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 导语】一份优秀的教案需要教师提前进行精心的设计和准备,提前将课堂上可能出现的情况和反应进行预想;还需要教师对授课对象也就是学生进行一定的分析,对授课内容进行一定的研究。只有这样,才能使教案在教学中更好地发挥其"引导者"和"先行者"的作用。以下是®文档大全网整理的相关资料,望对您有所帮助。
【篇一】
观察是科学探究的开始,也是小学生认识世界的开始。教师如果能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和年龄特征出发,采取相应的策略,让学生在不断经历“尝试、发现、修正、尝试、再发现”的过程中,体会观察的乐趣,感悟观察的方法,那么学生才会乐于观察,勤于观察,善于观察,学生才能通过观察,获得大量感性材料,为下一步科学探究打好基础。
“形形色色的叶”,一课使学生在学习了“身边的植物”和“植物的各部分”后,张老师希望学生在多次观察中自行探究植物叶的多样性。
[过程]
张老师指着黑板上画着的柳树的树干,问:谁能为柳树添上树叶?三个学生到黑板上画叶。学生画好后,
师:你为什么选黄色的粉笔?
生:因为秋天到了,柳树的叶子黄了。
师:你为什么选绿色?
生:因为春天到了,柳树绿了。
师:你为什么选蓝色?
生:因为天空是蓝色的。
张老师面对全班学生:你还看到过有什么颜色的叶子?
生:我还看到深绿色的。
生:我还看到过橘黄色的。
师:张老师也为你们准备了一些植物,请你找找有没有刚才你讲的这些颜色,会不会有其它的颜色?每个小朋友负责记录6种叶的颜色。
学生边观察边记录植物叶的颜色。
一段时间后,张老师组织学生边展示记录边交流。
然后让学生根据植物叶的颜色对这些植物叶的照片进行分类,在此过程中,学生发现:植物叶的颜色是各种各样的;即使叶片上都有黄色和绿色,它们的位置也不一样;绿色的叶子最多。
张老师指着学生记录的有黄、绿2种颜色组成的叶说:猜猜她记录的是几号叶?
生:5号叶。
生:8号。
生:5号。
生:8号。
师:谁有办法让大家一猜就猜出你记的是几号叶?大家讨论一下。
学生分组讨论后再次记录植物的叶。一段时间后,张老师组织学生做猜叶游戏。
师:谁愿意把自己画的给大家猜?
他画的是几号叶?
生:5号叶。
师:她猜得对吗?
生:对。
师:你是根据什么猜的?
生:我是根据颜色猜的,绿色和黄色。
师:你是怎么画的?
生:先涂绿色,然后加黄色的点。
张老师又请了一位学生:这是几号叶?
生:画的是一号叶,八角金盘。
师:她猜得对吗?
生:对。
师:你是怎么画的?
生:先数叶片有几个角,9个角,再把它画下来。
张老师又请了一个学生。大家积极性很高,于是她组织学生在小组内开展“猜叶游戏”。之后张老师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
师:要让别人猜出,你画时有什么好办法?
生:要画得清楚。
生:要把它的形状画出来。
生:颜色要跟它涂得一样。
师(补充):它的位置在哪里你就应涂在哪里。
生:先画外面再涂里面的颜色。
师:通过画叶,我们知道叶除了颜色不同外还有什么地方是不一样的?
生:形状。
生:大小。
生:花纹。
师:所以叶子是怎样的?
生:各种各样。
师:我们称它们为形形色色的叶。老师今天为大家提供了12种植物,你知道自然界有多少种植物?
学生观察各种叶(多媒体)。
师:想想,叶除了刚才讲的不同外,可能还有其它的不同吗?还可以用什么观察?
