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故事大全]小学数学故事

时间:2024-03-07 06:00:01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儿童故事# 导语】在课堂上适当的利用背景故事进行教学就不同了。它不仅可以化繁为简,化难为易,还能激发学习兴趣,创建和谐活跃的课堂气氛,最终解决问题。下面是©文档大全网在整理的小学数学故事,欢迎阅读与借鉴。
  

小学数学故事:狐狸卖瓜中的数学

  狐狸的腿被小熊踢瘸了,再想逮兔子是困难了。为了生活,狐狸在森林的边上摆摊卖西瓜。

  只见他拿着一把破芭蕉扇,一边赶着苍蝇,一边吆喝:“卖西瓜啦!又大又甜呀!”小鹿姑娘想买西瓜,她跑过来看了看西瓜,见西瓜有大有小。

  小鹿问:“你的西瓜怎么卖法?”

  狐狸一瘸一拐地向前走了两步,满脸堆笑地说:“嘿,鹿妹妹,我的西瓜便宜呀!大个的2元1个,小个的1元1个,你随便挑。”

  小鹿拣了一个的西瓜,用手拍了拍说:“我就要这个了。”

  狐狸一看,眉头一皱,心想:“坏了,她把我做广告的西瓜买走,我拿什么来招揽买主呀!”

  “嘿……”狐狸干笑了几声说,“我说鹿妹妹,这个西瓜个头虽大,可是不熟呀!生瓜!酸的!”

  “真的?”小鹿有点犹豫。

  狐狸赶紧抱起两个小西瓜递了过去,说:“这两个瓜是熟瓜,甜极啦!2元钱买这两个吧!”

  小鹿看了看两个小瓜,摇摇头说:“这两个小瓜合起来也没有那个大瓜大呀!”

  “不对,不对。”狐狸掏出尺子把大西瓜和小西瓜都量了一下说,“你看,大瓜直径30厘米,两个小瓜直径都是15厘米,两个小瓜直径加在一起同样是30厘米,你一点也不吃亏呀!快拿走吧!”

  小鹿把两个小西瓜抱回家。鹿妈妈接过其中的一个小西瓜,用刀一切,呀,白籽白瓤,一个地地道道的生瓜。

  小鹿生气地说:“我原来挑了一个大西瓜,狐狸非叫我买这两个小的,真气人!”接着小鹿把事情的经过告诉了妈妈。

  “你被瘸狐狸骗啦!”鹿妈妈说,“西瓜可以看成一个球,计算球体积

  两个小西瓜体积=1766.25×2=3532.5(立方厘米)

  14130÷3532.5=4

  小鹿气极啦!她说:“好啊!大西瓜是两个小西瓜体积的4倍,找瘸狐狸算帐去!”

  小鹿和鹿妈妈拿着生瓜找到了狐狸,狐狸刚想跑,已经来不及了,半个生西瓜扣在了他的头上。

  

小学数学故事:诺贝尔为何不设数学

  诺贝尔有经济学奖、文学奖、化学奖、物理学奖等等的各奖项。很多人已留意到,为何诺贝尔奖唯独不设数学奖,这是为什么呢?

  诺贝尔奖创立于1901年,它是以瑞典化学家、硝化甘油炸药发明人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的名字命名的奖项。

  诺贝尔1833年出生于瑞典斯德哥尔摩,毕生从事炸药研究,并取得了重大成就。他一生共获技术发明专利355项,先后在20个国家开设了约100家公司和工厂,积累了巨额财富。1896年12月10日,诺贝尔在意大利逝世。逝世前,他留下遗嘱,提出将部分遗产作为基金,以其利息分设物理学化学、生理学医学文学及和平五个奖项,奖励各国在以上领域对人类做出重大贡献的人。1901年12月10日即诺贝尔逝世5周年之际,诺奖首次颁发。后来,诺奖先后增设了经济奖、绿色诺贝尔奖等奖项。

  对于诺贝尔的遗嘱不设数学奖,历来有两种说法。

  其一说,诺贝尔16岁就终止了公立中学的教育,没有上过大学,后来只是从一位俄罗斯有机化学家那里接受一些专业教育。事实上,正是那段教育引起诺贝尔对硝化甘油研究的浓厚兴趣。诺贝尔是一个天才发明家,他的发明来自敏锐的直觉和非凡的创造力。而他所生活的19世纪下半叶,化学领域的研究一般也不需要高等数学。因此,他在遗嘱中不设数学奖。

  其二说,诺贝尔曾有一个小他十多岁的女友,后来他发现女友对他不忠,私下和一个数学家交往甚密,最后两人私奔。此事对诺贝尔打击很大,他一直耿耿于怀。可能出于这个原因,诺贝尔在遗嘱中有意不设数学奖。

