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力训练# 导语】在中华传统文化中,民间故事占据了很大的地位。在许许多多的故事中,我们不仅感受到了听故事的快乐,更感受到了传统文化。下面是®文档大全网分享的中国传统民间故事精选5篇。欢迎阅读参考!
【篇1】中国传统民间故事精选
干将和莫邪
楚国干将、莫邪为楚王铸剑,三年才铸造成功;楚王恼怒,想要杀掉他。剑有雌剑和雄剑两口。干将的妻子莫邪怀孕快要生产。干将向妻子说:“我为楚王铸剑,三年才铸造成功,楚王恼怒,这回我去,定会将我杀掉。你生孩子如果是个男孩,长大了告诉他说:‘出门去望望南山,松树生在石头上,宝剑就在树背上。’”于是便带了雌剑去见楚王。楚王见带来只有一口剑,更是怒不可遏。便叫剑工前来端相这剑,剑工说,剑原有两口,一口雄剑,一口雌剑,雌的来了雄的还没来。楚王大怒,便把干将杀了。
干将走后,莫邪生了一个孩子,名叫赤比。赤比长大了,便问他母亲道:“我爹怎不见,他在什么地方呢?”母亲说:“你爹为楚王铸剑,三年才铸造成功,楚王恼怒,把他杀了。去时嘱咐我:‘告诉你的儿子,出门去望望南山,松树生在石头上,宝剑就在树背上。’”于是孩子走出门去,向南一望,没看见有什么山,回头一望,只见堂前石础上面,有几根松木柱子,心想这或者就是“松树生在石头上”吧,便去拿了一把板斧,把近门的一根柱子从背后劈破,果然就从里面取出那把雄剑。孩子得了这剑,不论白天黑夜,都想着要向楚王报仇。
有天晚上,楚王做梦,梦见一个宽额颅的孩子,两眉之间,阔有一尺,自说要来报仇。楚王便悬了千金重赏,到处张贴榜文,画影捉拿梦中所见的奇怪孩子。孩子听榜文所说的情况,和自己有几分相像,便赶紧逃进深山去暂时躲藏着;在山道上一面行走一面唱歌,想到父仇未报,不觉悲从中来。偶然遇见一个来自他乡的客人,同情地问他道:“你小小年纪,为什么哭得这样悲哀啊?”孩子说:“我是干将、莫邪的儿子,楚王将我爹爹杀害了,我想报这深仇大恨。”他乡客说:“听说楚王悬了千金重赏买你的头,拿你头和剑来,我为你去把这仇恨报了。”孩子说:“那太好了!”马上抽出宝剑,割下自己的头来,两手捧着头和宝剑,一齐交给他乡客,身子却还僵立在那里。他乡客说:“你放心,不会使你失望的!”尸体这才扑了下去。
他乡客带着孩子的头去见楚王,楚王大喜。他乡客说:“这乃是一颗勇士的头,应当放到汤锅里去烹煮,到肉烂为止,以免久后成精作怪。”楚王依从他的话,把头放到汤锅里去煮了三天三夜,都没煮烂,头还几次从汤锅里跳出来,圆睁着一对愤怒的眼睛。他乡客说:“这孩子的头老煮不烂,愿大王亲自来看看,借大王的威风压他一压,自然就会烂的。”楚王无法,只好慢慢走到锅边来。他乡客迅速地抽出宝剑,向楚王颈脖一挥,楚王的头就坠进了汤锅里,又把剑向自己颈脖一挥,头也坠进了汤锅里。汤锅沸腾着,刹时间三颗头都煮烂了,再也分辨不出。只好连骨带肉分成三份,用瓦罐子装着,分别埋葬在一处地方,给修造了三座坟墓,笼统叫做“三王墓”。这墓如今在汝南北宜春县的境内。
【篇2】中国传统民间故事精选
人参老头
从前有个地方叫花鞋沟,沟口有个粮户姓杨,是个大占山户,前沟后坡上的人家全是他家佃户。他家还开烧锅和粉房,净喝穷人的血。
这年秋天,七月十五那天清早,杨财主让赶车老板老王套车往山外送货,由杨家少财东掌包。预定当天就得赶回来。两人晃晃摇摇装上一大车就奔县城去了。
这天正是集日,集上人山人海,可热闹啦!酒馆、饭馆门前挂着通红的双幌,说书馆里坐得水泄不通,野台子戏锣鼓敲得通通响;道旁摆的摊子,有卖瓜果梨桃的,有卖妇女用的红头绳、绿彩线和小孩玩的泥娃娃的;还有活蹦乱跳金翅金鳞的大鲤鱼。
这天两人到城,卖了货,杨家少财东就和一群狐朋狗友到饭馆大吃大喝起来,直到喝得烂醉如泥,躺到客店里,睡得像条死狗一样。
车老板老王,是个老实巴交的人。他记起老财东曾嘱咐他当天赶回,一看天色不早,少财东还醉得不成样子,心想他反正也常常在外闲逛,就一个人赶着空车往回走。
老王赶着大车,出城约四、五里地,就看到前面有个老头。这老头上身穿着白洋布小褂,下身穿着条黑单裤;头上疏朗朗的几根白头发,拢在一起,在脑后扎根小辫,还系条红头绳,离老远就红得耀眼。他身上背个小包袱,手里拄根拐杖,精精神神地正往前走。一回头看见后边来车了,就跟老王打招呼:
“赶车的大哥,你是哪的车呀?”
