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上册科学第一课教案,小学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范文三篇

副标题:小学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范文三篇

时间:2022-02-24 16:54:14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教案# 导语】科学是使主观认识符合客观实际(客观事物的本来面貌,包括真实的联系与变化的规律。)和创造符合主观认识的客观实际(事物、条件、环境)的实践活动。®文档大全网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

大自然中的发现

  一、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认识物品的特征。初步感知自然界的物品分为有生命和无生命的。

  2.科学探究:培养观察、比较、分类能力。

  3.科学态度:细致观察,如实描述,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索自然的兴趣。

  4.STSE:爱护环境,不破坏环境,引导学生建立科学与技术的关联。

  二、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放大镜,塑料托盘,自己考察带回来的自然物品

  教师准备:实物投影

  三、教学时间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提问:1.观察物体,需要哪些感官参与?用感官观察时要注意些什么?

  2.达尔文是怎样考察大自然的?

  (二)新课学习

  1.观察自己采集的大自然的物品

  (1)学习使用放大镜

  教师首先演示怎样使用放大镜——手持镜柄,眼看镜片中的物象,调整镜片距离物体的远近,直至看到清晰放大的物象,然后学生练习。

  教师巡视指导并警示学生注意安全,例如“不要用放大镜对着太阳看,以烧伤眼睛”。

  (2)小组内分享自己带来的物品,讨论怎么观察每个物体(借助感官和工具)。

  (3)指导制订观察计划(包括观察时组内成员怎样分工,如何做观察记录)。

  (4)学生观察。

  2.给自己采集的大自然的物品分类

  (1)确定分类的标准(一分为二)

  (2)自行分类

  (3)展示分类结果,小组内交流,相互评价

  (4)扩大物品范围(由个人物品到全组物品)再次分类

  (5)继续扩大物品范围(由小组到全班)再次分类

  (6)发现问题:物品越多,一分为二的分类标准比较难找。

  (7)教师指导:将物品按照有生命和无生命划分。

  3.考察交流会

  (1)组内整理观察过程中产生的问题

  (2)全班交流,问题汇总

  (3)小结:在观察的基础上,我们可以提出与之相关的科学问题。科学家们就是这样不断地提出新的问题,不断地解决问题,使得科学不断进步的。

  4.拓展—来自大自然的艺术

  (1)教师展示叶画、石头拼图作品

  (2)学生创作

  (3)学生作品展示

  (三)整理材料,下课。

衣食住行的变化

  教学目标:

  1、通过文具自古至今的发展,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使学生体会到文具是随着人们的需要和科技的进步而不断发展的。

  2、每人能画出或说出一种新的文具的创造思想,自选材料制作一种不用木材的铅笔。

  重点:

  1、通过文具自古至今的发展,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使学生体会到文具是随着人们的需要和科技的进步而不断发展的。

  2、每人能画出或说出一种新的文具的创造思想,自选材料制作一种不用木材的铅笔。

  难点:

  每人能画出或说出一种新的文具的创造思想,自选材料制作一种不用木材的铅笔。

  教法:

  探究法、操作法

  课前准备:

  毛笔、墨、宣纸、计算笔、等各种各样的笔、白纸、普通纸、铅笔心、毛线、细线、布等。

  教学流程:

  了解纸和笔的发展了解带橡皮铅笔的发明过程设计一种新铅笔制作不用木材的铅笔

  教学过程:

  活动1:了解纸和笔的发展

  1、甲骨、竹简、宣纸、现代的纸

  2、羽毛笔、蘸水笔、钢笔、铅笔、自动铅笔、

  3、各种橡皮、涂改液、涂改笔

  活动2:带橡皮铅笔的发明过程

  1、在活动1的基础上的谈话

  2、看课文中关于带橡皮的铅笔发明的图

  3、讨论:我们周围的哪些物品可能是像带橡皮的铅笔这样发明的?

  活动3:设计制作新文具

  1、根据自己的需要设计一种新的文具,画在书上。

  2、制作一只不用木材的铅笔。

  课后小结:

  通过学习,学生们了解了纸和笔的发展,在制作“新铅笔”的活动中,培养了学生们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

身边的植物

  教学目标:

  一、科学知识

  1、能说出周围常见植物的名称。

  2、能说出草、树等都是植物。

  二、科学探究

  1、初步感知科学探究需要制订计划。

  2、能用语言描述观察到的现象。

  3、能简要讲述探究过程与结论,并与同学讨论与交流。

  4、能对本课的学习进行反思与评价。

  三、科学态度

  1、能对常见花草树木的外部形态及用途表现出探究兴趣。

  2、能如实描述观察到的植物。

  3、能从多个角度认识植物与人类的关系。

  4、愿意倾听、分享他人信息;乐于表达,讲述自己的观点;能按要求进行合作学习。

  四、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1、了解植物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

  2、在认识植物、利用植物的时候,一定要爱护植物,保护植物资源的繁盛。

  教师准备

  1、教师要提前进行实地考察,选择校园内植物茂盛的场地,以便让学生进行活动观察。

  2、除了课本以外的相关植物图片与视频。

  学生准备: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笔

  教学过程:

  一、情境与问题

  教师出示校园情境园。

  这是我们的校园的一角,大家仔细观察,看看你都发现了哪些植物?

  “校园里还有哪些植物呢?我们一起去找找吧!”带领学生走进校园,去寻找。

  二、探究与发现

  1、制订计划。老师引领,我们去哪里寻找呢,需要带些什么呢,怎样观察呢?小组成员怎么分工呢,注意什么呢?大家一起商量。

  准备好活动手册,四人一组进行活动,活动方式是用感官或工具观察。观察时要注意安全。不了解的植物不要用手摸,以免划伤自己,更不要随便尝。要爱护植物,不拔起植物,不采摘植物,不伤害植物。观察中要记住自己找到的植物名称。

  2、搜集证据。活动发现什么问题,可以记下来,

  3、处理信息,科学活动手册第六页给出了记录表格,植物的名称可以写字,也可以贴画,贴照片。然后打对勾。

  4、表达与交流。观察活动结束后,全班汇报交流和研讨活动。

  5、得出结论。我们身边有许多植物,草、树等都是植物。

  6、反思评价。大家说一说,你表现怎么样,也可以说一说别的同学怎么样。

  三、应用与拓展

  同学们,我们身边有这么多的植物,那植物与我们的生活有哪些联系呢?

  大家先交流一下,然后全班交流。然后记录到活动手册中。

  

小学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范文三篇.doc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VoI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