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4年福建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素材汇总 篇一
植树造林可使水土得到保持,植树造林也能防风固沙,还能清除空气污染。只有不断坚持植树造林,才能进一步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美丽中国。
公务员考试角度解读:
【综合分析】
植树造林可使水土得到保持。一直以来,水土流失在我国某些地区较为严重,是生态治理中的“顽疾”,水土流失毁坏了田地,影响了群众的生产生活。所以,要抑制水土流失,就必须植树造林。只有坚持植树造林,才能改善生态环境,减轻水土流失带来的损失。
植树造林能防风固沙。曾几何时,福建省东山县县委书记谷文昌带领群众植树造林,防风固沙,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当地群众逢年过节“先祭谷公,再拜祖宗”。对于风沙较大的地方,必须造防护林,这样才能减弱风的力量。
植树造林能清除空气污染。空气污染在当下的生态保护中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据统计,一亩树林可以吸收灰尘2万-6万千克,每天能吸收67千克二氧化碳,释放出48千克氧气。所以,坚持植树造林能够极大的改善空气环境,能够强有力的减少碳排放。
【参考对策】
一是宣传引导。众人拾柴火焰高,众人植树树成林。要不断通过主流媒体加强对植树造林重要性的宣传,也要不断宣传植树造林的相关技巧。唯有让社会民间力量积极参与到植树造林的过程中,才能够充分与政府形成合力,才能在全社会凝聚植树造林的共识,才能让植树造林的理念深入人心。
二是加大投入。植树造林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好事,在充分发挥社会力量的同时,也应对一些民间的志愿者组织给予经济补贴,用来购买树苗,树木维护等。只有充分发挥好激励机制的作用,加大投入力度,才能起到良好的效果。
三是明确方向。植树造林要因地制宜,要遵循自然规律,植树造林要适地种树,要应时令种树,要遵循造林技术规程和科学方法。唯有找准方向,不盲目造林,久久为功,才能在植树造林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2.2024年福建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素材汇总 篇二
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全面提高学校的办学品质,成为学校和社会培训机构的主体思想工作,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人工智能教育越来越普及并且面向各年龄段学生,搭建学生自主发展平台,尊重其个性化发展需求,培养全方位个性化发展的人才。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
【综合分析】
[重要意义]
创新是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所必需的一种精神。有了创新,可以搭载莱特兄弟的飞机飞上九重天;有了创新,可以与爱迪生在电灯下侃侃而谈;有了创新,可以与诺贝尔炸开山头。
第一,创新为成功提供源泉。
第二,创新为成功提供力量。只有不断地变革创新,才会充满青春活力,才会有“天蓝蓝,草青青,风过虫二鸣;春放纸鸢秋望雁,夏听雨荷冬赏雪”的意境,才会有“黄发健,垂髫康,炊烟袅袅香;百佳民谣笑声朗,一壶温酒伴夕阳”的蕴味。就像没有汽油的汽车,无论怎样情感召唤它都不会跑上大道,这又和废铁有什么两样呢?也就是说不管任何东西,只要没有动力的支撑,也就什么用也没有了。我们要学会创新、勇于创新,活出自己的特色,甩开别人的阴影,让别人更清楚地看到你,为梦想的实现增添一份动力。
第三,创新为梦想插上羽翼。为学需觉今是而昨非,日改月化,便是长进。物不因不生,不革不成。学会创新,熟知今是昨非,为青春增添活力。现在的中学生都应知晓创新的重要性,创新的方法更要运用于学习当中,要学会举一反三,可更有快速,更有效的学习。但也不要误会创新一词的真正意义,创新不是穿五彩斑斓的服饰,也不是月光。当然创新运用到生活中也是好的,但是要正确地去运用。让创新如一个天使般,为我们插上梦想的羽翼,让我们快速超成功的方向飞翔。
第四,创新是民族振兴,国家富强的动力。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世界上各个国家都在争相创新。不创新就会落伍,不创新就会滞后。我国的现实状况要求我们要想求生存,要想使我们的国家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更要加快创新的脚步要使创新落实到社会每个行业、每个角落。教育要创新,改革要创新,科技要创新。我们应当大胆实践,勇于探索,克服前边道路上的种种困难和挫折,向创新这个方向迈进。