“老大爷,我是花鞋沟的车。你老上哪去呀?”
老头说:“咳,我去赶集来的,现在是往回走。人老了,腿脚也不听使唤了!”
老王一看这老大爷岁数确实不小,背个包袱,累得气喘吁吁的,就说:“你老人家住在哪呀,上车吧,我送你老回去。”
老头说:“咱们本是一条路,我的住处离你们东家也不远,可我不能白坐车呀,你出个价吧,我好上车。”
老王说:“老大爷,你这么大岁数,别说是同路,就是再远点也得把你送到家呀!快上车吧,怎能要钱呢!”说着停下车,把老头一拉,就上了车。
从县城到花鞋沟有四、五十里,快黑天的时候才到花鞋沟口。老王说:“天黑了,沟里路不好走,深一脚浅一脚的,你老到我们伙计屋子歇一宿,明天再走吧!”
老头笑着说:“谢谢你吧,我家也离这不远了。你看我就住在沟里。”老头边说边指着砬子。
老王心里直纳闷:我常常到沟里去给东家办事,沟里几户人家我都认识,怎么这些年从没看见过这个老头呢?
老头像是看透了他心思,就笑着说:“咳,我整年不出门,就七月十五这天赶一趟集,你哪能认识我呀!”
老王一想也对,沟里有不少人成年蹲在沟里,一年才下一趟山,办点米粮、油盐,自己哪能都认识呢!
这时老头说:“你这位大哥,给你车钱你不要,赶明个你到我家去吧,离这不远,在沟掌上,孤单单—间小房就是我家。实不相瞒,我家还有几亩参,你去挖着使吧。你记住,只别挖中间那棵。”说完,老头往下一跳就下车了。老王一举鞭子,牲口往前一窜,老王再一回头,老头已经不见了。
老王一回来,干这干那,一天忙得腰困身乏,把老头的话也就忘了。
过了好些日子,老财东又要打发他出山,他这才突然想起白胡子老头来。心想,不知他有什么油、盐、粗布要捎没有?他家既然在沟掌上,路不远,串个门看看他老人家也好。当天干完活,没吱声就上沟里去了。
他来到沟掌上,两边是立陡的砬子,一看,哪里有什么房子,就见在砬子后面,有三块石头撑在一起,倒有点像个窝棚,前边好大一片棒槌,红榔头都有拳头大,当中的一棵长得又粗又高,火红火红一团棒槌籽,足足有冰盘大小。
老王这才明白,原来是人参老爷爷帮衬自己来了。他谨记住老头告诉他的话,没挖中间那棵大的,还给它培培土,把杂草拔了。只从旁边挖了几苗四品叶、五品叶。
老王回到杨家粉房,找着杨财东,就说:“财东,这些年我给你当驴当马,我干够了,不想干了。”
杨财东一听车老板不干了,就嘿嘿冷笑,说:“穷鬼,你好大的口气,离了你杨大爷家,谁给你顿饭吃?”老王也没理他,回到伙计屋子,和大伙告别,卷好铺盖卷,背上棒槌包子走了。
老财东后来打听到了老王得棒槌的事,气得把儿子臭骂一顿:“这笔大财,眼看让穷鬼得去,那天你要是跟车回来,还有他的份吗?”少财东不敢吱声,心里直暗暗埋怨自己,不该多贪了几杯,误了大事。就对他爹说:“不要紧,那老头子不是说他每年七月十五下山赶集吗?我明年去堵他,跑不出咱们手心。”
转眼就是第二年秋天,又来到了七月十五。老财东早几天就打发儿子一个人套车去赶集。
