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培训课程的设计
【学习目标】
通过学习,了解培训课程设计的基本原则;掌握培训课程设计的程序,培训课程的设计策略,培训课程设计的项目与内容,培训教学设计程序与方案的形成,实施培训教学活动的注意事项。
【知识要求】
培训课程设计的基本原则
(一)根据培训项目的类别和层次确立培训目标
在实施培训课程设计的时候,首要的任务是给所要设计的培训项目进行定位。它包含了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要确定培训项目的类别,另一方面是在层次上作出定位,由此确定培训项目和课程的目标,各个课程要素的选择也要以此为依据。
培训课程应达到的全部目标分为三个领域,即由知识掌握、理解与智力发展诸目标组成的认知领域;由兴趣、态度、价值观和正确判断力、适应性的发展诸目标组成的情感领域;由各种技能和运动技能诸目标组成的精神运动领域。这三大领域的目标各自又可以进行细分,从而形成目标层次体系。
课程设计应当明确在各自的领域达到最终目标的过程中依次应达到的子目标,从而形成不同的培训课程体系。
现代培训按其性质分为五个层次,即知识培训、技能培训、态度培训、观念培训、心理培训。这五个层次的培训是由表层逐步深入且相互联系的,不同性质的培训,其深度也是不同的。由于知识以及科技融合的趋势对人才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由对专业性人才的需求转变为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由注重知识和技能转变为更注重态度、观念和心理。培训目标也要实现相应的转变:即在传统的重视知识和技能培训的基础上,加强态度培训、观念培训和心理培训;由传统的注重培训目标的单一性和专业化转变为重视培训目标的综合性和多样化。
(二)充分考虑组织特征和学习风格以制定培训策略
培训者的培训观念与课程设计有着密切的联系。对应每一种培训观念,分别都有一套对培训目的、学习者、教员以及培训方法的界定和解释。
现代企业对培训的理解、培训的设计、培训的实施,都与传统的培训不同,它的“培训课程”是一种全新的概念。它不独立设置,而是与组织的经营与发展结合在一起。其“培训课程设计”是与组织的经营与发展战略的制定同步进行的。在这种课程设计中,课程的目标就是组织经营的目标;课程的内容就是组织经营的内容;课程战略的选择主要就是营造一个让员工可能在实际经验中自己教育自己的环境,而且这个环境是管理者和可以控制的;课程的培训方法是以自我学习为主,管理者与员工互动、员工与员工之间互动、大家经验共享的模式;课程的时间设计,是组织发展的全过程;课程设计的“课堂”,就是这个学习型组织活动的整个空间连同它所在的环境。
制定培训策略还要充分考虑组织特征和学习者风格。由于培训课程的主要接受者是成年人,他们有自己的经验和学习经历,都有自己惯用的学习方法,有与岗位工作紧密联系的学习需求,因此,培训课程的执行要尽量地遵循成年人认知规律,注意选择那些能调动他们学习积极性的培训策略和方式方法,以提高学习的效果。
学习型组织作为未来企业成功的模式,具有崭新的学习观念,其培训战略的制定可以归结为四个原则:第一,系统地从过去和当前的培训项目与经验中学习;第二,鼓励使用数量化的测量标准和衡量基准进行培训信息反馈和改进;第三,视参与者的支持为培训的一部分和进步依据;第四,促进各个培训参与主体之间的联系,实现资源共享。
【能力要求】
一、培训课程设计的程序
(一)培训课程设计的任务
培训课程设计的程序是:从培训需求的调查与分析出发,明确培训课程目标,根据目标要求,进行课程设计。设计包括安排课程内容,确定培训模式,组织课程执行者,准备培训教材,选择课程策略,编制出课程评价方案,预设分组计划,分配培训课时。课程设计初步完成以后要进行论证,分析存在的问题,找出不足加以改进。
通过对培训课程设计过程中各个环节的具体分析,可以更清楚地理解培训课程设计的全部过程。课程设计过程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定位:确定培训课程的基本性质和基本类别。
