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流动的画怎么画_小学二年级语文《流动的画》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副标题:小学二年级语文《流动的画》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时间:2021-07-24 11:34:37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二年级# 导语】流动的画》是北师大版教材第三册第四单元中的一首诗歌。它是一首充满了款款深情,又蕴藏着浓浓童趣的小诗。以下是©文档大全网整理的小学二年级语文《流动的画》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一】小学二年级语文《流动的画》原文

  呜——

  火车开啦!

  妈妈说:“快看哪,

  窗外有一幅流动的画!”

  啊,真的!

  小河弯弯曲曲,

  山腰飘着白纱。

  汽车往来穿梭,

  路边开满鲜花。

  水库好似明镜,

  山坡点点人家……

  我连忙打开画板,

  边吃橘子边画。

  正要把橘皮扔出窗外,

  我忽然看见―――

  “哦,妈妈,我知道啦!”

  窗外是祖国的画,

  千万不能弄脏它!“

  妈妈听了点头,

  微笑浮上脸颊:

  “祖国的画中,

  还有个懂事的娃娃!”

【篇二】小学二年级语文《流动的画》教案

  教材简介:

  这首儿歌主要讲"我"坐在火车的车窗边看到窗外的风景随着火车开动而"动"起来,更加美丽,禁不住发出赞叹,并且在妈妈的帮助下以实际行动爱护它的事。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2、认识12个生字,学会9个生字。

  3、练习有语气的朗读课文。

  一、图片激趣,谈话导入。

  1、展示:学生展示课前收集的祖国风光图片。

  2、谈话:同学们,你们坐过汽车吗?透过车窗你观赏到什么样的景物?这些景物给你什么样的感受?有位小朋友把他在为车的车窗上看到的景物称为“流动的画”,你知道为什么吗?今天咱们就来学习“流动的画”这一课。板书课题,生齐读。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录音范读。

  2、生自读,标出生字新词。

  3、同桌一起想办法认识生字新词(上下文猜字词、看拼音认读、听老师、同学读等)并齐读。

  4、同桌齐读课文。

  5、师范读,请学生认真听,并尝试读。

  三、认读新词,自学生字。

  过渡:刚雨咱们和这首诗歌见了几面,跟着书里的小朋友洋洋去看"流动的画",洋洋想想考考大家,看看你们能不能认出这首诗里的新词和生字,有兴趣接受考验吗?

  1、读词语。教师出示词语:山腰、白纱、鲜花、好似、扔出、忽然、知道、弄脏、浮出、脸颊,指名读,说说读准字音要注意什么。小老师领读。

  2、读生字:同学们,你们经住了洋洋的考验,现在咱们来做个游戏吧。一名学生拿卡片随机考同学。

  四、再读诗歌,感悟诗意。

  过渡:同学们真棒,一个个难关都被你们攻克了。我们已经认识了这课的生字新词,现在肯定能把这首诗歌读得更好了,有信心吗?

  1、生读诗歌

  2、谈话:读了这首诗歌,你有什么话想说?(如请学生质疑问难、说说读后所知所感等。)

  3、学生互问互答。(学生没说到的,老师适当给予补充。)

  (1)"穿梭":织布的梭子来回活动,在本诗中形容汔车来往频繁。

  (2)我和妈妈坐在车上看到了哪些景物?(指导学生看插图,我和妈妈在车上看到了小河、山、汔车、鲜花、水库)

  (3)师范说:我看到了(弯弯曲曲)的小河,并板书。你能像老师这样说说其它的景物吗?根据学生所说的板书。如(美丽)的鲜花、(透明)的白纱、(往来穿梭)的汔车、(明镜似的)水库等。

  (4)"流动的画"指什么呢?

  (5)为什么妈妈说我是个懂事的孩子呢?