生:还可以用鼻子闻、手摸、舌头尝可以吃的植物的叶。
师:大自然中柳树的叶是不是像你们画的?(老师指着黑板上学生第一次画的叶)
生:不是。
师:等春天柳树发芽了,请你再为柳树添上树叶。
[思考]
怎样培养低年级学生观察的兴趣、能力和习惯。
[分析反思]
一、巧设情境,激发学生观察兴趣
本案中,张老师一共让学生画了3次叶。
第一次:个别学生到黑板上“为柳树添叶”。张老师用黑板上的柳树干和彩色粉笔,诱发学生画叶的兴趣。第二次:每个学生“寻找记录其它叶的颜色”。张老师以“请你找找有没有刚才你们讲的这些颜色,会不会有其它的颜色?”激发学生画叶的兴趣。第三次:每个学生“画一片让别人一看就能猜出的叶”。张老师利用学生好胜的心理,将学生观察的兴趣又一次推向高潮。
一年级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短,他们没有兴趣和足够的耐心对同一事物多次反复的进行观察。张老师利用学生好奇、好胜的心理,采用画叶的策略,3次巧妙地创设情境,使学生不知不觉中一次次愉悦地接受并完成了任务,他们的观察兴趣一次比一次高涨。
二、制造冲突,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张老师在学生第一次画叶后,利用学生个体间的差异和学生已有经验与未知知识的矛盾,要求学寻找并记录“有没有刚才你们讲的这些颜色,会不会有其它的颜色”。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观察。
在学生第二次画叶后,张老师针对学生观察不全面的特点,指着学生画的只有黄、绿颜色而没有颜色分布等特征的画,让大家“猜猜他画的是几号叶”。再次制造冲突,引发争论,并引导学生在冲突中发现问题:怎样记录,才能让别人一看就猜出画的是几号叶?由此培养学生观察的方法。
在学生第三次画叶后,张老师再次让学生玩猜叶游戏。在学生获得成功体验的基础上,让学生说说“你是怎么猜的”,“你是怎么画的”,引导学生总结成功的经验。
在3次要求逐步提高的画叶活动中,学生的观察越来越全面和细致,他们的观察能力得到逐步的提高。在2次猜叶后的反思中,学生自己悟出了观察叶的方法,他们的观察习惯也得到了培养。由此他们发现了植物叶的不同也越来越多,从开始的颜色、形状、大小不同到后来的边缘、叶面、叶脉等不同。最后,由用眼观察到用鼻、用手等感官观察。
总之,巧设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制造冲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和年龄特征出发,采取相应的策略,使学生在多次、不断深入的观察中,逐渐获得对知识、方法和态度的体验和领悟。
【篇二】
1.科学探究:经历一个用一、两根导线,一节干电池点亮小灯泡的过程,探究点亮小灯泡的规律,逐步对科学事物进行有目的、细致的观察,并学习一定的方法。
2.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探究如何点亮小灯泡的兴趣,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
3.科学知识:知道只有电流通过小灯泡才会发光,能画出简单的线路,并能找出小灯泡不亮的原因。
教学重难点:
1.对科学事物进行有目的、细致的观察,探究点亮小灯泡的规律。
2.知道只有电流通过小灯泡才会发光,并能找出小灯泡不亮的原因。
教学准备:
分组:一节电池,一个小灯泡,两根电线。
演示:小灯泡的复合图片,小灯泡、电池的图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谈话:我有一件小玩具,想不想看?出示玩具电筒,再看一看。(亮了)为什么会亮?(里面有小灯泡、电池……)观察内部,的确有小灯泡。
(二)新课
★观察认识小灯泡的结构
1.谈话:我这里还有一个小灯泡,你能将它点亮吗?(不行,还需要电池和电线)为什么?(电池里面有电,电线可以从电池的正极和负极得到电。)给你一个电池和几根电线,你能将小灯泡点亮吗?试试看!
2.学生尝试着点亮小灯泡。
3.交流:说一说你是怎样连接的。
4.启发:为什么都是用的一个电池和几根电线将小灯泡连接起来,有的组点亮了小灯泡,有的组却没有呢?点亮了小灯泡的同学为什么说不出来道理呢?我们是不是忽略了什么?比如,对小灯泡的结构进行细致的观察。有时候,深入细致地观察是实验成功的基础。
5.分组观察:小灯泡是什么样的?(出示图片)
6.学生表述,教师小结并板书:小灯泡上用玻璃做的外壳叫玻璃泡,玻璃泡里面的金属丝叫做灯丝,玻璃泡下面是金属螺纹,最下面的小黑点叫做焊点。
7.讲述:如果我们把金属螺纹剥开(揭开挂图复合片),你又发现了什么?
