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师说课文原文翻译

时间:2023-09-13 00:12:01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高一# 导语】高中语文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语文审美能力、探究能力,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文档大全网为各位同学整理了《高一语文师说课文原文翻译》,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1.原文 篇一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也,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2.翻译 篇二


  古代求学的人必定有老师。老师,(是)靠(他)来传授道理,讲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人啊。人不是一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的问题)?(有了)疑惑,如果不跟老师(学习),那些成为疑难问题的,(就)始终不能解答了。出生在我前头(的人),他懂得道理本来早于我,我(应该)跟从(他),把他当做老师;出生在我后面(的人),(如果)他懂得道理也早于我,我(也应该)跟从(他),把他当做老师。我(是向他)学习道理啊,哪管他的生年比我早还是比我晚呢?因此,无论(地位)高低贵贱,无论(年纪)大小,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所在的(地方)。

  唉,(古代)从师(学习)的风尚不流传已经很久了,要人没有疑惑就难了!古代的圣人,他们超出一般人很远,尚且(要)跟从老师请教;现在的一般人,他们(的才智)低于圣人很远,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因此,圣人(就)更加圣明,愚人(就)更加愚昧。圣人之所以(能)成为圣人,愚人之所以成为愚人,(原因)大概都出在这里吧!(人们)爱他的孩子,(就)选择老师来教他。(但是)对他自己呢,却以跟从老师(学习)为可耻,(真是)糊涂啊!那些孩子们的老师,(是)教孩子们文字,(帮助他们)学习断句的(老师),不是我所说的(能)传授那些(大)道理,解答那些(有关大道理的)疑难问题的(老师)。不理解(书本上的)字句,不能解决(大道理的)疑难问题,有的(书本上的字句)向老师学习,有的(大道理的疑难)不向老师学习;小的`方面(倒要)学习,大的方面(却反而)放弃(不学),我未能看出那种人(是)明白(事理)的!巫医乐师和各种工匠,(他们)不以互相学习为耻。士大夫这一类(人),(一听到有人)称老师称弟子等等,就许多人聚(在一块儿)讥笑人家。问他们(为什么讥笑),(他们)就说:那个(人)同那个(人)(指老师和学生)年龄差不多,道德学问也差不多啊,(以)地位低(的人为师),就可羞耻,(以)官职高(的人为师),就近乎谄媚!唉!(古代那种)跟从老师(学习)的好风尚不能恢复,(从这些话里就)可以明白了。巫医乐师和各种工匠,君子们认为(是)不值得一提的,现在君子们的见识竟反而比不上(他们),可真奇怪啊!

  圣人没有固定的老师,孔子(曾)以郯子、苌弘、师襄、老聃为师,郯子这些人,他们的贤能(都)比不上孔子。孔子说:三个人同行,(里面)一定有(可以当)我的老师(的人)。因此,学生不一定(永远)不如老师,老师不一定(样样都)比学生贤能,(老师和学生的区别只是)听到道理有的早有的迟,学问和技艺(各)有(各的)专长,(只是)如此罢了。

  李家的孩子(叫)蟠(的),年纪十七(岁),喜欢古文,六经的_和传文都普遍学习了,(他)不受(当时士大夫那种耻于从师的)时俗的限制,向我学习。我赞许他能够遵行古人(从师)的正道,(所以)写(这篇)《师说》送给他。

3.古今异义 篇三


  古之学者必有师。学者,古义:泛指求学的人;读书人;今义:指有专门学问的人。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所以,古义:用来……办法,表方式、工具、依据等;……的原因(或缘由)。今义:表因果关系连词。

  吾从而师之。从而,古义:跟随而且;今义:合成一连词,表目的或结果。

  是故无贵无贱。无,古义:无论,不论;今义:没有。

  句读之不知。句读,古义:句子停顿的地方;今义:看字发出声音。

  今之众人。众人,古义:一般人;今义:许多的人。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所以,古义:①用来……办法,表方式、工具、依据等;②……的原因(或缘由)。今义:表因果关系连词。

