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文言文训练及答案_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训练

副标题: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训练

时间:2024-09-18 15:13:01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中考# 导语】不管你的梦想是什么,做好当前的事情,终将会如愿以偿。对于考试而言,同样需要不断地积累,坚持学习。以下为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训练,今天你练了吗?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也。


  课文下面注释:


  1、选自《孟子?告子下》。


  2、舜发于畎()亩之中:舜原来在历山耕田,30岁时被尧起用,后来成了尧的继承人。发,起,指被任用。畎亩,田间、田地。


  3、傅说()举于版筑之间:傅说原在傅岩为人筑墙,因以傅为姓,殷王武丁用他为相。举,任用,选拔,这里是被选拔的意思。


  4、任:责任,使命。


  5、也:语气助词,用在前半句末,表示停顿,后半句将加以申说。


  6、饿其体肤:意思是使他经受饥饿(之苦)。


  7、空乏:资财缺乏。这里是动词,使他受到贫困(之苦)。


  8、行拂乱其所为:使他做事不顺。拂,违背。乱,扰乱。


  9、动心忍性: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强起来。


  10、曾益:增加。曾,通“增”。


  11、恒过:常常犯错误。


  12、衡于虑:思虑堵塞。衡,通“横”,梗塞,不顺。


  13、作:奋起,指有所作为。


  14、征于色:表现于脸色。意思则憔悴枯槁,表现在脸色上。


  15、发于声:意思是吟咏叹息之气发于声音。


  16、而后喻:(看到他的脸色,听到他的声音,)然后人们才了解他。


  17、入:指在国内。


  18、法家拂()士:法家,守法度的大臣。拂士,辅佐君主的贤士。拂,通“弼”,辅佐。


  19、出:指在国外。


  20、敌国:势力、地位相等的国家。


  21、生于忧患:因有忧患而得以生存。


  22、死于安乐:因沉迷安乐而死亡。


  文后练习:


  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意思。


  1、子墨子九距之


  2、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3、……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4、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5、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附加练习


  1.阅读理解。


  孟子认为造就人才的客观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有这样,才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造就人才的主观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而论证了________________;然后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论证了________________,最后归纳出中心论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第一段为什么要列举六位历史人物在艰苦的磨练中被举用并成就了非凡业绩的事例?


  答:


  3.请从现实生活中列举典型事例,谈谈你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看法。


  答:


  答案


  1.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生于忧患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死于安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从他们都经受了艰苦磨练从而成就了大业的事实归纳出“天将降大任于是如也”的结论,增强论证的说服力


  3.必须进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中心,观点与材料一致


  事例:(生于忧患)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发愤图强,终于打败了吴国


  微软公司原总裁比尔?盖茨的一句名言是“微软离破产永远只有18个月”。


  “我们今年可能活不成了。”这是华为集团的老总任正非在企业蒸蒸日上时告诫员工的话。


  (死于安乐)刘备儿子阿斗(《出师表》中的刘禅)历代的王朝衰败。


  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直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舍,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课文下面注释:


  1、选自《柳河东集》,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2、篁()竹:竹林。


  3、如鸣珮环:好像人身上佩带的珮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


  4、水尤清冽():水格外清凉。尤,格外。


  5、全石以为底:潭以整块石头为底。


  6、卷()石底以出: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


  7、坻():水中高地。


  8、屿:小岛。


  9、翠蔓:翠绿的藤蔓。


  10、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意思是(树枝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11、可百许头:大约有一百来条。可,大约。许,用在数词后表示约数,相当于同样用法的“来”。


  12、空游无所依: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


  13、日光下澈,影布石上:阳光照在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


  14、佁()然:呆呆的样子。


  15、俶()尔远逝:忽然向远处游去。


  16、翕()忽:轻快敏捷的样子。


  17、斗折蛇行,明灭可见: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明灭可见:时而看得见,时而看不见。


  18、犬牙差()互:像狗牙那样参差不齐。


  19、凄神寒骨:感到心情凄凉,寒气透骨。


  20、悄()怆()幽邃():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悄怆:忧伤的样子。


  21、清:凄清。


  22、二小生:两个年轻人。


  附加练习


  1、文中写鱼儿自由轻灵游动的姿态的句子是什么?