少东家来到县城,住到客店里,整天从早到晚街上逛,东瞅西望,找白胡子老头。七月十五那天是正日子,集上人山人海。少财东照例又到街上去找白胡子老头。刚走到东城门边,就见来了个老头。长相、打扮和老王遇见的那人一模一样。漂白的头发,脑后耷拉条小辫,扎根红头绳,直晃眼睛。他背个包袱拄个拐杖,颤悠悠地往街里走。少财东一见,不敢怠慢,连忙跟在后边就追。只见这老头一会儿到摊子上买鲜货,一会儿钻到人群里去看野台子戏。看了一气,戏看够了,又挤出来。就这样东一头西一头,把少财东累得满头大汗。眼瞅天就到晌午了,少财东又饿又累,心里头暗骂:你这老杂种,害得你少爷满街跑着撵你,等着瞧吧!正在这时,就见老头进饭馆去了。少财东也跟进去,在老头身后坐下,跑堂的给老头端来一碗猪肉墩粉条子,一碗粳米饭,老头就吃起来,少财东这时才放了心。看老头快吃完了,他就先起身,回到店里把大车套好,驾上五个头的大马车,一溜烟地赶出城去。他一出城门,就见老头拄杖在前边走,少财东不等老头开口,就喊:
“喂,老大爷,你不是上花鞋沟吗?坐我的车吧!”
白胡子老头一听有人喊他,就站在道旁,看着少财东说:“那敢情好啦,你要个价吧,我好上车。”
少财东忙着送上个笑脸:“老大爷,说哪里话,自家的车,还能要钱吗?”
老头说:“好吧。”就上车了。
少财东平日光知道喝酒、赌钱、躺在炕上抽大烟,哪干过这种累活,加上一头晌在街上跟白胡子老头转圈,累得昏头炸脑的,心里不知窝了多大无名火。他一边赶车,一边尽在牲口身上出气,大鞭子“叭、叭”地抽到牲口身上,一路上骂骂咧咧的,直到傍黑时,才好不容易到了花鞋沟口。他也假意让老头到家住一宿,老头说:“不啦。”临走时老头说:“给你车钱也不要,没别的,我家园子里还有几苗参,你明天去挖吧。”又嘱咐他千万别挖中间那棵大的。
这夜,财主爷俩乐得一宿没合眼,好容易盼到天亮,少财东背着参兜子就进沟了。果然像老王说的那样,在沟掌砬子后边,有个三块石头搭的窝棚。前面通红一片棒槌,中间那苗,足有一人高,红榔头通红老大。杨少财东一看可乐坏了,牙根咬得嘎叭嘎叭直响,心想:你不让我挖大的,我偏挖你大的,先挖大的,后挖小的,大小一齐挖!全给你包园!想着就去挖中间那苗大的。他开开盘,闪开土,一看,那个乐就不用提了,卢头像鹅蛋般粗,肩膀老宽。这时,就觉着参秸子一晃悠,他的手一哆嗦,只听“扑嗤”一声,一刀把棒槌肩膀砍破了。这下他可傻了眼,一看,棒槌皮里边包的全是猪肉、粉条、粳米饭。他用索拨棍一拨拉,只见猪肉仍是一片一片、粉条也是一根一根的。这些东西,正是白胡子老头在饭馆里吃的饭菜,一点不差,是他亲眼看见的。这时他才知道是上了白胡子老头的当了,赶忙转身想去挖那些小的,一看也都没了。只得到一块一寸多高的半截棒槌皮。
老财东、少财东连憋气带窝火,也没敢去卖棒槌皮。因为老辈人常说,好心眼的人能挖着棒槌,心眼不正的就挖着棒槌皮。黑心人只能挖着半截烂棒槌皮,让别人知道了,岂不是一场大笑话。
爷俩几乎窝出一场大病来。从那以后,再不敢去堵人参老头了。
【篇3】中国传统民间故事精选
牡丹仙女
人人都说:“牡丹是花中”,说起这句话,引起我一个故事来。
从前有一个孩子叫宝柱,听这个名字,就是一个娇贵孩子。真的,宝柱从小就死了父亲,寡妇娘只守着他这一个孩子,娘自然要把他当作宝贝看待。可是有什么法子呢,吃穿逼的,十岁的时候,宝柱就给地主家放牛放羊,大一点了,就给人家去做长工短工,那真是什么营生也做过了。别说锄刃磨去了,就是锄把也磨细了。娘儿两个挣断筋地做了一年,三十晚上也是没面吃顿饺子,没油点亮灯,五更黑夜,听到外面鞭炮响成了串,心里是说不出那个难受滋味。
