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儿升学# 导语】精彩的课离不开一篇优秀的教案。它是教师为组织和指导教学活动精心设计的施教蓝图,而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就是实际教学活动的每个环节、每个步骤在教师头脑中的预演过程。©文档大全网为您精心整理了学前班下册语言教案合辑,希望大家及时查阅。
学前班下册语言教案【1】
设计意图:
这次幼儿园有个安全教育周的活动,让我准备关于安全教育的课,我选了一节《怎样走斑马线》,从这节活动中发现孩子们对城市的马路很感兴趣,有不少孩子很自豪地向我介绍斑马线,讲红绿灯的重要性,有的小朋友就告诉我:老师,我爸爸过马路时闯红灯了!语言表达特别流畅,由此我抓住孩子们的这一兴奋点,让他们来观察城市中的建筑、设施等,以此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但孩子们对于“城市”的概念还是比较模糊的,怎样让孩子更好的积累城市的经验,我就想到了“野猫的城市”这个故事,《野猫的城市》是一个非常富有童趣的童话故事,故事中的野猫有点自以为是,它向森林的动物介绍城市的三个特征:城市里有斑马线、城市里有地图,城市里有高楼大厦,但因为它用了不清楚、不正确的比喻来形容城市,所以让动物们对城市产生了误解,以为城市是一个很疼、很痒、很重的地方。同时大班幼儿的认识水平在不断提高,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并且具有一定的倾听和语言表达能力,他们对童话故事比较感兴趣。所以可以通过故事教学让孩子更好地认识我们的城市。
教学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感知野猫的性格特征和富有童趣的故事情节。
2、启发幼儿发现以及纠正故事中野猫所犯的错误,训练幼儿逆向思维和判断能力。
3、增进对我们的城市的认识和喜爱。
4、丰富词汇:问长问短。
教学准备:
1、幼儿对我们的城市有一定的认识。
2、多媒体课件《野猫的城市》。
3、图片:野猫、斑马、小鹿、花奶牛、大河马;磁铁。
4、句字卡片:城市是一个很疼的地方;城市是一个很痒的地方;城市是一个很重的地方。
教学重点:引导幼儿熟悉、理解故事内容,从而发现故事中野猫犯的错误。
教学难点:启发幼儿纠正故事中的错误,训练幼儿逆向思维和判断能力。
教学过程:
一、兴趣导入,引出活动主题。
教师#少儿升学# 导语:小朋友你们见过猫吗?(见过)老师这里也有一只猫。我们用掌声把它请出来好吗?问候。大家好!我可不是一只普通的猫,是一只生活在城里的野猫,是一只会说话的野猫,
二、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图片并提问:
1、出示图片一提问:
过渡语:你们瞧图片上有谁?它们在干什么呀!小动物们都会问野猫什么问题呢?(个别动物提问,河马问什么问题呢?)动物们围着野猫问长问短,问城市哪里有好玩的,哪里有好吃的。有谁能告诉我“问长问短”是什么意思?(就是问这问那,表示对城市的好奇.)野猫可得意了,晃着脑袋,东瞧瞧西看看,然后皱着眉头说:“城市太大了,我们怎能用嘴巴讲的清楚呢?让我来比划给你们看吧。
2、出示图二提问:
过渡语:你们瞧野猫会用什么东西来比划城市?(斑马)
师:你们看看野猫会用斑马来比划城市的什么呢?(斑马线)
师:它会怎样去比划呢?(动物们从它身上踩过)
师:小动物从斑马身上走过去,那斑马会有什么感觉呢?斑马会怎么说呢?(出示文字)
3、出示图片三提问:
过渡语:野猫拍了拍脑袋说:城市是一个很大的地方,那它又会用什么来比划城市呢?那我们来瞧一瞧,(出示图片三)
师:有谁呀?那花奶牛身上的图案像什么呢?(图片、地图)野猫在花奶牛身上画来画去,奶牛的感觉是什么样的?(痒,出示文字)(请幼儿互相指一下身体的部位,来感觉一下.)
4、出示图片四提问:
过渡语:野猫想了想说,城市还有一个特别的地方,是哪里呢?
师:(出示图片四)野猫让小动物们在干什么呢?(动物们叠起来)
师:小动物们这样叠起来像什么呢?(高楼大厦)看看河马现在是什么表情?(脸红红的,眼睛睁得大大的)那它有什么感觉呢?(出示字卡)小朋友们故事听到这里了,觉得这只野猫是一只怎样的猫呢?
老师引导幼儿共同小结:故事中的野猫有点自以为是,用了自己以为很正确的比喻,来比划城市,因为它讲述比喻得不清楚,所以让森林里的动物觉得城市是一个很疼、很痒、很重的地方,动物们都不喜欢野猫的城市了。
三、完整欣赏故事一遍,进一步熟悉故事的内容。
师:我们的城市真的是一个很疼、很痒、很重的地方吗?(不是)那野猫是怎样完整地介绍它的城市呢?
师:野猫比划的城市恰当吗?
教师小结:其实我们的城市是一个很美很美的地方,是一个先进的城市。
四、拓展延伸:
有一天,城里来了一辆汽车,从车上下来许多小朋友,假如是你从那辆汽车上下来,你会怎样介绍我们的城市?(出示课件)
五、总结:
我们的城市是旅游城市,是一个经济发达的城市,希望小朋友们都用恰当的比喻向别人介绍我们的城市。
学前班下册语言教案【2】
活动目标:
1、理解古诗的内容,能按古诗的韵律、节奏朗诵,体验诗中所表达的情感。
2、懂得粮食是农民伯伯用汗水换来的,来之不易,萌发幼儿热爱农民的情感。
活动准备:古诗挂图,小朋友的书。
活动过程
一、分组引导幼儿讨论
白米饭从哪里来的?是怎么来的?容易吗?