目标:明确培训课程的目标领域和目标层次。
策略:根据培训目的与学习者的学习风格设置课程系列。
模式:优化培训内容、调动培训资源、遴选培训方法。
评价:检测目标是否达到。
(二)培训课程设计的要素
1.培训课程目标——根据环境和需求而定。
2.培训课程内容——以实现培训课程目标为出发点去选择并组合。
3.培训课程模式——有效体现培训内容,采用配套的组织与教学方法。
4.培训课程策略一一培训程序的选择和资源的利用。
5.培训课程评价——对培训课程目标与实施效果的评价。
6.教材——切合学习者情况,提供适当信息。
7.学习者一一学员的学习背景和学习能力、学员的类型、组织形式(个人、部门、组织、行业、跨行业等)、学员的规模等。
8.执行者——理解培训课程设计思想的主持人与教员。
9.时间——短、平、快,要求充分利用。
10.空间——可超越教室的空间概念。
二、培训课程的设计策略
(一)基于学习风格的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的基点是限度地调动受训者主动参与培训的积极性。由于受训者个体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不同,特别是思维方式与培训方法有很大的差异,对一个群体采用同样的培训策略与方法,效果不会是相同的。因此,学习者不同的学习风格对课程设计提出了要求。课程设计的任务就是要在培训课程策略与方法的选择上,充分考虑不同学习风格的人的不同切入点。尽可能地使大多数学习者可以获得他们的起点。
1.主动型学习。以经验与感觉为基础的学习风格。此类风格的受训者倾向于从亲身参与的事件中学习。受训者主体意识强,具有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易于接受外来信息,喜欢尝试新的体验,课程设计可以考虑亲身体验式的教学策略。培训者的作用是对学员进行启发引导,可以用小组学习方式,通过头脑风暴法、游戏法、演讲法、角色扮演法等,调动学员的积极性。在管理培训、工商管理人士培训中,参与式的培训经常被培训设计者采用。
2.反思型学习。以多维思考与归纳推理为基础的学习风格,此类风格的受训者善于观察,注重对信息的收集,能从多角度的观察与思考中去学习。在讨论问题时,他们不会首先发言,喜欢在安静处观察别人,是很好的倾听者,不到最后不会发表自己的意见。在作出决策前尽可能地审慎周密、深思熟虑,将各种可能性都考虑一遍。对反思型受训者,宜采用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方法,以理论讲授、报告会为主。应选择专家型的教师,在课程的安排上要注意阶段性,以适于他们进行反思。
3.理论型学习。以逻辑推理和演绎分析为基础的学习风格。此类风格的受训者偏好假设思维、理论模型和系统分析。他们是完美主义者,把他们参与的一切事情都安排得合理有序;不喜欢和别人一起学习,喜欢自己专注工作;兴趣较窄,对毫无秩序的活动、练习和刺激会觉得无所适从,无法接受。对这些受训者,可以选择以培训者为主、培训者与受训者互动的培训模式,采取有准备、有计划的培训策略。可以采用的培训方法有培训者辅助下的自学、与理论讲授相结合的座谈会、案例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等。
4.应用型学习。以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为基础的学习风格。此类风格的受训者倾向于通过实践来学习,喜欢从实际工作与生活中学习,讨厌单向的灌输式教学。他们是脚踏实地的人,喜欢作切实可行的决策,热衷于应用理论去解决实际问题。他们希望在课程中多提供实践与联系的机会。适合的培训方法是案例教学、角色扮演、团队演习、个人汇报等。培训者的作用是对学习者的工作进行评价、归纳,并针对学员的工作结果进行重点讲授。
(二)基于资源整合的课程设计
对一切能利用的培训资源充分加以开发和利用,是课程设计艺术发挥的一个重要舞台。课程设计的资源包括人、财、物、时间、空间和信息等方面,这些资源的有效协调和利用对于提高培训效果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培训者的选择。培训者和受训者要相互适应,要“因材施教”。不同类型的培训需要选择不同的培训者,以便达到培训效果的化。
