没有读课文呀?”“有”嗬,响声震天,真的假的啊?我又问:“那么你读了后,知道了些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我们来讨论讨论”这下子学生来劲了,教室里像炸开了锅。

5.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邓爷爷植树》教学反思

  1、交流课文学习情况时,以“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出现,体现了新课标中的“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的理念。实际上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教师只有通过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提供学生机会和展示的舞台,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对课文进行二度创作。

  2、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以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3、把问题留给学生是教学的一种手段。本教案中,“1985年的植树节为什么是个令人难忘的日子”等问题的创设,学生一直被刺激着、被吸引着,很投入地朗读课文,在课文的朗读中思考、寻找答案,从而体会到朗读的乐趣。

  在阅读教学中,经常有这样的现象,无论课文描述的景色怎么迷人,叙述的事情怎么感人,可学生就是无动于衷。其重要原因是学生角色模式的定势,使得他们在阅读课文中多把自己置于文外,语言内容难以引起学生体验,语言情感难以激起学生共鸣。可见,要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必须以有效的方法让学生变旁观者为当事者,变阅读课文为经历生活,变感受人物情感为自我流露情感。从而,限度地缩小学生与课文、与文中人物之间的情感差、心理差,以促进学生真心地阅读,真切地体会,真情地感悟,真实地感受。课堂表演让学生进入课文描述的情境之中,通过角色的转换,从而与文中的人物想在一起,以深刻地感受语言的蕴涵,理解语言的意义。课堂表演,十分符合小学语文教学的特点和儿童身心发展规律,是有效促进学生对课文进行全身心感受的有效手段。本案例抓住“移”字,通过表演,学生不仅领悟到“插”和“移”动作不同,而且更深刻地到体会“移”字在表现人物品格方面的作用,也由浅入深地体味了文章用词的精确巧妙。

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邓爷爷植树》教案及教学反思.doc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gKD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