二、教师朗诵古诗,解释诗意。
1、“锄禾日当午”中的“锄”是锄草的意思;“禾”是指庄稼。“日当午”指到了中午,太阳当头照。
2、“汗滴禾下土”是农民的汗水一滴滴地到禾苗下面的土里。形容农民劳动很辛苦。
3、“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中“盘”指碗,“餐”指粮食,“皆”是都的意思,谁知道碗里的饭,一粒一粒都是农民辛苦种出来的。
三、指导幼儿朗诵:
1、韵律节奏为:每一句的前两字相连,后三字相连,中间略停顿。
2、重音字为:日、午、土、餐、粒粒。辛苦。
四.结合学古诗,带幼儿去田间观察农民劳动的情景,从而帮助幼儿自然而然地习得古诗。
五、教育幼儿从小养成爱惜粮食的好习惯。
学前班下册语言教案【3】
教学目标
1、仔细观察每一幅画面,理解图画内容,引导孩子用对比的方法讲述小牛和小猴种瓜的不同态度。
2、发展孩子的讲述能力和辨别是非的能力,懂得做事要认真,不要马虎贪玩的道理。
3,认读生字瓜,并能进行组词和造句。
教学准备:
1,挂图4幅,猴子,小牛图片各一张。
2,幼儿用书及生字本人手一本
3,带有瓜字的西瓜图片
4,词语:辛辛苦苦,马虎,勤劳,又大又圆,贪玩
教学重点:
学会观察图画讲故事,掌握瓜字的基本笔顺和组词
教学难点:
能大胆想象,并作较完整,流畅的讲述。
教学过程:
一、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出主题。
#少儿升学# 导语:
1,师:小朋友,今天我给你们带来了两位新朋友,你们想认识它吗?听说小牛和小猴中间还发生一些有趣的故事呢?
2,出示小猴和小牛的图片,引出课题《种瓜》的故事。
二、引导幼儿自主观察,初步感知故事内容。
(1)师:画面上是什么季节?小牛和小猴他们在干什么?它们的心里在想些什么呢?将你观察到的告诉我好吗?
(2)幼儿自由发言,教师给予相应的指导。
(3)刚刚你们说到了一个很好的词语“马虎”我记下来了,你们还记得吗?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教师从图片中拉出马虎的词语,认读完毕后将它贴到猴子图片的位置上。
(4)教师展示画面,引导幼儿阅读画面,感知理解故事内容。在第二,三,四幅图看图说话后依次引出词语“辛辛苦苦,勤快,贪玩,又大又圆,认读完毕将它贴到猴子或者小牛的图片位置上,错空一次加深孩子的印象
(5)幼儿自由发表完毕,教师在复述并提出问题让孩子集体作答。
(6)以此类推,讲四幅图讲述完毕后。
三,教师用一两句对比性句子作为小结,也作为故事内容的铺垫。
例如:
(1)小牛和小猴都在河边选了一块的地种西瓜,小牛把种子整整齐齐播种得整整齐齐,小猴呢直接把种子撒在草地上。
(2)小牛每天给西瓜地浇水,施肥,可勤快了。贪玩的小猴在树林里荡秋千,从不理会它的西瓜苗。
(3)小牛辛辛苦苦地在西瓜地里拔草。小猴在树上睡懒觉。
(4)小牛收获了一车子又大又圆的西瓜。小猴只收获了两个小西瓜。
四,教师完整讲述故事。
1,师:听完你们讲了那么多,我要是把这几幅图连起来就是一个完整的故事了,请听故事《种瓜》教师声情并茂讲故事。先讲出故事的基本情节(播种,施肥,除草,收获),重点描绘当时的人物的心情,语言,和做法等。在讲述的过程中采用等待和放慢速度等方式引导幼儿跟述。
2,教师组织讨论:小牛和小猴分别是怎样种瓜的?他们的收获有什么不同?
教师小结: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事情就要像小牛一样努力认真,不怕辛苦,就一定会有收获。不要像小猴一样贪玩,马虎,最终会一事无成,你们明白了吗?
五、教学生字,瓜,的笔顺,拼音组词
听完了这个故事,你们想吃西瓜吗?教师出示一张西瓜的图片,请幼儿一起切切切,引出图片后面的瓜字。
1,教认瓜的拼音,重点讲解三拼音节g-u-ā-guā,幼儿跟读,教师用上下楼梯,大小声对比等方法引出拼读的兴趣。
2,在田字格里正确书写瓜的,并写出它的笔顺。孩子书空一次。
3,提问写瓜自需要注意和提醒的地方,再请孩子拿出练习本书写一行,请个别孩子上黑板书写,同时进行。
4,给瓜字来组词,自由举手回答,再用其中一个词语进行造句。
学前班下册语言教案合辑.doc正在阅读:
[新天地学前班语言下册教案]学前班下册语言教案合辑11-16
2017江苏长江商业银行宿迁分行招聘启事12-02
2018年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局所属事业单位招聘公告【12人】03-10
最新16年导游的英文简历模板大全07-16
一年级日记100字10篇,一年级日记100字:赏月04-24
历史的魅力作文600字11-17
万圣节的句子大全:关于万圣节的搞笑短语04-25
2020安徽财经大学商学院教职工招聘公告01-17
雅思写作7分范文:国防的重要性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