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知识目标
1、理解速度的概念。知道速度是表示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知道它的定义、公式、符号和单位,知道它是矢量。
2、理解平均速度,知道瞬时速度的概念。
3、知道速度和速率以及它们的区别。
二、能力目标
1、比值定义法是物理学中经常采用的方法,学生在学生过程中掌握用物理工具描述物理量之间的关系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抽象思维能力。
三、德育目标
由简单的问题逐步把思维迁移到复杂方向,培养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由简单到复杂。
教学重点
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的概念及其区别
教学难点
怎样由平均速度引出瞬时速度
教学方法
类比推理法
教学用具
有关物理知识的投影片
课时安排
1课时
1.使学生了解大气的受热过程,理解地面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
2.了解大气运动的能量来源、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
3.使学生要会叙述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理解地表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理解水平气压梯度力是风形成的原动力和直接原因。
4.使学生了解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近地面摩擦力对大气水平运动的影响,理解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大气环流的形成。
5.在等压线图上表示实际大气中的风向。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绘图能力,提高综合分析问题以及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学生要会运用简单的等压线分布图,分析、判断风向。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的观察力、推理和空间想象能力得到发展。
三、德育目标
1.培养学生勇于探索、不怕困难的心理品质,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
2.使学生认识大气运动与人们生活和生产活动的关系,明确人类活动应如何趋利避害。
3.能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服务于社会。
【教学重点】
1.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2.大气运动的基本形式及大气水平运动的几种作用力。
【教学难点】
1.热力环流的动态过程引起的等压面的弯曲方向。
2.影响大气水平运动的“三力”及其作用下的风向。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具设计】
投影仪、投影片、多媒体、海平面气压场分布挂图、板图、纸箭头
【知识】:说明细胞的分化(理解水平)
举例说明细胞的全能性(理解水平)
【技能】:收集有关干细胞研究进展和应用的资料
【情感与态度】:探讨干细胞技术带来的社会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细胞分化的概念和意义、细胞全能性的概念;难点-细胞分化的机理、细胞全能性的概念及实例。
三、教学用具:
ppt幻灯片、有关植物组织培养的视频片断。
四、教学过程:
(一)引入及细胞分化的概念通过复习有丝XX的意义——保持了遗传的稳定性。提出问题:有丝XX后产生的两个子细胞应该在形态结构上相同的,但事实上呢?例如组成人体的所有细胞,都是由一个受精卵进行有丝XX产生的,这些细胞的形态结构都一样吗?展示人体不同形态的细胞。
引出细胞分化的概念,可以用板画的形式解释细胞分化的动态过程。强调细胞分化的稳定性和分化的基础。思考老师的问题,根据初中学习过的内容和实际的生活经验作出回答。再在老师的引导下,说出同一生物体内不同形态结构细胞的例子。
(二)细胞分化的意义与机理利用反向思维法,提出问题:如果组成多细胞生物的那些细胞形态结构功能都是一样的,会出现怎么样的现象呢?引出细胞分化的意义:是个体发育的基础。
提出问题,细胞核是细胞的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那么组成生物体的细胞中的遗传物质是否一样?如果是一样的话,为什么这些细胞会出现这样的差异呢?解释细胞分化在分子水平上的原因。思考、讨论问题,作出回答:生物体各部分不出现功能的分化,生命活动的效率低
思考问题,作出回应
(三)细胞的全能性提出问题,既然分化后的细胞内遗传物质和受精卵是一样的,受精卵能XX发育为一个个体,那分化后的细胞可以吗?讲述斯图尔德所做的植物组织培养实验,证明植物细胞的全能性。引出细胞全能性的概念
动物细胞全能性的表现:目前只能体现出动物细胞的细胞核具有全能性。动物的干细胞概况。适当补充干细胞技术的研究前沿以及引起的社会问题。根据课外知识,对问题作出回应。
1、先展示各种文字—--陶器刻符、甲骨文、金文、竹简、帛书(让学生有一个感性认识)
2、关于这些文字,你想知道些什么呢?你对哪种文字最感兴趣呢?(让学生选择学习内容)
3、甲骨文:商朝的文字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称为甲骨文。今天的汉字就是从甲骨文发展来的,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
商周的青铜器上铸刻的文字叫金文
4、小结:随着书写工具的变化,字体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展示(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书法条幅,学生感受书法艺术美,陶冶了情操,同时对文字字体演变有了简要的了解)。可见,随着时代的发展,文字字体在进行不断的演变,向着简明、快捷的方向发展。
汉字形声表意,历经千年而不衰,成为维持和联结我们中华民族的根。希望同学们热爱我们的汉字,并写好汉字好吗?