2.对时间和空间的设计。时间设计上最重要的是如何充分地利用时间。
在有限的时间里限度地调动受训者的学习积极性,空间的设计如教室座位的排定等直接影响培训方法的采用和培训者角色的确定。
3.在教材的选择上,要考虑为学员提供实际的、先进的、实用的教材。
4.教学技术手段和媒体的应用。教学媒体的多样性和先进性,是现代培训课程设计的一个很重要的特色。许多研究表明,只有把受训者的听觉、视觉、触觉等各个器官功能综合运用,才可能得到的学习效果。设计者的任务就是要设法利用一切有利于受训者吸收和理解的手段,充分地调动受训者各个器官的功能,从而达到课程效果。多媒体技术可以提供画面、风景、形象、图表、照片、绘图、声音、音乐、对话、动作、实验等视觉、听觉和触觉材料,多方位地刺激和调动受训者的学习潜力,有利于提高培训效果。
5.培训方法的优选。培训方法的选择是保证培训课程的设计实现理想目标的根本保证。现代培训方法基于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包括教育观念分类、学习风格分类、成人学习特点和规律等。
(三)对课程设计效果的事先控制
培训教学设计的结果是形成好的教学计划和方案,在培训中,如果能在培训之前做好教学计划的话,将会收到非常好的效果。
1.对授课内容充满自信。培训者的自信心影响培训的成功与失败,而教学方案的制作、教学内容和实例的检查、资料的收集等过程都会使培训者更加自信。
2.在预定的时间内达到培训目的。优秀的培训教学计划会考虑培训内容和重点的组成,减少多余和不相关的话题,明确地强调重点,使学员接受到适当的内容,从而达到培训目的。
3.控制授课时间。培训教学计划对有关的实例予以时问上适度安排,把内容和实例分开来,以实例引用来调整时间。
4.可以应用于各种对象。完成一次培训教学方案后,以后的授课可以再使用,实例引用略作改变的话,也可以应用在别的授课上。
5.有利于培训者的自我启发。在准备教学方案时,必须有充分的准备,对内容的融会贯通将有利于培训者的自我启发,并且借助对教材优缺点的检查,可以发现下一次的启发目标。
三、培训课程设计的项目与内容
(一)培训课程分析
培训课程分析是培训开发流程的重要步骤,是培训课程调查与研究的阶段。其目标是确定受训人员必须掌握的、用来执行符合课程意图的分内工作的知识和技能。主要包括课程目标分析和培训环境分析。
1.课程目标分析。
(1)受训人员分析。受训人员分析是指通过采访受训人员、现场观察等方法来了解培训前受训人员的知识、技能和能力水平的过程,分析结果汇总在受训人员分析报告内。
(2)任务分析。任务分析是指分析受训人员所在岗位或目标岗位对就职人员的知识、技能和能力水平的要求的过程,分析结果汇总在任务分析报告表中。
(3)课程目标分析。课程目标是指在培训课程结束后,希望受训人员通过课程学习能达到的知识、技能和能力水平。具体分析步骤如下。
①培训目标的确定。
②对培训目标进行划分,区分主要目标和次要目标,区别对待两者。
③对培训目标的各分目标进行可行性分析,根据企业培训资源状况,对那些不可行的目标作适当的调整,确立课程的目标。
④对课程目标进行层次分析,即明确各个课程目标的内在联系,安排其实施次序。
2.培训环境分析。培训环境分析是指对开展培训的环境进行分析。它影响课程内容的设计和教学方法的选择。培训环境分析具体包括以下几点。
(1)实际环境分析。实际环境包括培训的地点和培训设施,如教师、休息室、电视、空调、洗手间、餐饮设施及娱乐服务等。
(2)限制条件分析。主要分析课程进度安排、教学设施、成本、器材等的局限性,以确保培训所必需的资源随时可支配使用。
(3)引进与整合。主要说明将课程引进并整合到现有培训课程中的步骤和方法。
(4)器材与媒体可用性。主要说明课程开发与交付所必需的器材和媒体。
(5)先决条件。说明受训人员在授课前所必备的许可证、资格证书、结业课程或经验等,其中包括审查先决条件的方法及不满足先决条件会产生的后果等。
(6)报名条件。主要明确鼓励或阻碍受训人员报名的要求。前者包括强制性报名、带薪脱产培训;后者包括周末出差、周末上课、接受培训的同时必须按时完成工作等。