那一年,宝柱已经长成一个很壮的小伙子了。过了正月初三,宝柱跟娘商议道:“咱娘儿俩天天给人家做活,年年受这样的穷,今年我往远处去,也许别的地方工钱会高一点。”
娘长叹了一口气。她舍不得宝柱离开,但是受穷也受怕了,她答应了儿子。
宝柱上了路,走了有七天七夜,走到了一个靠山的地方。那里有一个庄,大街上有一个高大的门楼,门两面竖着旗杆,立着石狮子,一看就知道是曾经作过官的人家。他看着看着,从门里走出了一个老汉来,穿着黄锻子马褂,紫缎子大袍。宝柱心想,这可是个有钱的主儿了。还没等他开口,那老汉就问道:“你这个小伙子是做什么的?”宝柱就上前说道:“老大爷,我是给人家做长工的。”老汉笑了一下说道:“我正要雇长工呀,你就在我这里住下吧,记住,以后叫我刘老爷。”宝柱停了一停说道:“刘老爷,咱有话讲在头里,我不是这地方人呀,我走过三州六府,就是为的要多挣几个钱啊。”
刘老爷忙问道:“你要多少钱呀?”
宝柱说道:“一年我要三十吊钱!”
刘老爷想了一想说道:“就依你三十吊钱吧,可是有一桩,我叫你做的营生,你可都得给我办得成,办不成一样,你这三十吊钱,一个也就别想要了。”
宝柱心里琢磨了一下:论庄稼地里的活,耕割锄耧,自己样样会;说到家里的活上,泥墙苫屋,推磨压碾,自己也样样能;论力气吧,谁也比不上我;就是放牛放羊,自己也是头把手。他想来想去,自己是没有不会做的活呀,于是他就答应了。
刘老爷家里用着很多的长工短工,他们当面叫他“刘老爷”,背后都叫他“刘老狼”。宝柱心想:“管他老爷老狼吧,反正自己是做工拿钱呗。”
这个刘老狼还天天念佛烧香,念完佛烧完香,他就对长工短工吩咐第二天的营生了。他吩咐的不是一桩两样,是成套成堆的。
宝柱半夜起来推完煎饼,天不亮就得扫完那个大院子。白天的营生那就更多了:起牲口棚,扒灰压碾,担土锄草,捎带着还得喂猪,喂马、喂羊,喂牛。晚上还得挑几十担水。宝柱真是从天不亮忙到深更半夜,他别的不想,只想到能挣到这三十吊钱,娘儿两个能宽宽裕裕的过个年呀。
一月过去了,两月过去了,刘老狼不管吩咐什么营生,哪一样也没难住宝柱,不只是做成了,还做得又好又快。
柳枝刚刚绿,草叶刚刚发,有一天,刘老狼对宝柱说道:“你给我进深山里放羊去吧,七天回来背一次干粮。记住,你到冬天把羊交给我的时候,这一群羊要变成二百只羊呀。”
宝柱左数右数,这群羊只有一百只,到冬天怎能变成二百只呢?刘老狼嘻了一声说道:“这就全凭你放得好啦,你要是不愿意要这三十吊钱,那咱就算了。”
宝柱没有做声,他赶着羊进深山里去了。
宝柱住在山洞里,他吃的是硬干粮,喝的是冷泉水。白天,他为的能叫羊吃上好草,他爬上这个山头,又走上那个山坡。晚上他怕狼把羊拖去,他常在羊群里转来转去,连觉也不敢睡。宝柱受累受苦的天天在山上放羊,没有人跟他说话,没有人跟他作伴。山上到处都有各种各样的鲜花,宝柱站在石壁前时,迎春向他垂下了翠绿的枝条;宝柱坐在山坡上时,杜鹃花把鲜红的花枝摇摆着;宝柱在山沟里饮羊时,野蔷薇放出了香味来。有一天,宝柱放羊放到一个山坡上,看到了一棵大牡丹,像人一般高,绿叶中长着几百个花骨朵。那年天又旱,风又大,那牡丹叶子旱得把头垂着,那花骨朵也是一层土。宝柱心里很可怜它,他想:“人盼着过上好日子,花也盼着有个好雨水啊。”他走去提了桶水,浇在牡丹花根上,又轻轻地摇去了花骨朵上的泥土,才赶上羊走了。