(这种形象直观的教学能发挥多种教育功能,既可以使学生清晰掌握我国汉字的早期演化过程,也可以通过了解造字方法增强学生准确运用汉字的本领,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更能够培养学生观察和归纳问题的能力。)
[过渡:随着对天象的观察,我国的历法发展起来。]
二、向学生展示网上的资料)
(1)什么叫历法?
(2)夏朝的历法的发明、商朝历法的特点、战国24节气从生活入手,让学生了解历法和24节气,并让学生深入思考他们的作用。让学生课下继续搜集24节气的谚语。
三、扁鹊
⑴名医扁鹊,望、闻、问、切四诊法
⑵补充扁鹊的资料,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和运用资料的能力
四、屈原
诗歌赏析,体会屈原的思想感情,并从中受到启迪。
(说明:《离骚》是屈原被流放后用诗歌形式写成的自叙传,是中国古典文学中最长的抒情诗。表达了崇高炽热的热爱祖国和人民的激情。同时通过阅读和分析《离骚》,教育学生认识学习两千多年前的屈原忧国忧民、高洁耿介的崇高品德和为追求理想顽强奋斗的精神。)
五、战国时期盛行钟鼓之乐
提供一些资料供学生了解。
六、整合知识:纲要知识图(可让学生自己画,小组互相交流)
七、总结认识:(总结出今天的收获,并引导学生继续探究)
1、通过学习这些知识,你还有哪些想进一步了解?你打算怎样继续去了解呢?
2、对于这些知识,你还能用其他形式表现出来吗?
3、约定:把自己探究的成果互相交流和展示。
1.知识目标
(1)识记货币的本质和基本职能,价格、纸币、常用的信用工具、外汇和汇率的含义。
(2)理解物物交换的困难和货币产生的必然性。
(3)初步运用所学知识,联系现实生活中人们对货币的看法,说明应当如何正确对待金钱。
(4)运用初步掌握的信用工具的知识,联系实际谈谈信用工具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作用。
2.能力目标
(1)通过梳理货币产生的历史,剖析货币产生的必然性,培养学生的比较、归纳能力。
(2)通过从具体生活现象分析货币的本质和职能,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3)通过对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现象分析,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运用基本原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理解货币的本质和作用,使学生逐步形成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的商品货币观念,理性看待金钱的力量,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二、教学内容和课时安排
教学内容:第一课神奇的货币
课时安排:3~4课时
知识结构: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货币的本质及其基本职能;纸币。
教学难点:货币的本质;纸币和货币的区别;外汇和汇率。
正在阅读:
高一上册教案(物理地理生物历史政治)05-09
2019下半年重庆幼儿教师资格证报名入口【已开通】03-05
中国人民银行校园招聘2021年招聘报名入口_2017年度中国人民银行校园招聘报名入口07-14
带着微笑出发作文400字12-04
云南红河2020年4月自考报名时间:2月18日-28日02-04
2017全国执业医师助理资格考试报名时间07-09
2018下半年河北翻译资格笔译成绩查询入口【已开通】09-16
多彩的活动作文600字六年级万圣节_六年级学生写万圣节的作文500字12-22
学校2018年团支部工作计划【三篇】06-10
幼儿园教师个人工作述职报告-新教师个人工作述职报告08-17
小学三年级读后感作文100字(五篇)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