(7)课程报名与结业程序。说明报名必须遵循的程序和学员完成课程的记录。
(二)培训教学设计的内容
针对不同的培训对象,培训教学设计的具体方法步骤可能会有所不同,但其基本内容是一致的。这主要包括:①期望学员学习什么——即培训目的的确定;②为达到预期目标,如何进行培训和学习一——即教学策略和教学媒体的选择;③在培训过程中,如何安排时间——即教学进度的安排;④进行培训时,如何及时反馈信息——即培训评价的实施。
培训教学设计的以上内容,如图3-4所示。
(三)撰写培训课程大纲
培训课程大纲是在明确培训主题和了解受训人员之后,对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的初步设想。大纲给培训课程定了一个方向和框架,整个培训课程将围绕着这个框架一步步充实和延伸。
培训课程大纲应该是在了解了受训人员是哪些人、他们现在具备哪些技能及他们需要了解哪些知识的情况下,为将要进行的培训课程所撰写的实施纲要。培训课程不能在没有计划的情况下就匆忙进行,就像写文章一样,培训课程大纲中要对课程的实施有所安排,包括授课模式和策略、教学组织、课程内容的选择等。
在撰写培训课程大纲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撰写课程大纲的流程。
(1)根据课程目的和目标确定主题。
(2)为提纲搭建一个框架。
(3)写下每项想讲的具体内容。
(4)选择各项内容的授课方式。
(5)要修改、重新措辞或调整安排内容。
2.设计适用的内容。对于内容开发,要考虑的因素包括课程的外观特征、适用性、可行性、一致性、互动性、关联性、实用性、进度及内容与受训人员知识水平的协调性。内容开发是培训开发流程中创造性的阶段,也是最耗费时间的步骤。
应该从以下几点出发考虑课程大纲的撰写,以设计出适合于他们学习的课程。
(1)受训人员需要知道学习的目的和原因。
(2)受训人员感觉有现实或迫切的需要就会去学。
(3)受训人员对学习内容的实用性和结果尤其关注。
(4)受训人员喜欢将新知识与经验作比较。
(5)受训人员喜欢按自己的方式和进度学习,期望知道效果。
(6)受训人员在轻松、愉悦和友爱的环境下学习效果更好。
(7)受训人员易产生精神疲倦。
3.决定内容的优先级。在决定内容的优先级的时候,应用下列指导原则使内容适合课程的目标和受训人员的需求。
(1)根据互为依据的课题进行编排。
(2)按照问题由易到难的顺序来编排。
(3)按照问题的出现频率、紧迫性和重要性进行编排。
4.选择授课方式方法。培训授课方式方法多种多样,如讲授法、研讨法、案例分析法、练习法、角色扮演法等。设计培训课程时,设计者可以提出具体的建议,培训者可根据授课内容的需要灵活选择使用不同的授课方法,只要能有效地达到授课目的,可自由选择并综合使用。
(四)培训课程价值的评估
在课程设计中,价值评估的作用包括诊断课程、修改课程、比较各种课程的相对价值、预测培训需求、确定课程目标达到的程度等。对课程设计的评估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
1.课程评估的设计。对培训项目的评估并不是在培训结束时才做,这是在课程总体设计时就做好的方案,并在整个培训过程中一直进行。培训者不断地从各方面得到反馈,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价,对培训项目进行改进。
2.学员的反映。向学员发调查表,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快速、简便地了解到学员对培训的反映。这种方式的缺点是,会造成培训者过多地迎合学员,而不重视培训目的。
3.学员的掌握情况。这可以通过培训结束时的考试和论文来了解。关键在于如何设计考题,能否全面反映学员对培训内容的掌握情况。
4.培训后学员的工作情况。这需要到学员的工作地点进行跟踪调查,进行这项工作还有助于增强客户对培训工作的信任,而且可以使学员在培训结束时仍然得到帮助,但这项工作要花费较多的人力和物力。
5.经济效果。这是指培训为这个公司带来的经济效益。如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产品质量的改进、顾客满意度提高等。但这些效益中哪些是由培训带来的很难确定,因此,通常不对这项进行评估。
