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下册课件教案

时间:2023-03-04 04:18:01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初三# 导语】学业的精深造诣来源于勤奋好学,只有好学者,才能在无边的知识海洋里猎取到真智才学,只有真正勤奋的人才能克服困难,持之以恒,不断开拓知识的领域,武装自己的头脑,成为自己的主宰,让我们勤奋学习,持之以恒,成就自己的人生,让自己的青春写满无悔!©文档大全网搜集的《九年级下册课件教案》,希望对同学们有帮助。


1.九年级下册课件教案 篇一


  声的利用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参观或看录像等有关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获得社会生活中声的利用方面的知识。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了解声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进一步增加对科学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

  生活中利用声的例子。

  三、教学课时

  1课时。

  四、教法与学法

  阅读自学法、讨论法。

  五、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1)自由说出所了解的利用声的现象;

  (2)观看相关的录像;

  (3)讨论对以上的应用例子怎样归类

  在此基础上,老师综合学生所举的例子和初步的分类方法,进行总结性的讲解。

  1、声与信息:

  计算:小明向较远的高山大喊一声,经过1.2s听到回声,请问:小明距离高山多远?(当时气温是15℃)

  学生算出结果后,清楚回声可以测出距离。

  (1)介绍蝙蝠采用回声定位来确定目标的位置。

  (2)介绍声呐技术产生的背景以及现代声呐技术的应用方面。

  (3)介绍B超在医学上的应用。

  (4)超声波测出金属内部的伤痕。

  2、声与能量:

  介绍超声波清洗精细机械。

  超声振动除结石。

  超声波洁牙。

  课堂小结:

  声可以应用在哪些方面?

  课后作业:

  完成物理时习在线相关内容

2.九年级下册课件教案 篇二


  生活中常见的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根据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判断酸、碱、盐之间的反应能否发生。

  (2)归纳盐的相似化学性质。

  (3)根据不同标准将物质分类。

  2.过程与方法

  (1)会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归纳。

  (2)会观察实验现象,并能通过讨论、归纳整理实验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意识到化学与生产、生活的关系。

  (2)进一步增强学好化学的信心,树立为民族振兴、为社会进步而学习的志向。

  教学重难点

  1.盐的相似化学性质。

  2.物质的分类。

  【教学难点】

  盐的化学性质。

  教学工具

  【教具准备】大理石(或石灰石)、稀盐酸、碳酸钠、碳酸氢钠、试管(若干)、澄清石灰水、带橡皮塞的导管、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生活中几种常见的盐及C032-(或HC03-)离子的检验,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盐的相关知识。

  【活动与探究1】

  请同学们按教材P75“探究”要求进行活动。

  1.归纳出常见酸、碱、盐的溶解性。

  2.按要求判断表中物质能否发生复分解反应。

  【归纳总结】

  常见酸、碱、盐的溶解性。

  1.溶于水的碱有五种:K0H、Na0H、NH3oH20、Ba(0H)2、Ca(0H)2。

  2.钾盐、钠盐、铵盐、硝 酸盐都溶于水。

  3.盐酸盐不溶于水的有AgCl。

  4.硫酸盐中不溶于水的有:BaS04;微溶于水的有:CaS04、Ag2S〇4。

  5.碳酸盐大多数不溶于水。

  【提出问题】

  上一单元我们学习酸碱的化学性质时,发现并归纳出了酸、碱的通性,那么盐是否也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呢?

  【交流讨论】

  学生分组,讨论并交流盐有哪些化学性质。

  【归纳总结】

  师生互动,归纳盐的化学性质

  1.盐+金属→新盐+新金属

  如:Fe+CuS04=Cu+FeS04Cu+2AgN03=2Ag+Cu(NO3)2

  反应条件:①盐必须为可溶性盐;②“前换后”即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前面的金属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除K、Ca、Na外)。