  诺奖虽然不设数学奖,但国际数学界有一个代表数学界成就的大奖———菲尔兹奖。

  菲尔兹奖于1932年在第九届国际数学家大会上设立,1936年首次颁奖。该奖以加拿大数学家约翰·菲尔兹的名字命名,授予世界上在数学领域做出重大贡献且年龄在40岁以下的数学家。

  该奖由国际数学联盟(简称IMU)主持评定,每4年颁发一次,每次获奖者不超过4人,每人可获得一枚纯金制作的奖章和一笔奖金。奖章上刻有希腊数学家阿基米德的头像,还有用拉丁文镌刻的“超越人类极限,做宇宙主人”的格言。

  1982年,美籍华人数学家丘成桐荣获菲尔兹奖,成为获此殊荣的第一位华人。

  这两种理由听起来虽然有搞笑的成分,但是也可能是真的。纵观历的名人,他们多多少少都有自己的奇怪癖好,也许诺贝尔也不例外,才使得今天诺贝尔不设数学奖。对于这一问题,我们无法解答,毕竟当事人已不在。

  

小学数学故事:智斗猪八戒

  话说唐僧师徒西天取经归来,来到郭家村,受到村民的热烈欢迎,大家都把他们当作除魔降妖的大英雄,不仅与他们合影留念,还拉他们到家里作客。

  面对村民的盛情款待,师徒们觉得过意不去,一有机会就帮助他们收割庄稼,耕田耙地。开始几天猪八戒还挺卖力气,可过不了几天,好吃懒做的坏毛病又犯了。他觉得这样干活太辛苦了,师傅多舒服,只管坐着讲经念佛就什么都有了。其实师傅也没什么了不起的,要不是猴哥凭着他的火眼金睛和一身的本领,师傅恐怕连西天都去不了,更别说取经了。要是我也有这么一个徒弟,也能有一番作为,到那时,哈哈,我就可以享清福了。

  于是八戒就开始张落起这件事来,没几天就召收了9个徒弟,他给他们取名:小一戒、小二戒…小九戒。按理说,现在八戒应该潜心修炼,专心教导徒弟了。可是他仍然恶习不改,经常带着徒弟出去蹭吃蹭喝,吃得老百姓叫苦不迭。老百姓想着他们曾经为大家做的好事,谁也不好意思到悟空那里告状。就这样,八戒们更是有恃无恐,大开吃戒,一顿要吃掉五、六百个馒头,老百姓被他们吃得快揭不开锅了。

  邻村有个叫灵芝的姑娘,她聪明伶俐,为人善良,经常用自己的智慧巧斗恶人。她听了这件事后,决定惩治一下八戒们。她来到郭家村,开了一个饭铺,八戒们闻讯赶来,灵芝姑娘假装惊喜地说:“悟能师傅,你能到我的饭铺,真是太荣幸了。以后你们就到我这儿来吃饭,不要到别的地方去了。”她停了一下说:“这儿有张圆桌,专门为你们准备的,你们十位每次都按不同的次序入座,等你们把所有的次序都坐完了,我就免费提供你们饭菜。但在此之前,你们每吃一顿饭,都必须为村里的一户村民做一件好事,你们看怎么样?”八戒们一听这诱人的建议,兴奋得不得了,连声说好。于是他们每次都按约定的条件来吃饭,并记下入座次序。这样过了几年,新的次序仍然层出不穷,八戒百思不得其解,只好去向悟空请教。悟空听了不禁哈哈大笑起来,说:“你这呆子,这么简单的帐都算不过来,还想去沾便宜,你们是永远也吃不到这顿免费饭菜的。”“难道我们吃二、三十年,还吃不到吗?”悟空说:“那我就给你算算这笔帐吧。我们先从简单的数算起。假设是三个人吃饭,我们先给他们编上1、2、3的序号,排列的次序就有6种,即123,132,213,231,312,321。如果是四个人吃钣,第一个人坐着不动,其他三个人的座位就要变换六次,当四个人都轮流作为第一个人坐着不动时,总的排列次序就是6×4=24种。按就样的方法,可以推算出:五个人去吃饭,排列的次序就有24×5=120种……10个人去吃钣就会有3628800种不同的排列次序。因为每天要吃3顿钣,用3628800÷3就可以算出要吃的天数:1209600天,也就是将近3320年。你们想想,你们能吃到这顿免费钣菜吗?”