8.学生观察后表述:灯丝的一端接在金属螺纹上,另一端接在底端的焊点上。这样,当电流从灯丝中通过,小灯泡就会发光了。
9.投影:解剖小灯泡(图片见后)
10.点题:认识了小灯泡的结构,你们最想做的是什么呢?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点亮我们的小灯泡吧!
(板题:点亮我们的小灯泡)
★探索点亮小灯泡的规律
1.要求:分组实验,两个同学一套材料,把你们连接的方法画在纸上,有多少种方法就画多少种,点亮的方法画在一边,点不亮的方法画在另一边。先完成的同学在黑板上用图片、粉笔展示出方法。请看仔细,黑板上已经展示过的相同的方法就不再贴了。
2.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3.讨论:我们来看看点亮小灯泡有多少种方法(编号),是不是都能点亮小灯泡?(把有争议的先遮住)余下的图大家都同意要亮,那么我们仔细观察,它们的连接方法上有没有共同的地方?
4.学生交流,教师小结,多媒体板书:小灯泡的金属螺纹和底端的焊点要分别连在电池的两极上。
5.判断:让我们一起去看看这些有争议的图(揭开),现在能确定它们到底亮不亮吗?(学生交流)。
6.让我们再去看看这些小灯泡不亮的连接图,你能发现它们为什么不亮吗?
7.学生交流。(强调短路的形成和危害,并演示,让学生感觉电线发烫,同时进行安全教育。)
(三)引申活动:
(出示漂亮的玩具电筒)里面有几节电池?(两节电池)。两节电池联接一个小灯泡该怎么接?(合并小组,共同探索)
教学实录
师:我有一件小玩具,想不想看?(出示玩具电筒),再看一看,(亮了)为什么会亮?
生:里面有小灯泡在发光。
生:里面还有电池。
(打开鲜艳的花形外壳,观察内部,的确有小灯泡。)
师:我这里还有一个小灯泡,你能将它点亮吗?
生:能。
生:不行,还需要电池和电线。
师:为什么?
生:电池里面才有电。
生:电线可以把电池里的电引出来。
生;我知道电池分正极和负极。(板贴图片,标出正、负极)
师:现在给你一个电池和几根电线,你能将小灯泡点亮吗?试试看!
(学生们两人一组,信心十足地尝试着点亮小灯泡。有的组点亮了,有的组没有。教师巡视分组实验情况,分别请点亮和没点亮的小组在黑板上展示连接的方法。)
师:(指图)没点亮小灯泡的组,说一说你们是怎样连接的?
生:我以为电池里的电用一根线连在灯泡上就可以了,但是灯泡不亮。
师:(指图)点亮了小灯泡的组,说一说你们是怎样连接的?
生:我用电线把电池和灯泡围成一个圈,才亮的。
师: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生:(沉默了一会儿)我也不知道。
师:其他同学知道吗?
生:(沉默)。
教师启发:都是用的一个电池和几根电线将小灯泡连接起来,为什么有的组点亮了小灯泡,有的组却没有呢?点亮了小灯泡的同学为什么说不出来道理呢?我们是不是忽略了什么?比如,动手操作前对小灯泡的结构进行细致的观察。
(学生们的已有经验遭遇了挫折和失败,反而激起了探究的欲望,听的格外认真、安静。)
师:有时候,深入细致地观察往往是实验成功的关键。我们还是冷静下来,由外到内好好的观察一下小灯泡吧,看谁观察的仔细,说的清楚。
(学生们分组观察:小灯泡是什么样的?)
教师在黑板上张贴小灯泡的复合图片,请学生描述。
生:小灯泡有一个玻璃做的像球一样的外壳,可以保护里面的灯丝。它的下面部分是黄颜色的金属围成的外皮,上面还有一圈一圈的条纹。
生:小灯泡的灯丝被缠成螺旋状,它和两端的金属支架用的材料不一样。
生:小灯泡的最底下有个灰色小点儿,周围是一圈灰色的玻璃。
……
生:小灯泡的那两个金属支架中间还连着一块蓝色的玻璃。老师,我想问一问,那块蓝色的玻璃用来干什么?