  小学而大遗。小学,古:①小的方面学习;②一般指研究文字、训诂、音韵的学问。今义:对儿童、少年实施初等教育的学校。

  圣人无常师。常,古义:没有固定;今义:变化不定;鬼名。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不必,古义:不一定;今义:不需要。

  余嘉其能行古道。古道,古义:古人从师的风尚;今义:旧路,厚道。

4.词类活用 篇四


  吾从而师之。师: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下:名词用作动词,低于。

  而耻学于师。耻: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可耻。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耻: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可耻。

  不耻相师。师: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可耻;名词作动词,学习。

  孔子师郯子。师: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

  位卑则足羞。羞: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羞。

  小学而大遗。小、大:形容词作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前一个“圣、愚”:形容词作名词,圣人、愚人。

  孰能无惑。惑:形容词作名词,疑难的问题。

  惑而不从师。惑:形容词作代词,疑难问题。

  吾从而师之。师: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

  吾师道也。师:名词作动词,学习。

  圣人之所以为圣。圣:形容词作名词,圣人。

  愚人之所以为愚。愚:形容词作名词,愚人。

  爱其子。其:第三人称代词作第一人称代词,自己。

  则耻师焉。耻: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可耻。

  或师焉。师:名词作代词,学习。

5.一词多义 篇五


  师:

  古之学者必有师。名词,老师。

  吾师道也。动词,学习。

  吾从而师之。意动用法,以……为师。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从师。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名词,有专门技艺的人。

  十年春,齐师伐我。名词,军队。

  传: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流传。

  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动词,传授。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名词,古代解释经书的书。

  朔气传金柝。动词,传递,传送。

  舍相如广成传舍。名词,客舍。

  从:

  惑而不从师。跟从。动词。

  乃大惊,问所从来。自,介词。

  道:

  有碑仆道。名词,道路。

  吾师道也。名词,道理。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名词,风尚。

  策之不以其道。名词,规律。

  何可胜道也哉。动词,说。

  道相似也。名词,道德学问。

  惑: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名词,疑难的问题。

  惑而不从师。动词,有疑难问题。

  则耻师焉,惑焉。形容词,糊涂。

  之:

  古之学者必有师。助词,的。

  择师而教之。代词,他。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句读之不知。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代词,这类,这些。

  辍耕之垄上。动词,到,往。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代词,它们,代“六艺经传”。

  君将哀而生之乎。代词,我。

  人非生而知之者。代词,代“疑难的问题”。

  蚓无爪牙之利。助词,定语前置的标志。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助词,的。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代词,他。

  师道之不复,可知矣。结构助词。取消独立性。

  其: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代词,表领属关系,他(它)的,他(它)们的。

  其闻道也亦先乎吾。代词,他,他们。

  其为惑也终不解矣。代词,表远指,那。

  其皆出于此乎。副词,表推测、估计语气,大概,或许。

  其可怪也欤。副词,表感叹语气,真的。

  传其道解其惑者也。代词,前指老师的;后指学生的。

  其出人也远矣。代词,指圣人。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代词,指“闻道先乎吾”的人。

  于:

  皆出于此乎。介词,表动作行为的处所,从。

  拜送书于庭。介词,表动作行为的处所,在。

  学于余。介词,表动作行为的趋向,向。

  于其身也。介词,表动作行为对象,对,对于。

  师不必贤于弟子。介词,表比较,比。

  不拘于时。介词,表被动,被、受。

6.文言句式 篇六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判断句。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判断句。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宾语前置句,就是“不知句读,不解惑”。“之”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而耻学于师。介宾后置句,介词“于”组成的介词结构后置。

  不拘于时,学于余。介词结构后置,介词“于”组成的介词结构后置。

  师不必贤于弟子。介词结构后置,介词“于”组成的介词结构后置。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固定格式,“庸……乎”,表示反问,意思是“难道……吗?”

  生乎吾前。介词结构后置。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介词结构后置。

  吾从而师之。省略句,省略宾语“之”。

  生乎吾后。介词结构后置。

  其闻道也亦先乎吾。介词结构后置。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判断句。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判断句。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省略句,省略宾语“之”。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qqw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