  经悟空这么一算,八戒顿时明白了灵芝姑娘的用意,不禁羞愧万分。从此以后,八戒经常带着徙弟们帮村民们干活。他们又重新赢得了人们的喜欢。

  

小学数学故事:数学发展史之负数小史

  奇与偶,有界与无界,善与恶,左与右,一与众,。雄与雌,直与曲,正方与长方,亮与暗,动与静。

  上面所写的这些对立概念被两千多年前的的“毕达哥拉丝学派”认为是整个宇宙的10个对立概念。

  因此两千多年以前人们就认识到,世界是由许多相互矛盾的事物组成的。你要认识这个世界,改造这个世界,就要从这些矛盾的事物入手。既然这是万物的普遍规律,那么数学也要遵守。下面我们就专门谈谈这个问题。

  负数的发现

  人们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各种相反意义的量。比如,在记帐时有余有亏;在计算粮仓存米时,有时要记进粮食,有时要记出粮食。为了方便,人们就考虑了相反意义的数来表示。于是人们引入了正负数这个概念,把余钱进粮食记为正,把亏钱、出粮食记为负。可见正负数是生产实践中产生的。

  据史料记载,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就有了正负数的概念,掌握了正负数的运算法则。人们计算的时候用一些小竹棍摆出各种数字来进行计算。这些小竹棍叫做“算筹”算筹也可以用骨头和象牙来制作。

  我国三国时期的学者刘徽在建立负数的概念上有重大贡献。刘徽首先给出了正负数的定义,他说:“今两算得失相反,要令正负以名之。”意思是说,在计算过程中遇到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要用正数和负数来区分它们。

  刘徽第一次给出了正负区分正负数的方法。他说:“正算赤,负算黑;否则以邪正为异”意思是说,用红色的小棍摆出的数表示正数,用黑色的小棍摆出的数表示负数;也可以用斜摆的小棍表示负数,用正摆的小棍表示正数。

  我国古代的数学专著《九章算术》(成书于公元一世纪)中,最早提出了正负数加减法的法则:“正负数曰:同名相除,异名相益,正无入负之,负无入正之;其异名相除,同名相益,正无入正之,负无入负之。”这里的“名”就是“号”,“除”就是“减”,“相益”、“相除”就是两数的绝对值“相加”、“相减”,“无”就是“零”。

  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正负数的加减法则是:同符号两数相减,等于其绝对值相减,异号两数相减,等于其绝对值相加。零减正数得负数,零减负数得正数。异号两数相加,等于其绝对值相减,同号两数相加,等于其绝对值相加。零加正数等于正数,零加负数等于负数。”

  这段关于正负数的运算法则的叙述是完全正确的,与现在的法则完全一致!负数的引入是我国数学家杰出的贡献之一。

  用不同颜色的数表示正负数的习惯,一直保留到现在。现在一般用红色表示负数,报纸上登载某国经济上出现赤字,表明支出大于收入,财政上亏了钱。

  负数是正数的相反数。在实际生活中,我们经常用正数和负数来表示意义相反的两个量。夏天武汉气温高达42°c你会想到武汉的确象火炉,冬天哈尔滨气温-32°c一个负号让你感到北方冬天的寒冷。

  在现今的中小学教材中,负数的引入,是通过算术运算的方法引入的:只需以一个较小的数减去一个较大的数,便可以得到一个负数。这种引入方法可以在某种特殊的问题情景中给出负数的直观理解。而在古代数学中,负数常常是在代数方程的求解过程中产生的。对古代巴比伦的代数研究发现,巴比伦人在解方程中没有提出负数根的概念,即不用或未能发现负数根的概念。3世纪的希腊学者丢番图的著作中,也只给出了方程的正根。然而,在中国的传统数学中,已较早形成负数和相关的运算法则。

  除《九章算术》定义有关正负运算方法外,东汉末年刘烘(公元206年)、宋代扬辉(1261年)也论及了正负数加减法则,都与九章算术所说的完全一致。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元代朱世杰除了明确给出了正负数同号异号的加减法则外,还给出了关于正负数的乘除法则。

  负数在国外得到认识和被承认,较之中国要晚得多。在印度,数学家婆罗摩笈多于公元628年才认识负数可以是二次方程的根。而在欧洲14世纪最有成就的法国数学家丘凯把负数说成是荒谬的数。直到十七世纪荷兰人日拉尔(1629年)才首先认识和使用负数解决几何问题。

  与中国古代数学家不同,西方数学家更多的是研究负数存在的合理性。16、17世纪欧洲大多数数学家不承认负数是数。帕斯卡认为从0减去4是纯粹的胡说。帕斯卡的朋友阿润德提出一个有趣的说法来反对负数,他说(-1):1=1:(-1),那么较小的数与较大的数的比怎么能等于较大的数与较小的数比呢?直到1712年,连莱布尼兹也承认这种说法合理。英国数学家瓦里承认负数,同时认为负数小于零而大于无穷大(1655年)。他对此解释到:因为a>0时,英国代数学家德。摩根在1831年仍认为负数是虚构的。他用以下的例子说明这一点:“父亲56岁,其子29岁。问何时父亲年龄将是儿子的二倍?”他列方程56+x=2(29+x),并解得x=-2.他称此解是荒唐的。当然,欧洲18世纪排斥负数的人已经不多了。随着19世纪整数理论基础的建立,负数在逻辑上的合理性才真正建立。

小学数学故事.doc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mXZ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