过了几天,宝柱又走过那山坡时,只见那几百朵牡丹都开开了,每一个花头都像绣球一样的大,宝柱越看越爱看。他不觉在牡丹旁边站住了。不知是因为花太俊了,还是花太香了,不知为什么,从到这山里来,宝柱第一次欢喜的笑了。
宝柱又提来一桶水,浇在牡丹花根上。
这一天,宝柱就在这个山坡上放羊。天快黑的时候。他赶上羊要回自己常住的地方,才走了不多几步,听到好像有人说话,细听听又是鸟在叫,他叹了口气想:“除了自己,谁还到这深山里来。”他又走了几步,还是听得有人说话,这次再细听时,也不是鸟叫了,那声音又细又响,还听得出是女人的声音:
“宝柱!宝柱!喝你的水,给你个屋。”
宝柱连忙回头看去,什么也没有。日头已经压山,小风溜溜地吹,那牡丹被红光一耀,颜色更加鲜艳,光彩四射,在风里轻轻地动着,看去真是笑眯眯的。宝柱看了一会又往前走去,那声音又响起来了:
“宝柱!宝柱!喝你的水,给你个屋。”
石壁前,山坡上,水沟里都有人在喊:
“宝柱!宝柱!不要走!不要走!”
宝柱又回头看去,还是什么人也没有,只有几片大牡丹花瓣,飘到了他的脚前。他见那花瓣实在好,就弯腰把它拾了起来。四处看看,还是没有一个人影。他又赶上羊往前走,再也没有什么动静。
哈!这一夜可发生奇怪的事情了,他在羊群里转来转去,连自己也忘记了在什么时候睡着的,等他醒来的时候,他已经睡在屋里了。他吃了一惊:羊呢?他猛地跳了起来,听到外面羊咩咩的叫,跑出屋门口一看,果然,那些羊都在院子里呢。他再细看那屋时,也和平常的屋不一样,光滑明净,好像花朵似的散发着香味。
从这以后,宝柱就住在这花朵般的屋里。夏天,他怕把羊热着,带着露水赶羊出去吃草。秋天,他怕把羊冻着,赶羊到向陽地方吃草。严霜下过以后,青草枯了,北风吹了起来,雪花飘了,宝柱数了一数,连刚生下的小羊,二百只还要多了,他欢欢喜喜地赶羊下了山。
按本地的风俗,做长工的,都是在陰历十月初一下工,宝柱下山这天,已是九月二十八了。他一路走,一路想:可熬下这一年来了,再住几天就和娘见面了,过年也不用再愁没面吃饺子,没油点灯了。他想到这里,身子格外的轻,步子格外的快,那些羊看去更白了,听着叫的也格外好听了。宝柱简直好像不是在地上走着,而是驾着一片白云回了庄。
刘老狼把那群羊,数了又数,看了又看,嘻了一嘻,说道:“到下工只有三天了,我也不用你给我做别的营生啦,再给我办一桩事吧。”
宝柱听了,心想:大江大海都过了,还怕个小河沟沟啦。他说道:“别说一桩,就是三桩两桩我也能做了。”
刘老狼皮笑肉不笑地说道:“你跟我来吧。”
宝柱一直地跟着他走进了正屋里去,只见地上放着一双大铁鞋。刘老狼笑着说道:“要你在三天以内,把这双铁鞋穿破,穿不破这双铁鞋,你也就不要回我这个门啦。”
宝柱站在那里,别说先前他没有想到,会让他去做这怪事,就是天底下也没有这样的事情呀。他说道:“为什么要把铁鞋穿破了呢?”
刘老狼把脸一沉说道:“叫你穿破了,你就得穿破了。穿不破你就别要工钱了。”
宝柱一下子明白了,他又气又恨,心想:“怪不得人家都叫你刘老狼,你真是狼心呀!”