师:(露出赞许的笑容)我很欣赏你敢于提出疑问的品质。那块小小的蓝色玻璃可以固定、分隔那两个金属支架,使灯丝能更好的发光。
生:(微笑着点点头)
师:(一边小结一边板书)小灯泡上用玻璃做的外壳叫玻璃泡,玻璃泡里面的金属丝叫做灯丝,玻璃泡下面是金属螺纹,最下面的小黑点叫做焊点。
师:支撑灯丝的两个金属支架又连在哪里呢?它被金属螺纹的外壳遮住了。根据黑板上的点亮小灯泡的图去推测一下,金属支架连在哪里的?
生:灯丝的一端可能接在金属螺纹上,另一端应该接在底端的焊点上。
师:大家同意吗?(投影解剖小灯泡,果然如此,学生们发出喜悦的欢呼。)这样,当电流从灯丝中通过,小灯泡就会发光了。
师:认识了小灯泡的结构,你们最想做的是什么呢?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点亮我们的小灯泡吧!
(板题:点亮我们的小灯泡)
师:两个同学合作。先完成的同学在黑板上用图片、粉笔展示出方法。请看仔细,黑板上已经展示过的相同的方法就不再贴了。
(学生们再次尝试点亮小灯泡,课堂上欢呼声此起彼伏。黑板上很快展示出9种连接方法。)
师:我们来看看点亮小灯泡有多少种方法(编号),是不是都能点亮小灯泡?(把有争议的先遮住)余下的图大家都同意要亮,那么我们仔细观察,它们的连接方法上有没有共同的地方?
生:要让灯泡亮起来,就要把电池的正极和焊点连起来,把电池的负极和金属螺纹连起来。或者把电池的正极和金属螺纹连起来,负极和焊点连起来。
师:(一边小结,一边多媒体板书)小灯泡的金属螺纹和底端的焊点要分别连在电池的正、负极上。
师:让我们一起去看看这个有争议的图,现在能确定它到底亮不亮吗?
学生判断:这种方法小灯泡要亮。因为小灯泡的焊点连在电池的正极上,他的金属螺纹用了两根电线连在电池的负极上,小灯泡还是要亮,但是他用了两根线,有点儿浪费资源。
师:让我们再去看看这些小灯泡不亮的连接图,你能说出它们为什么不亮吗?
生:第一种方法小灯泡的焊点没有连在电池的负极上。
生:第二种方法电池的负极没有连在小灯泡的金属螺纹上,而是连在了电池的正极上。
生:电池的正极和负极都连在了小灯泡的金属螺纹上,焊点没有连。
师:同学们都观察的很仔细,特别提醒大家注意的是第二种方法,电池的负极直接连在了电池的正极上。这种错误的连接法叫做短路。短路会迅速消耗电池里的电,并使电线发烫,严重的还会引起火灾。(演示:将*露的电线直接连在电池的正、负极上,让学生感觉电线发烫,同时进行安全教育。)
师(再次出示漂亮的玩具电筒):这里面有几节电池?(取出:两节电池)。两节电池连接一个小灯泡该怎么接?
(学生合并小组,共同探索,教室里又不时传出兴奋的欢呼,把学习气氛推向高潮。)
【篇三】
师:今天老师第一次给大家上课,给你们带来一个特殊的礼物,(出示各种颜色大小不同的纸)喜欢不喜欢?
生:喜欢。
师:要得到这些礼物需要大家完成一件小小的任务,抽出其中一张白纸,今天我们来观察纸的特点。板书课题:〈纸的观察〉
[评:这样的引入直观形象,任务明确,开门见山,节约时间,用任务调动了学生的探究兴趣。]
二、观察一张白纸
1.估计。
师:大家估计一下,如果你拿到这张白纸观察,你能找到白纸多少个特点?
生:只能找到1个。
师:其他同学呢?
生:我能找到3个。
师:有没有更多的?
(5个、7个、10个)
师:他说能找到10个特点,你们相信吗?
