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隐钟声电子琴-《灵隐钟声》三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副标题:《灵隐钟声》三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时间:2024-07-26 19:45:01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三年级# 导语】爱因斯坦说过“真正的科学和真正的音乐要求同样的思维过程,如果我在早期没有接受音乐教育,那么无论什么事业都将一事无成”。以此可见,科学巨匠早期尚且需要音乐教育,而我们芸芸大千又怎么可能会不需要呢?而且得重视。以下是®文档大全网整理的相关资料,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电子琴独奏曲《灵隐钟声》这是一首构思巧妙,形象鲜明的电子琴独奏曲。作者以电子琴的丰富音色和宽广的表现力,描绘出杭州佛寺——灵隐寺的风采。

  乐曲一开始就传来了两高一低的钟声,然后是轻轻的反复,仿佛是僧人们清早敲响的晨钟在青山中回荡。接着是一个半音级进的音型自低音区向高音区作连续模进,渲染出佛寺宁静而神秘的气氛。随后又是一连串钟声,小钟、大钟轮番敲击,钟声荡漾。在乐曲的引子中,电子琴巧妙地模仿出各种钟声,令人有身临佛寺之感。

  接着是乐曲主题呈示,由电子琴模仿笙管的音色奏出:

  三年级上册音乐教案《灵隐钟声》

  平稳庄重而略带刻板的旋律,在木鱼轻击的陪衬下,显得古色古香,颇有几分佛教音乐的神韵,令人如见香火缭绕,如闻经声喃喃。主题第一次反复前半段模仿柳琴的音色,后半段则模仿了笙的音色,显示出佛寺的宁静平和。第二次变化反复则以敲击般的和弦奏出,音响宏大而松散,令人联想起僧人们做法事时钟、鼓、铙、钹、木鱼等齐鸣的壮观情景,十分形象。尾声是引子的再现,再次用钟声营造了神秘幽远的意境。

  教学目标:

  1、感受《灵隐钟声》幽静、悠远的情绪;

  2、初步了解中国的寺庙文化。

  重、难点:

  了解灵隐寺并能感受《灵隐钟声》幽静、悠远的意境。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聆听《灵隐钟声》

  教学基本要求

  1.介绍杭州灵隐寺。由设问导入,设问:

  (1)你们去过寺庙吗,说说参观的情景。

  (2)你们听到过寺庙里的钟声吗?请用声音模仿一下。

  2.先听引子部分——钟声。

  设问:这是真的寺庙里的钟声录音吗?

  (有电子琴的学校可打开电子琴的模拟钟声键试奏给学生听,简单介绍电子琴功能。)

  3.再听乐曲主题音乐、曲调,要求学生看着教材中的谱例边听边哼唱。设问:

  (1)这样的曲调你听见过吗?

  (2)听了这曲调你想像这是哪里的场景?

  4.欣赏全曲,学生自由用动作表示自己对音乐的理解。

  5.小结:这是中国佛教音乐中的钟声,很有特征,特别是除夕晚间和新春第一天的钟声,有多少人前往聆听?!

  教学过程:

  1、初听歌曲

  师:听一听是从哪里传来的钟声?

  2、完整聆听乐曲《灵隐钟声》

  师:进一步想象乐曲表现的是哪里的情景?

  师生共同交流。

  3、简介中国寺庙(多媒体出示关于中国寺庙的图片及音像资料)

  师:我们一起来感受浓浓的中国寺庙文化。

  4、复听音乐

  师:用你的方式表现你听后的感受。

  5、为音乐取名

  师:这么美妙的钟声音乐,古色古香的佛教神韵,令人如见香火缭绕,如闻经声喃喃,如果给音乐取名,你会取什么名字呢?

  6、第三次聆听

  师:这段钟声音乐描写的其实是杭州的佛寺——灵隐寺的风采,因此音乐大师们为它取名为《灵隐钟声》。同学们为乐曲所取的名字也是源于自己内心深处对音乐的感受与体验所作的,让我们记住今天自己的创作,更记住《灵隐钟声》这首乐曲。

《灵隐钟声》三年级上册音乐教案.doc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rz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