  2.盐+酸→新盐+新酸条件:满足复分解反应条件即可。

  3.盐+碱→新盐+新碱条件:①满足复分解条件,②反应物均必须可溶。

  4.盐+盐→新盐+新盐条件:①满足复分解条件,②反应物均必须可溶。

3.九年级下册课件教案 篇三


  《外国诗两首》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莱蒙托夫、休斯的经历及其创作。

  2.领略诗歌深厚的文化底蕴。

  能力目标

  1.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感受诗人的爱国思乡情怀。

  2.品味诗歌语言,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体会诗歌的内涵。

  3.体会诗歌或平实中见真情,或深邃中显自豪的特点。

  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爱国情感和健康高尚的审美情操。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1.了解诗歌的深厚文化背景。

  2.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及诗人由此抒发的思想情感。

  3.由于民族文化背景不同,准确地把握诗人的意念和情绪并深入诗中的意境。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密哈依尔·莱蒙托夫(1814~1841)十九世纪俄 国继普希金之后的伟大诗人。十四岁开始写诗,1837年他为普希金因决斗而死写的《诗人之死》一诗名震文坛。由于反抗专 制统治,因此屡遭流放和入狱,最后死于预谋的决斗,年仅二十七岁。

  莱蒙托夫在短短十三年的创作生涯里,一共写下了四百多首抒情诗,名篇有《帆》《浮云》《祖国》,长诗二十余部,以《恶魔》《童僧》为代表,还有剧本《假面舞会》和杰出的长篇小说《当代英雄》等。

  2.休斯(1902~1967)美国黑人诗人、小说家,美国黑人文艺复兴运动的,被誉为“黑人桂冠诗人”。

  二、出示自学指导,学生根据自学指导自学课文

  1.教师范读全诗。

  2.利用书上注释读懂诗歌,学生自由诵读。

  3.学生诵读全诗。

  4.思考、合作探讨。

  (1)《祖国》一诗充分显示了诗人在描摹自然景物上的卓越才能。诗中构置了哪些充满浓郁诗意的画画?

  (2)诗人所抒发的爱国之情主要是通过描写俄罗斯的夜色及夜色中人们的活动来表现出来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三、讨论交流,针对重点难点,教师适当讲解。

  1.教师范读全诗。学生听读课文录音,揣摩诗歌内在旋律。

  教师提示:诗句“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是解读诗意的关键。诗人把对祖国的感情比喻为“爱情”,统摄全诗。

  2.学生自由诵读,认真领会诗句、诗段所表达的意思,思考:从诗歌内容看,诗人对祖国奇异的“爱情”指什么?

  诗人没有用豪言壮语去盛赞祖国的光荣历史、英雄业绩,也没有去歌颂名山大川,无尽宝藏,而是以平实的笔调描写俄罗斯原野的景色和农家生活。平实中见真情,奇异的“爱情”表现在诗人把自己对祖国的爱和对俄罗斯大自然、对普通百姓的爱糅合,化为一体;即对俄罗斯山河景物和淳朴乐观的人民的热爱。

  3.学生诵读全诗。多媒体演示俄罗斯风情图片,学生直观感受山川之美。以俄罗斯抒情名曲《卡秋莎》为伴奏音乐,师生有感情诵读全诗。

  4.回答思考、合作探讨中的两个问题。

  (1)诗人对俄罗斯山河风景和人民生活热烈讴歌。冷漠沉静的草原,随风晃动的森林,奔腾的激流,村间的小路,苍黄的田野,闪光的白桦,苍茫的夜色,颤抖的灯光,远近相映、声色兼备,把俄罗斯山河的雄壮之美和秀丽之美交织在一起,构成一幅绚丽变幻而朦胧流动的画面。打谷场丘堆满丰收的谷物,农家茅舍覆盖着稻草,小窗上的浮雕窗板,更有节日夜晚,农人醉酒笑谈、尽情舞蹈的场面,恰似一幅绝妙的民俗图,洋溢着俄罗斯的生活气息。

  (2)诗歌在对原野景色和农家生活的描述中,隐含着诗人对祖国的真挚感情,即“真实地、神圣地、理智地理解对祖国的爱”(比勃罗留波夫语),这种爱是真实的,也是最本色的。

  5.学生熟读全诗。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t5y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