生(一起说):不信。
师:但老师相信。他能找到10个特点。(教室顿时鸦雀无声)
[评:用估计这个活动,创设了具有挑战性的活动情景。一张白纸要观察出10个特点对三年级学生来说是有难度的,他们从来不曾尝试过,不相信反映出学生的诚实品格,产生怀疑,而萌生想试一试的动机。]
2.讨论
师:想想拿到白纸后要找到10个特点,准备怎么观察?用什么方法观察?
生:用手摸,用鼻子去闻气味、用眼睛去观察它、用放大镜……
师:你们的方法真多!
3.观察。
师:呆会儿我们就来比一比哪个组能找到白纸10个或者更多的特点,把观察到的特点简单、迅速的记录下来;我们以音乐为号,播放音乐,音乐停止后,给能观察到10个特点的小组加上小五星。组长拿出盖住的白纸。预备/开始。(学生每人一张用刚才讨论的方法观察一张白纸,相互的讨论,记录……音乐停止后,组长收好材料,有两个小组举手示意找出了10个特点,老师给加上五星鼓励)
[评:观察活动中依靠任务找出一张白纸10个特点,促使学生思维要参与活动——用什么方法观察,才能观察出10个特点。
组织交流活动前让组长收好材料盖在盘子里,这样对材料进行有效的控制,让学生暂时脱离材料。使得学生的注意力得以有效的转移到交流活动中来。]
4.交流。
师:请其中的一个小组的代表拿着记录上台汇报。
生:这张白纸是四边形、白色、薄、特别软、很清香、很透明、滑折叠后有皱纹、轻。
师:几点啦?(问听的同学)
生:9点。
生:折后是凹凸不平的。
师:其他小组有没有补充?
生:用放大镜看有很多小孔。
生:有影子。
师:现在我们已经找到了多少点?
生:12点,(还有很多同学在举手想说白纸的特点)
师:想不到一张普通的白纸竟有这么多的特点,看来只要你动脑筋想办法去观察,就能发现纸更多的秘密。
[评:在学生交流活动中反映出:只要综合运用自己的感官想办法去观察,是能够发现白纸10个或者更多的特点。交流中出现白纸是很透明的这一观察结果,与白纸有影子是矛盾的。反映出学生对透明的表述不明确,老师可以及时提出来加以引导比如追问他一句:很透明是怎么发现的?用什么词记录你的观察结果比较恰当。]
三、两张纸的观察
1.讨论:
师: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各种各样的纸,出示一张牛皮纸,如果我把它发给你,就两种纸啦,拿到两种纸你又想观察什么呢?
生:把这两种纸比较一下?
师:比较它们的什么呢?
生:比较不同点。
师:大家想不想比较不同特点?
生:想
师:我们就来看哪个小组能比较出这两种纸更多的不同特点?
[评:这里老师利用材料的暗示作用,巧妙的将研究的问题缩小,并传递给学生,让学生根据这些条件作可行性判断后提出问题,老师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的权利,使学生很短的时间里找到下一步想研究的问题和研究问题的方法。教师顺着学生的思路引导学生展开两张纸的比较活动充分体现出教师“平等中的首席”这一角色定位。]
2.观察:
师:组长拿出抽屉里的牛皮纸,准备/观察(播放音乐:学生每人一张牛皮纸,闻、摸、看折的方式观察,老师发记录表,每组有一名记录员做记录)
3.交流:
(师请一个组的代表拿上记录表放在实物展台上汇报)
生:白纸比牛皮纸要小一些,白纸是滑的,牛皮纸有一面是滑的有一面是粗糙的;白纸很白,牛皮纸是黄色的;白纸投放的影子浅,牛皮纸投放的影子深;白纸撕开以后有毛,而牛皮纸没有毛;白纸是透明的,牛皮纸不透明;白纸比牛皮纸要厚。(师用简洁的字,记录学生的发现)
师:有没有补充的?
生:白纸没有黑点。
生:白纸轻牛皮纸重。
4.质疑:
师:下面听的同学对前面的发言有没有不同的意见?
生:牛皮纸的气味不一样,白纸是凹凸不平的?
生:两种纸厚薄都是一样薄。
生:牛皮纸厚。(有不同意见)
师:其他同学你们赞成哪种意见,举手表决,(不能说明厚薄的问题)
师:到底哪种说法是正确的?你们是用什么方法观察出纸的厚薄?