  小组讨论并发言。

  4、生再读诗歌,要求尝试读出妈妈和孩子说话的语气。

  5、师范读。

  6、分组比赛读。

  五、分析字形,自学写字。

  1、出示本课要求写的字:流、往、似、扔、忽然、道、弄、脸

  2、出示自学提示

  (1)读一读字音。

  (2)说一说记法:从结构、加偏旁、部分相加、想象记忆等方面帮助识记。

  (3)提一提该注意的地方。

  (4)找一找朋友。

  3、反馈自学情况。

  4、流:注意右上方是"亡"加一点。往:住加一撇。扔:乃的笔顺是:撇、横折折弯钩。忽:勿不能加点。

  学生书写,老师巡视指导。

  六、拓展教学,总结本课。

  1、洋洋看到祖国美丽的风景:小河弯弯曲曲,山腰飘着白纱,汔车往来穿梭,路边开满鲜花。水库好似明镜,山坡点点人家。你还会看到什么?能像洋洋那样做个小诗人,也试着说说吗?

  2、总结:今天洋洋带咱们学习了"流动的画"这一课,你有什么收获?

【篇三】小学二年级语文《流动的画》教学反思

  《流动的画》是北师大版教材第三册第四单元中的一首诗歌。它是一首充满了款款深情,又蕴藏着浓浓童趣的小诗。诗中,“我”坐在车窗边观赏祖国大地,美丽的“画”是流动的,“我”的情感也随之灵动!——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热爱流动的画,热爱祖国。诗歌文质兼美,语言形象生动,读起来琅琅上口,很适合儿童欣赏和朗读。反思这堂课,我感觉以下方面做得比较好:

  (一)回忆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与课文内容相互补充,丰富课堂信息量。祖国的美体现在什么地方?从哪些地方可以直接感受到祖国山河之美?如果只靠课文中提供的几个句子,描写的小溪、群山、村庄,这些还不能足以表现山河之美,从含蓄凝练的语言中要体会出丰富生动的美感,需要学生有良好的语言感受与想象能力,但对于语文素养相对薄弱的低年级学生而言,通过几个跳跃的句式就能对诗歌所要表达的意境之美有较深刻的体验,显然是不现实的。为了让学生丰厚的表象作为美感的支撑,教师导入新课时,让学生回忆自己曾经到过祖国哪些风景名胜,把给自己留下较深印象的风景名胜介绍给大家听,为进一步理解诗歌内涵奠定了基础,当然也为丰富与充实省略号所省略的内容,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二)创造性运用评价,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恰当的评价,可以让学生反观自己的学习活动,对自己的学习活动有一个恰如其分的认识,从而有效地调整与矫正自己的学习行为。在处理“小河弯弯曲曲,山腰飘着白纱,汽车往来穿梭,路边开满鲜花,水库好似明镜,山坡点点人家……”这几句描写祖国美好河山的语句时,我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进行理解和品读,学生的表现非常棒。如“路边开满鲜花”一句,有的孩子注重了“开满”,有的孩子注重“鲜花”,无论他们读得怎样,这至少是他们自己的理解,因此我及时给予鼓励,评价语“你的朗读让我闻到了花的芬芳”等温馨的话语,提高了孩子阅读的积极性,使他们感受到阅读的快乐。

  (三)珍视学生个性化体验,用多种手法表达学生的独特感受。《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当学生拥有独特的感受时,教师应该让学生用他们喜爱与擅长的方式予以表达。学完课文后,学生也积累了较强烈的感受,给学生一个表达的机会,你准备用什么方式来表达你热爱祖国的感情呢?学生们答道“用绘画”“用写诗”还可以“用歌唱”,还可以“用舞蹈”,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但表达的主题却是相同的,学习变得轻松又自由。

  (四)重语文能力的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对祖国的热爱,对美的憧憬,这些是课文所蕴含的人文性因素,但并不排斥语文能力的扎实培养,本教学中关于识字写字,把形近字、易读错的字进行分析比较,强化特点,注重运用,在实际的语境中理解与记忆需要掌握的生字词。

  这堂课中,我做了充分的准备,但还存在不足之处:在课堂上,我虽比较注重加强朗读指导,引导学生通过想象与感悟体会诗歌的内容和情感,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来再现诗歌情境,但在具体教学中,对后进生的表现欠缺耐心与指导。这些将是我以后要努力的重要内容。

小学二年级语文《流动的画》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doc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03j.html

微信扫码分享

下载全文
搜索大全
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