(五)培训课程材料的设计
培训内容安排得再好,流程安排得再顺畅,如果不注意培训课程内容的精心制作,就不能在培训实施中帮助受训人员更好地学习。课程内容制作的主要途径是建立供使用的资料库,将与培训有关的各种资料,无论是使用纸质介质还是多媒体介质,都进行合理的安排,以便更好地提升培训效果。
培训材料应以提示重点和要点、强化受训人员认知为主要职能。另外,培训教材应留出一定的空白以方便受训人员做课堂笔记。PPT的制作也应该简洁明了、突出重点,演示课程大纲及重点内容即可。
在培训课程内容的制作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培训课程内容的制作应该包括的五类材料及PPT制作的注意事项。
1.整理教学资料。在完成教学方案的同时,要开始整理教学资料。教学资料的分类:①整理资料。所谓资料,是指经过整理的讲义要点和补充说明,又可以分为写上所有讲义内容和只写重点的内容两种。②课题资料。即假设性案例或思考问题的资料,在授课过程中发给大家当作习题。③资讯资料。即靠讲课无法完全说明的内容或专门用语的解说资料,用来补充讲课的不足,所以多在课前分发。④摘要。即只记下讲义的项目名称的资料。不写具体的内容,可以当作笔记簿兼资料。
为了提高资料的使用效果,在制作资料时,应能遵循以下原则:①必须按照使用方法来决定内容的量与组合。②教学中使用的资料应分项目来写,越简洁越好。资料不要在课前一次性分发,说明的时候再分发。③附上装订夹,使资料便于保管。
2.培训课程内容的制作。培训课程内容的制作应该包括五类材料:理论知识、相关案例、测试题、游戏和课外阅读材料。
(1)理论知识。理论知识是培训课程的中心内容。在培训课上用好了一个理论,就会给培训增加不少权威性,同时也会给受训人员带来深刻的印象和很大的启迪。如果理论知识浅显易懂、结合现实,受训人员还会自觉地将它应用到实际工作当中。
(2)相关案例。案例及对案例的评述和分析是培训课上必不可少的内容,它往往会引发比较热烈的讨论场面和激动人心的受训人员之间的辩论,从而将培训课程推向高潮。在开始一个新的话题时,用案例来切人是一个好的办法;在讨论一个论点时,对真实案例的分析与讨论,将会加深受训人员对知识的印象;在课程的任一部分,符合实际的案例都将会调动受训人员的思维,引起他们的思考,并取得良好的效果。
(3)测试题。培训课的精华就在于互动,而测试题是一种让受训人员能够完全地投入的好方法。
(4)游戏。在培训中,游戏是必不可少的部分,它是一种很好的活跃课堂气氛、启发深入思考、加深受训人员印象的方式。
游戏分为两种:一种是破冰游戏和暖场游戏,主要是在培训开始时使受训人员相互认识,打破隔膜;在课程中调动大家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
这样的游戏适用于各种各样的培训课程。另一种是与培训主题密切相关的游戏,只适用于特定主题或特定内容。
(5)课外阅读材料。好的课外阅读材料能够给受训人员留下深刻的印象。一些课外阅读材料中揭示的道理可以使人们自觉地思考、深刻地总结。在选用课外阅读材料时,切记要紧扣主题,有的放矢,对说明和强调培训内容和要点有帮助。
(六)培训课程的修订与更新
培训课程在试讲之后就进入修订阶段,它是以培训师、受训人员、专家、课程设计相关人员、培训项目相关人员的评论为依据的。修订是一个过程,其中涉及协调时序和序列,调整练习、试题、实例等程序,更新或变更部分内容,补充或删除部分内容。培训课程修订的程序如下。
1.确定修订流程的频率。要制定一个修订周期,如月度、季度、年度。
该周期应该体现企业的需求。比如,对于一个产品更新周期为2个月、发展迅速的软件公司来说,制定年度修订周期没有任何意义。
2.确定修订流程的范围。要决定是否需要执行两种修订(主要修订和次要修订)。主要修订没有次要修订那么频繁,而且主要修订可能涉及课程的重新设计、大范围的内容重组和更新、目标的变更、课程整体的格式和编排变更、针对培训人群变化所做的变更等。次要修订涉及排版上的小改动、页码顺序的变动、内容上的小改动等。次要修订在时间计划中要比大修订更频繁。如果决定只采用一种修订形式,那么要在每次定期修订中完成所有修订。