生:摸的。
师:有没有更准确的方法?
生:看、按在桌面比较。
师:还有没有更准确的方法。
生:用尺子量。
师:怎么量纸的厚薄?(方法解决了下课后去量)
[评:在交流活动中,学生对纸的厚薄问题争议时:老师采用让学生举手表决的方式,使更多学生开始关注这两个学生争议的问题——到底哪张纸厚?卷入到怎么比较纸的厚薄这一活动中来,一起想办法解决问题。]
四、观察纸纤维
师:你们对这个发现有没有意见?(师指着有毛的记录问)
生:牛皮纸一面有毛,白纸两面都有毛。
生:牛皮纸一面只有很少一点毛,白纸根本没有毛。(学生有争议)
生:我们是撕开以后才有毛的。(刚才发言的学生补充)
师:到底有没有毛呢?想不想知道?(学生一起说想)
师:刚才她说他们是怎样发现的?
生:撕开。
师:可不可以撕一下(可以)预备/开始
[评:当学生不能敏锐的发现有争议的观点时,而这一个观点对下一步的教学活动的展开具有很重要的作用,老师就采用指着有毛的记录问:你们对这个发现有没有意见?这样来挑出矛盾,有效的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对两张纸纤维的观察活动中来。]
1.观察两张纸的纤维:
(师分发放大镜学生观察,学生发现以后很快就举手想说自己的发现)
师:一起说发现了什么?(有毛)
师:看来有时从表面能不能完全认识物体,还得从物体内部去观察。
生:白纸两边毛的颜色是一样的;牛皮纸这边毛的颜色深一些,这边毛的颜色要淡一些。
师:人们把你们看到的毛取个名字叫纤维。现在我们知道了牛皮纸和白纸里面都有什么?(纤维)
2.观察更多的纸纤维
生:因为这两张纸都有纤维,其它纸一定会有毛。
生:我认为有的纸有纤维,有的纸没有纤维。
师:为什么呢?(两位同学举手有不同意见,但又说不出原因)
生:我觉得白纸和牛皮纸薄,所有的纸都是利用白纸加工形成的,应该都有毛的。
师:想不想知道其它的纸有没有纤维?用什么方法才能知道(用观察)
师:想得到各种纸去观察的,先要提出自己对观察纤维有什么问题或猜想?生提问:纤维是什么做的?为什么这个毛叫纤维?纤维可以做什么?纤维从哪里来的?纤维里边的细胞结构是怎么样的?纸里面为什么要有纤维?我、我还有很多关于纤维的问题……)
师:拿到纸的小组开始观察更多纸的纤维(学生把纸撕开用放大镜仔细的观察,比较,诶。都有呐!学生惊叹的说,纷纷举手,有纤维……)
师:还有没有其他发现?
生:硬纸板的纤维要多一些;
生:我认为每张纸的纤维都有点不同。
生:我的天呐!报纸纤维很多;
生:我觉得如果纸厚一点,纤维就更多。
师:这些观察发现说明了什么?
生:颜色不同的纸,纤维的颜色不一样。
生:说明纸是由纤维组成的。
[评:观察纸纤维这两个活动,极大的激发起学生对纸观察的欲望。成功的引导学生从关注纸的外部特征到纸内部本质特征纤维的观察,使学生获得对纸共同特征的认识。拓宽课程内容领域。
不局限于书本活动的学习,引导学生更多的介入到生活中各种纸纤维的观察比较,在观察实践中获得直接的经验与体验,生动活泼地进行探究学习。]
科学课一年级下册教案三篇.doc正在阅读:
[小学一年级上册科学课教案人教版]科学课一年级下册教案三篇09-28
2017年湖南岳阳汨罗市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公告【156名】01-25
关于生活的励志格言警句集锦09-30
初中想象作文:大熊猫自述07-27
如何保护大熊猫的英语作文大学_如何保护大熊猫的英语作文10-11
大熊猫作文500字11-27
大熊猫作文500字06-17
高中作文素材成语典故大全:覆水难收05-09
大熊猫作文300字12-05
大熊猫作文500字07-11
每日问候早安心语|早上关心问候语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