宝柱被赶出来了,身边放着一双黑沉沉的铁鞋。
天黑了,又是刮风,又是下雪,宝柱放了这么多日子的羊,衣裳叫树枝扯破了,被石头磨烂了。宝柱站了一阵,自言自语地说道:“要想冻死我还万难啦。”他说完,向平时放羊的那山上走去了。
宝柱冒着风雪走到了那里,却不见那栋光滑明净的好屋了。他长叹了口气,倚着石头站住了。
北风刮得更大了,呜!呜!呜!好像老虎声。老虎声里,响起了人的说话声,那声音又尖又细:
“宝柱!宝柱!不要停下!不要停下!”
石壁前,山坡上,水沟里,都似乎有人在叫他:
“宝柱!宝柱!不要停下!不要停下!”
宝柱也忽地想了起来。停在这里是会冻死的。他向前走去了,越走越暖和,越走越亮堂,风好像真的变成了老虎跑远了。他走着走着,不知不觉地走到那棵牡丹跟前了。这里好像是两样的天下:像春天一样的暖和,像白天一样的明亮。那棵牡丹眼看着发芽了,长叶了,开花了,从牡丹花后面闪出了一个闺女来:大脸面,大眼睛,不笑也像是在笑,秀丽得像一枝盛开的牡丹花。闺女向宝柱笑了一笑,转身摆了摆手,牡丹花瓣纷纷地向四外飘去了,飘呀,飘呀,越飘越大,越飘越大、落到地下时,都变成明光净亮的房子了。闺女请宝柱进了屋,里面已经摆好了热饭热菜,闺女又叫宝柱吃饭。宝柱哪里有心吃饭,闺女说道:“你尽管放心吧,我是牡丹仙女,我会帮你忙的,那双铁鞋已经穿破了。”
吃完了饭,闺女和宝柱一块走了出来,她回身把手一招,明光净亮的屋又变成花瓣子,花瓣飘了来,又凑成一朵朵的牡丹花,闺女伸手扯下一些花瓣来,递给宝柱说道:“要是刘老狼再把你赶出来的话,你就把这些花瓣散到荒场上去。”
宝柱答应着,把花瓣放在了袖筒里。闺女笑了一笑,身子一动,眼看着变成一枝大牡丹花了。
天明了,北风还在吹,雪花还在下,宝柱眼前的这棵人样高的牡丹,开得格外的新鲜,红色的花头,绿色的叶子,都沾着洁白放光的雪花。宝柱想着牡丹仙女的话,他抽着花瓣离开了山坡。雪花落在他的脸上也不觉得凉了,北风吹在他的身上也不觉得冷了。
宝柱走过了石壁前,迎春开开了金色的花,干枝梅也开得满枝红了。宝柱走过山坡时,杜鹃花开得一片红,山菊花也开得一片白。宝柱走过了哪里,哪里就开满了鲜花。水沟里香艾、野蔷薇一齐开,松林里,连那山姜、万年青也开花了。
宝柱到了刘老狼的门前,那铁鞋还摆在那里,可是已经穿破了。
宝柱拿着铁鞋走了进去,理直气壮地说道:“铁鞋穿破了。”
刘老狼看了,愣了一下,恶狠狠地说道:“三天不能穿破铁鞋。”
宝柱也生气地说道:“你知道三天不能穿破铁鞋,为什么要叫我三天穿破铁鞋呢!”
刘老狼叫宝柱质问得没话说了,可是他还是不给宝柱那三十吊钱,又把宝柱赶出来了。
宝柱在风里走,宝柱在雪里走,他走过了风雪旋转的野地,他走过了冰雪封盖的大河,来到了一个铺满雪的大荒场上。宝柱把袖里的花瓣向荒场上散去,雪地变成白银地了,飘着的雪花也变成纷纷飞的柳絮了。花瓣不见了,柳絮里出现了一片光滑晶亮的房子。
宝柱走进了一间屋,屋里炕烧得暖暖的。他铺好厚厚的褥子,盖上软软的被子,舒舒服服地睡着了。
雪住了的时候,有人看到了这片房子,那真是比雪还亮,光彩四射,好像画上神仙住的地方。
到了晚上,刘老狼才知道了这回事,上了自己院子里的高楼,向那面一望,只见一片金光,他连声地说道:“那是一块宝地,一块宝地啊!”