3.公布修订流程。应该把修订周期公布,并说明每次修订通常会作出哪些改动。此外,要保持灵活性,以满足那些不符合进度安排但需要及时修订的迫切需求。
4.征求变更内容。可以要求受训人员、专家和其他培训项目相关人员随时发现需修订的内容,随时提出变更。
5.将修订通知存档。把从受训人员、专家、培训项目相关人员那里搜集到的修订意见保存起来。
6.巧妙应答各种建议。对提供建议的人表示感谢,并通知他们下次修订的预定日期。不要对所有的建议都作出改动。因为有时候,培训师们提供的建议是相互矛盾的,或者一个单元的修订可能会否定另外一个单元的修订需求。
7.培训课程编码。为指定编号规定,可以容易地查询页码和区分不同的课程版本。编号规定应该体现业务的特征和课程内容的用法。
四、培训教学设计程序与方案的形成
(一)培训教学设计程序
由于培训对象和培训任务的不同,培训教学设计的程序也各不相同,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培训教学设计模式。
1.肯普(J.E.Kemp)的教学设计程序。肯普的教学设计程序是早期教学设计模型中步骤最明确的一个。其具体步骤如下。
(1)写出课题。确定每一课题的教学目的。
(2)分析学员特点。
(3)分析可能取得明显学习成果的学习目标。
(4)列出每一个学习目标的学科内容和大纲。
(5)设计预测题。
(6)选择教与学的活动和教学资源。
(7)协调所提供的辅助服务(如技术人员、经费、设备、仪器和进度表等)。
(8)实施教学。
(9)根据学员完成学习目标的情况来评价教学活动,以便进行反馈和再修正。
2.迪克和凯里的教学设计程序。迪克(W.Dlck)和凯里(I.Carey)于佛罗里达州立大学所提出的教学设计程序,是一个偏重于行为主义的模型,强调对学习内容的分析和鉴别,强调从学生的角度收集数据以修改教学内容。
(1)确定教学目标。该模型的第一步是确定学习者通过学习以后能做什么。教学目标的来源虽然是多样化的,但在这里,课程设计者所关心的仅仅是教学目标的明确化。
(2)开展教学分析。即在培训教学目标确定以后,剖析达到该教学目标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教学分析和教学对象分析密不可分。
(3)分析教学对象。即分析教学对象的心理、生理和社会特点,测定他们原有的知识和技能储备,以便确定培训教学内容的起点。教学对象分析和教学分析同步进行。
(4)制定具体的行为目标。即根据教学分析和教学对象分析结果,制定出最终达到教学目的所要求的具体的、精确的行为目标。行为目标是对总的教学目标的分解。
(5)设计标准参照测试。即以具体行为目标为依据,设计测试工具,被测试行为必须与行为目标所描述的行为相一致。
(6)开发教学策略。即根据教学对象的特点、行为目标要求等,设计相应的教学形式,选择合适的教学手段与有效的教学方法。
(7)开发和选择教材。即在确定教学策略以后,设计与制作教学组件,主要由学生用书、测试题、教师用书等几部分组成。教学设计者要根据已有教学资源情况,或选择教材,或开发新的教材。
(8)设计和开展形成性评价。当教学组件原型制作完毕以后,需要有一个试用与修改的过程。形成性评价可分为个别评价、小组评价和实地评价。要从各个不同的方面与角度评价学习与教学系统的效果,以达到进一步修改教学组件的目的。
(9)修改教学内容。将通过形成性评价,发现问题、分析原因,并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媒体等作相应的修改,以逐渐实现教学活动化。
3.现代常用的教学设计程序。在中国培训教学中,流行一种比较简单适用的教学设计程序。该程序既适用于一个教学单元的教学设计程序,又适用于一节课堂的教学设计。其主要步骤如下。
(1)确定教学目的。
(2)阐明教学目标。
(3)分析教学对象的特征。
(4)选择教学策略。
(5)选择教学媒体。
(6)实施具体的教学计划。
(7)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反馈修正。
(二)形成培训教学方案
教学设计的目的和结果是形成具体的教学方案。教学方案的制订一般要按照这样一个程序来进行。