  2、根据你对本文的理解,请把下列对偶句补充完整。


  醉翁亭下欧阳修吟诗饮酒;


  3、小石潭是一个人迹罕至的地方,以其境过清,作者记之而去。这种以实景抒凄情的写法和陶渊明借桃花源抒自己政治理想的写法谁更能打动你?说说你的看法。


  4、作者的心情由“心乐之”到“悄怆幽邃”这一忧一乐表现了作者怎么样的心情?


  5、“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和其源。”此句写出了潭水的源头之神秘莫测,结合作者当时被贬的处境来说说作者这样写有着怎么样的寄寓?


  6、找出文中描写游鱼的传神之笔,并说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蕴含了作者怎么样的心理?


  7、“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在文中起什么作用?小石潭的秀丽景色却使作者产生如此旷世凄情,是什么造成的?假如现在让你去观赏柳宗元笔下的小石潭,你会作何感想?


  8.第二段写潭水的什么特点?用什么写法?


  答案


  1、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2、小石潭上柳宗元记文抒情


  3、会相对的美好境界,寄托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意愿,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黑暗社会的无情批判和否定。而柳宗元只是述己之情而已。


  4、作者心情的变化是与其遭贬的经历紧密相连的。作者被贬之后,心中抑郁,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基调,而寄情山水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但这种欢快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的环境的触发,忧伤悲愤地心境便会流露出来。


  5、作者回首自己的人生境遇,面对前途和未来,正如这“不可知其源”的源头实在是茫然、遥远


  6、文中第二段。把鱼儿的自由自在,活泼天真和“我”的物我合一。乐而忘形,乐而忘我境界,结合得天衣无缝;鱼儿的自由自在于作者此时的境遇相反,作者的内心既羡慕了又充满酸楚。


  7、不仅高度概括了潭中的氛围,也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忧伤悲凉心境,是点睛之笔;是作者当时所处时代和身世遭遇造成的;我会以观赏时的心情决定感想,或喜或悲。


  8、清澄。侧面描写,通过游鱼、阳光、影子描写潭水。


  岳阳楼记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对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雾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课文下面注释:


  1、选自《范文正公集》。


  2、滕子京谪守巴陵郡:滕子京降职到岳州做太守。谪,封建王朝官吏降职或远调。守,指做州郡的长官。


  3、越明年:到了第二年。越,及,到。


  4、政通人和:政事顺利,百姓和乐。


  5、具:通“俱”,全,皆。


  6、属:通“嘱”。


  7、胜状:胜景,好景色。


  8、浩浩汤汤():水波浩荡的样子。


  9、横无际涯:宽阔无边。横,广远。际涯,边。


  10、朝晖夕阴:或早或晚(一天里)阴晴多变化。晖,日光。


  11、大观:雄伟景象。


  12、前人之述备矣:前人的记述很详尽了。前人之述,指上面说的“唐贤今人诗赋”。


  13、然则:虽然如此,那么。


  14、南极潇湘:南面直到潇水、湘水。极,尽。


  15、迁客:谪迁的人,指降职远调的人。


  16、骚人:诗人。战国时屈原作《离骚》,因此后人也称诗人为骚人。


  17、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


  18、若夫:用在一段话的开头以引起下文。下文的“至若”同此。“若夫”近似“像那”。“至若”近似“至于”。


  19、*()雨:连绵的雨。


  20、霏霏():雨(或雪)繁密的样子。


  21、开:放晴。


  22、排空:冲向天空。


  23、日星隐耀: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


  24、山岳潜形:山岳隐没了形体。


  25、樯()倾楫()摧:桅杆倒下,船桨断折。


  26、薄暮冥冥:傍晚天色昏暗。薄,迫近。


  27、去国怀乡,忧谗畏讥: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批评指责。


  28、景:日光。


  29、波澜不惊:湖面平静,没有惊涛骇浪。惊,这里有“起”“动”的意思。


  30、上下天光,一碧万顷:天色湖光相接,一片碧绿,广阔无际。万顷,极言其广。


  31、翔集:时而飞翔,时而停歇。集,鸟停息在树上。


  32、锦鳞:美丽的鱼。


  33、岸芷()汀兰:岸上的小草,小洲上的兰花。芷:香草的一种。


  34、郁郁:形容草木茂盛。


  35、长烟一空:大片烟雾完全消散。一,全。


  36、浮光跃金:波动的光闪着金色。这是描写月光照耀下的水波。


  37、静影沉璧: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这是写无风时水中的月影。璧:圆形的玉。


  38、何极:哪有穷尽。


  39、宠辱偕忘:光荣和屈辱一并忘了。宠,荣耀。偕,一起。


  40、把酒临风:端酒当着风,就是在清风吹拂中端起酒来喝。把,持、执。


  41、求:探求。


  42、古仁人:古时品德高尚的人。


  43、或异二者之为: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或,近于“或许”“也许”的意思,表委婉口气。为,这里指心理活动(即两种心情)。


  44、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


  45、居庙堂之高:处在高高的庙堂之上,意思是在朝廷上做官。庙,宗庙。堂,殿堂。庙堂,指朝廷。下文的“进”,即指“居庙堂之高”。


  46、处江湖之远:处在僻远的江湖间,意思是不在朝廷上做官。下文的“退”,即指“处江湖之远”。


  47、其必曰……乎:那一定要说“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吧。先,在……之前;后,在……之后。


  48、微斯人,吾谁与归:(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微,没有。谁与归,就是“与谁归”。归,归依。


  文后练习:


  联系上下文,解释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


  1、乃重修岳阳楼


  2、属予作文以记之


  3、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4、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5、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


  6、微斯人,吾谁与归


  附加练习


  1.阅读理解。


  (1)作者在本文中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豁达胸怀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政治抱负。


  (2)文中描写岳阳楼大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概括迁客骚人览物而“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概括迁客骚人览物而“喜”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阐述古仁人之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揭示全文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第一段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第五段阐述古仁人之心的句子遥相呼应;第二段描述了岳阳楼之大观后,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引出览物而悲和喜的描述;接着议论抒情,在与古仁人之心的类比中卒章显志。


  2.第二段中的“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和第五段中的“或异二者之为”中的“异”字各指什么内容?


  3、结尾作者发出“微斯人,吾与谁归?”的慨叹,周敦颐《爱莲说》中也有“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的感慨,试比较二者的感慨有何区别。


  4、“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表现出作者怎么样的思想境界?


  5、“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反映了古仁人旷达胸襟,这种胸襟在今天瞬息万变的社会尤为重要。请结合现实生活谈谈你打算怎么样做,才能拥有这种胸襟。


  6、就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谈谈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对我们的借鉴意义。


  答案


  1.(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3)政通人和,百废具兴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对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2.前者指“迁客骚人因不同景物引发的“悲”和“喜”两种不同的心情,后者指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心情


  3、范仲淹通过此句一方面希望滕子京具有古仁人之心,志存高远。另一方面也含蓄地表达了自己愿与古仁人同道的旷达胸襟和远大抱负。周敦颐只是表达了对知音甚少的感慨,范仲淹则是慨叹忧国忧民的人太少


  4、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已任的政治抱负,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思想,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品德。


  5、可围绕“战胜自我”、“摒弃私心”、“胸怀天下”、“志向高远而豁达进取”来谈


  6.略


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训练.doc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qDku.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