第二天,刘老狼坐上暖轿亲自去看那些房子了。他看一眼,惊奇一下,看一眼,惊奇一下,那些房子有的就是用整块的美玉刻成的。他看着心里一面打算盘,他想:“只要砸碎一间屋,就能卖上万两银子呀。”
刘老狼看完了,又要和宝柱换房子,宝柱怎么的也不肯。刘老狼又说把房子里的东西和地也都给他,宝柱还是不肯。末了,宝柱想一想说道:“只准你和你家里的人出来,不许带走一个长工丫环,依着我说的这样,我就和你换了。”刘老狼连忙答应了,他心里想:“我有了这些宝贝房子,有了钱,还怕没人给我做活。”当时就找人立了文书,当天,刘老狼就把他家里的人搬进这宝贝房子里来了。
刘老狼一家人,东走走,西看看,指点着说这个房子能值多少钱,那个房子能换多少地。一家人光打算着怎样发财。
宝柱进了刘老狼家,他把丫环伙计都叫到一起说道:“你们愿意要什么东西,就给你们什么东西,都回家去过日子去吧。”大伙有的要钱,有的要地,欢天喜地地回家去了。
这天黑夜,刘老狼一家睡在宝贝屋里,忽然都被冻醒了,睁眼一看,房子没有了,北风刮得他们站不住脚,大雪直下,四处看看什么也看不到。刘老狼和他家里的人,都是些烤着火炉还嫌冷,坐着轿子还嫌累的一些无用东西,在这大风大雪的黑夜里,他们一步也走不动。天亮的时候,刘老狼和他家里人都冻死在荒场上了。
宝柱接了娘来,年黑夜,娘儿俩吃了饺子,还放了鞭炮,点上油灯,还点上蜡烛,欢欢乐乐地过年了。
【篇4】中国传统民间故事精选
姜子牙冰冻岐山
当年武王伐纣,双方鏖战,僵持不下。商朝闻太师命令青龙关总兵张桂芳率领十万兵马浩浩荡荡来到西岐。不料与姜子牙交战几番,均惨败而归。
闻太师闻讯,大吃一惊。正愁眉不展之际,忽然想起自己跟随金灵圣母学艺时,认识了许多道友,便从九龙岛请来王魔、杨森、高友乾和李兴霸四位道友,为商军助战。
子牙得知敌军叫战,便带着金吒、哪吒出来迎战。几个人杀在一起,子牙祭起打神鞭,打得高友乾一命呜呼,灵魂去了封神台。杨森大叫着直奔子牙,不曾想被金吒用遁龙桩困住,一剑将他斩为两段。王魔要害子牙,金吒精神抖擞,结果了他的性命。
第二天,子牙带众将出城讨战,张桂芳出战,众将将他围在中间。子牙又命金吒去战李兴霸,二人杀在一起,子牙刚要祭起打神鞭,李兴霸一见,赶紧骑着狰狞,腾云驾雾逃走了。哪吒见李兴霸逃走,登轮直取张桂芳,张桂芳见不能走脱,就掉转槍头,往自己的咽喉一刺,灵魂也奔了封神台。
再说李兴霸逃脱后,来到一座山上,遇见一个道童,这个道童是普贤真人的徒弟木吒,他是奉师命下山辅佐子牙的。当他得知眼前这个道人是李兴霸时,就拔出“吴钩”宝剑,一剑刺死了李兴霸。然后,借土遁来到了西岐城。
闻太师接到军报,十分着急,与众将商议后,决定派左军上将军鲁雄为帅,费仲和尤浑随同,一起率军出征。当时正值夏末秋初,天气酷热,三军将士铁甲在身,行路非常困难,个个汗流浃背。
鲁雄率领人马日夜兼程出了五关,到西岐山救援。
姜子牙得到消息后,派南宫适、武吉带领五千人马前往西岐山安营,封锁路口。两家人马对阵安营,小心防备。西岐军在山顶上,暑热难当。鲁雄却把人马驻扎在茂林深处,十分凉爽。商兵见西岐人马扎营在山上,都笑周兵自取灭亡。
姜子牙命令武吉在营后筑了一个三尺高的土台,并派人将棉袄等发到每个士兵的手里,士兵都不得其解。
晚上,子牙作法,不一会儿,西岐山刮起大风,一刮就是三天,后来竟下起了大雪,眼见地冻天寒,鲁雄和费仲、尤浑三人无计可施。而西岐将士都穿上了棉衣御寒。