[对策建议]
第一,不畏常规,敢于超越,增强创新意识。创新是真正意义上的超越,是一种敢为人先的胆识,悟性和灵感经过“千锤百炼”之后基本上被埋没了,思维会遭到严重的束缚,在超越中求发展,创新能力的提高应该从增强创新意识开始。
第二,一个人的创新意识可以在短时间内快速得到增强,但是一个人的创新能力的提高是一个日积月累、循序渐进的过程,创新需要基础,一些的重大科技成果都是从基础研究开始的,目前我国高度重视基础研究工作,就是因为没有了基础研究,超越便没有可能,要真正做好基础研究工作,为创新做好准备,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是脚踏实地学好知识,掌握真才实学,再此基础上融会贯通,构建健全合理的知识体系。
第三,热爱生活,关注生活、享受生活,热爱生活是创新的前提和基础,创新不可能凭空而来,它不是神话,它是实实在在存在于现实中的东西,只有热爱生活这样我们的创新灵感源泉才会永葆青春,永不枯竭,我们的生活才会日新月异,丰富多彩。
3.2024年福建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素材汇总 篇三
每年的汛期,对于各级各部门而言都是一场系统性的“大考”。从前期的监测预警、会商研判,到巡查防守、转移避险,再到抢险救援、灾后救助重建等等,防汛救灾的责任链条长,任何一个环节没有抓紧抓到位,都有可能导致严重的灾害损失。
公考角度解读:
[面临的问题]
中小河流洪水发生快、涨势猛,容易造成人员伤亡,且防洪标准相对较低、防御难度大。此外,目前我国病险水库数量多,蓄滞洪区启用难。
洪水预测预报水平不够。水情监测预报是防汛的‘耳目’,但当前洪水预测预报水平有待提高,特别是北方流域洪水预报难度较大。部分基层干部群众防洪意识不强、抗洪抢险实战经验不足等问题,也值得关注。
[优势]
应急治理体系和能力水平提升,协同性强。过去,我国的应急资源往往较为分散,发生重大灾害时,可能各相关部门都会派工作组、进行单项的救灾救援,综合统筹存在不足。2018年4月,应急管理部正式挂牌,整合了11个部门的13项职责。两年多的时间,应急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灾害应对的整体性协同性在增强。
建立了多层次的人力体系,为应急救援提供专业力量。当前我国有近20万人的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各类专业应急救援队伍、社会应急力量等相互配合、优势互补,形成了强有力的应急力量体系,综合救援能力得到极大提升。同时,防灾减灾救灾的人民防线在不断筑牢。有70余万名基层灾害信息员奔波在城乡社区,成为解决灾害预警信息传递“最后一公里”的关键力量。
[对策]
防汛,重在以“防”为先。具体工作中,就是要立足于防大汛、抗大洪、抢大险、救大灾,提前做到科学研判形势、周密安排部署、层层压实责任,进而全力以赴做好防汛救灾各项工作。在工作中绝不能满足于减少或降低损失的底线思维,而应该多些“高线”意识,更多着力争取不发生灾害事故,以科学审慎之心,将防汛救灾相关各个环节逐一加强,确保各项工作落实不打折扣。
防汛救灾需分秒必争,要积极主动做好全面准备工作,真正掌握防汛救灾工作的主动权。汛期之中,天气情况复杂多变,更要切实加强雨情水情监测预报预警,加强汛情、灾情分析研判,强化应急值守和会商分析,提前发布预警信息,及时启动应急响应。各类灾害易发多发,更要加强洪涝、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紧盯各类重点隐患区域,及时开展拉网式排查,严防各类灾害和次生灾害发生。
防汛救灾离不开各地各相关部门的高效协作,拧成“一股绳”,坚持“一盘棋”。水利、自然资源、气象等部门要发挥专业优势,滚动预测预报,精准预警提醒,确保临灾预警全域覆盖、不留死角,绝不能有“差不多”的侥幸之念。应急救援队伍也要进一步加强抗洪抢险专业力量,完善抗洪抢险工作预案,强化训练演练、强化应急值守、强化指挥调度,时刻保持“迎战”“临战”“实战”状态。
正在阅读:
2024年福建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素材汇总07-07
2020黑龙江农垦科技职业学院招聘心理教师(心理咨询师)岗位人员公告11-09
2017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章节习题一06-23
寓言小故事简短【五篇】12-31
2016年周末祝福客户短信02-18
申报中小学高级教师述职报告,申报幼儿园高级教师述职报告03-11
2017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备考:真假话问题解答方法一07-23
温暖的话语作文700字09-15
话中秋作文700字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