1.确定教学目的。确定教学整体的评价和重要性,明确地制定教学中心和教学目的。
2.确定教学名称。题目能清楚明白并具有弹性。
3.检查培训内容。要能包含培训的全部内容,并将重点项目列出来。内容要以学习者能够接受的程度为准,稍微简单一些比较好。
4.确定教学方法。确定具体采用哪种教学方法,可以选择的教学方法很多,如小组讨论法、案例教学法、讲授法、角色扮演法等。
5.选定教学工具。教学工具有传统和现代之分,传统教学工具有粉笔、黑板、挂图等。现代教学工具有投影、幻灯、录像、电影、计算机等。
6.设计教学方式。这是整个教学方案的重心,包括教学一般技巧的使用和教学方法的采用及教学工具的具体使用等内容。实际上是将各种教学资源如何整合与利用的技巧和方法。这个环节很重要,也很复杂,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来考虑。
7.分配教学时间。完成所有程序之后,还需要做的就是计算和分配时间。时间的分配要既能按时完成培训的内容,又要保证各部分内容是有序而按主次进行的。这对达到培训目标也很重要。
在教学方案的每个项目都决定之后,就是添人教学计划书中,可以将计划书当作教学笔记。其书写通常有如下一些规律:项目栏里写上项目名称、培训对象等;时间栏里写上所需要的时问;形式栏里写上培训的具体方法和形式;强调栏里写上需要强调的内容;将培训内容分类写在相应的栏目里,并将各个部分内容所需花费的时间也写上;将要强调的地方画线;每个项目的事例写在空栏里,讲课时问多出来时可以利用这些事例来控制时间。
五、实施培训教学活动的注意事项
在实施培训教学活动时,有些关键的步骤是不可忽视的,否则将影响到培训的效果。
1.做好充分准备。永远不要低估准备的重要性。细心地计划总是会避免更多的问题。准备工作包括培训材料的确定和选择、培训方法的选择、培训教师和学员的选择、后勤保障(诸如时间、地点的安排,教学辅助用具的准备)等。
2.讲求授课效果。实施中关键的一环就是要提高授课效率,调动学员的积极性,作为一名优秀的培训师,要充满激情,精心设计每一堂课。授课时注意与学员的沟通交流,要充分调动学员的主观能动性,集中学员的注意力,避免照本宣科,漠视学员的态度等。
3.动员学员参与。在培训过程中调动学员参与的积极性,是使培训工作取得成功的关键之举。当一个成人学员全身心地投入学习的时候,学习过程就开始了。学员的参与程度越高,学习效果就越好。调动学员参与的方法有很多,例如:提问;进行体验性操练,开展角色扮演;记住每一位学员的姓名并使用它们;在培训中提供信息反馈;让学员参与讲授;让学员示范操作;结合做一些书面练习;签订学习合同;利用专项测评表更深入地了解学员,进行个别访谈;用实时、实干的方式进行培训等。
4.预设培训考核。没有系统的、科学的和严格的考核制度,就无法检验培训工作的成效。培训考核有两种方式:①培训结束时的考核。对于学习的课程进行逐科考试或考查,结合学员平时的表现作出总的评价。也可要求每位学员写出培训小结,总结在思想、知识、技能、作风上的进步,与培训成绩一起放进人事档案。对于业务操作和技术技能方面的培训,则可将学员培训前后的水平进行比较,以确定培训有无成效及成效多大。②培训结束后的工作评价。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回任后的工作表现是检验培训效果的更直接的证明。回任工作考核的主要内容是:思想上有无进步,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感有无增加。工作态度和作风有无改变,业务能力有无提高,工作效率有无增进。最后综合起来判断培训目标是否达到。
正在阅读:
2016年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教材:培训课程的设计05-15
英语作文求职信万能句子带翻译:关于英语作文求职信句子10-05
中专生自我鉴定【12篇】12-19
电子研究开发工程师求职简历10-27
2019四川法律职业资格考试时间、科目及内容公布【客观题+主观题】11-22
2016年圣诞节给男朋友的祝福短信大全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