空中的陰云散后,露出太陽,光照大地。天气骤热将积雪都化成了水,往山下冲去,子牙一见,忙又作法,西岐山又刮起了寒风,将雪水都冻成了冰。许多商兵都冻死了,鲁雄、费仲、尤浑三人被冻在了中军帐中,浑身瑟瑟发抖。刀斧手走上前凿冰破门,将这三人抬出,押到了子牙的面前。子牙再次作法,把西岐山的冰都化了,未冻死的商兵溃不成军,四散奔逃。
姜子牙冰冻岐山的故事从此在民间流传下来。
【篇5】中国传统民间故事精选
黄帝涿鹿战蚩尤
大约在五千年前,我国的黄河、长江一带住着许多氏族部落。黄帝就是传说中最有名的一个部落首领。
黄帝是少典族的子孙,姓公孙,名字叫轩辕。据说他一生下来就有非同一般的表现:七十天时会说话,几岁大的时候就懂得了许多道理。成人后,更加朴实敦厚、机敏神灵,且知识渊博、明辨是非。
黄帝的部落最早分布在我国西北的姬水附近,后来迁到河北涿鹿,开始发展畜牧业和农业,并且定居下来。和黄帝同时期的另一个重要部落的首领是炎帝,他和他的部落最早居住在我国西北的姜水附近。据说炎帝和黄帝还是近亲,只是黄帝的部落正在兴起,炎帝的部落却渐渐衰落。
这个时期,还有一个重要的部落,就是九黎族。他们的首领叫蚩尤,带领部落生活在今天的河北、山东、河南交界的地方。传说蚩尤十分强悍,黑脸、红须、碧眼,力大无比,性情残暴,经常带领他的八十一个兄弟攻打弱小的部落。
他的八十一个兄弟被传得更神,个个具有猛兽的身体,长着铜头铁额,吃的全是沙石。他们随着蚩尤一起向黄河一带扩张,没有哪一个部落能够战胜他们。
蚩尤侵入了炎帝的地方,炎帝奋起反抗,但不是蚩尤的对手,被蚩尤打得节节败退。
黄帝分析形势,认为蚩尤战胜炎帝之后,一定会和自己开战。与其被动挨打,不如主动出击。于是,他先在涿鹿的郊野与炎帝开战,迫使炎帝归顺自己,与自己的部落合二为一,渐渐融合成华夏族。这就是“炎黄子孙”说法的由来。
两股合力一形成,黄帝就和蚩尤在涿鹿广阔的原野摆开了战场。黄帝希望蚩尤向自己投降,可蚩尤哪里肯听,他一声号令,向黄帝的人马展开了攻击。
据说黄帝平时驯养了熊、罴、貔、貅、、虎等六种野兽,打仗的时候就把它们放出来。蚩尤的兵士虽然凶猛,可遇到训练有素的黄帝的军队,便不是对手了。
很快,蚩尤败下阵来。
蚩尤见势不妙,慌忙带上残兵败将,落荒而逃。黄帝一见,哪里肯轻易放过,带着人马便追。追杀中,忽然天昏地暗,黑雾迷漫,沙飞石走,风雨雷电,致使黄帝的队伍无法继续前进。原来,蚩尤请出了“风伯雨师”前来助阵。
黄帝哪肯示弱,请来天女帮助,驱散了风雨,刹那间,风止雨停,晴空万里。黄帝的军队在指南车的引导下,很快就追上了蚩尤,终于把他给杀死了。
从此,黄帝统一了中原。
中原统一之后,黄帝并未就此停手,他继续扩大自己的版图。向东,他抵达了海滨,登上了有名的泰山;向西,他到达了今天甘肃省境内的崆峒山;向南,他到达了长江边,登上了湘山;向北,他踏进了北方少数民族聚居之地。
他还在位于今天河北省涿鹿县境内的釜山接受了各部落首领的朝拜,从此成为华夏大地上的一位。
传说中的黄帝时代,有许多发明创造,如造车、造船、制作五色衣裳等等。虽然不一定都是黄帝一个人发明的,但后人也乐于把这一切归功于他。
黄帝居住在一座名叫“轩辕小丘”的小山旁,娶了嫘祖为妻。据传嫘祖亲自参加劳动,并教妇女们养蚕、缫丝、织帛。
黄帝还有一个史官名叫仓颉,据说文字就是他创造的。
黄帝共有十五个儿子,他和嫘祖所生的两个儿子叫青陽和昌意,他们的后代都分别掌控过整个华夏大地。
黄帝死后,被尊为“华夏始祖”。
中国传统民间故事精选5篇.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