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 导语】教学设计是提高学习者获得知识、技能的效率和兴趣的技术过程。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以下是®文档大全网整理的相关资料,望对您有所帮助。
【篇一】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人、火、文、六”4个字。认识两个偏旁“忄”、“凵 ”。
2、了解“远”和“近”,“有”和“无”,“来”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词。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这首诗讲的是一幅山水画。激发热爱自然和喜爱朗读古诗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和练习朗读。难点是了解诗意。
【教学准备】
学生到风景优美的地方去游览,让他们看看山、水、花、鸟,亲身厂家大自然的美丽。一幅山水画,认字卡片及相关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认识11个生字,会写“人、火”2个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这首诗讲的是一幅山水画。并能熟读成诵。
〖教学过程
一、指导看图
1、激趣:老师带来一样东西,请大家先闭上眼睛,等我数到三下再睁开眼睛。(教师边数数,边贴出图画,准备给学生一个惊喜)
2、指导整体观察图画,学生自由说说第一眼看到这幅画的感受。
3、指导学生按从远到近的顺序,说说图上画了什么。教师相机板书:山、水、花、鸟。
二、学习课文
1、谈话:刚才我们欣赏了美丽的山水画,现在来学一首古诗吧!
2、指导熟读诗句:
⑴ 学生借助汉语拼音练习读准字音。
⑵ 指名读诗句。师生共同正音,重点指导读准:“远、近、春”、“惊、听、声”、“色”等前后鼻韵母和平、翘舌音的生字。
3、理解诗句:
⑴ 四人小组交流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
⑵ 猜谜:这是一首谜语诗,请大家猜猜谜底。(板书课题:画)
⑶ 结合图说说自己是怎么猜出来的。
4、朗读古诗:
⑴ 师配示范读。学生闭上眼边倾听边在脑海中展现画面。
⑵ 指导朗读,读出古诗的韵味。
背诵诗文:
教师说诗意,学生说诗句。
依据板书,自己练背,同桌互查。
指名背诵,齐背。
5、识字:
⑴ 读准字音,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
⑵ 记忆字形,小组讨论:你认识哪些字?是怎么认识的?用了哪些好办法?
用熟字形记忆“人”和“无”;区别“人”与“八”“入”、“无”与“天”音形义。
用熟字加笔画记“来”。
鼓励学生自己想办法认记“看”和“惊”,认识新偏旁“忄”。
用熟字和偏旁的方法记。启发学生发现“还、远、近”都是半包围结构,“之”旁里面都是熟字。
比较“远”和“近”、“近”和“听”的字形。
6、写字:
⑴ 观察生字“人、火”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指导学生按笔顺先书空后练写。
⑵ 展评。
7、实践活动。回家找谜语,开展谜语竞猜活动。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复习学过的生字,会在田字各中写“文”“六”两字。了解“远”和“近”,“有”和“无”,“来”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词。创设情境,领会诗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开火车认读“惊、无、近、来、还、人”。
2、读句子找生字朋友,在具体语境中,巩固识记部分生字。如:
⑴ 春雨细细地下,远山变成了绿色。
⑵ 我听见小学生在大声读书。
⑶ 指名背诵课文。
二、学习诗句中的几对反义词
1、理解“远”和“近”:
⑴ 出示“远”和“近”两个词,让学生指着图,说说谁在“远处”,谁在“近处”。
⑵ 用“远”和“近”口头造句,在语境中理解词义。
如:谁离老师远,谁离老师近;谁家离学校远,谁家离学校近。
2、出示诗中另外几组反义词,让学生找。
3、师生对说反义词,或同桌互说反义词。
4、说说生活中你还认识了哪些反义词。
5、做游戏:把“我会说”中六对反义词做成头饰,给学生戴在头上,在“找朋友”的音乐伴奏下,做找朋友的游戏。
三、写字
1、观察“文”与“火”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指导学生按笔顺选书空后练写。
3、展评,
四、创设情境
1、指名一位学生扮演小诗人,先站在教室后,一边看画面上的山,一边说“远看山有色,这山上一片翠绿,真美啊!”又走近图画,一边听一边说:“近听水无声,画上的流水一点声音也没有。”。小诗人指着画上的花说:“春天过去了,花还在盛开。”他又做赶鸟的动作,大家一齐说:“人来鸟不惊。”
2、多请几名学生上台表演并评议。
【板书设计】
画
远看山有色,山 有──无
静听水无声。水
春去花还在,花 去──来
人来鸟不惊。鸟
【篇二】
这一学期我担任一年级2班数学课的教学任务。学生在幼儿园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养成不够好。刚跨入小学,对学校的一切都感到陌生和不适应,但他们天真、活泼,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塑性强。所以这一学期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工作重心,要让每个学生顺利地完成本学期的学习任务。
二、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准备课:数一数,比多少;位置:上、下、前后、左右;1-5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一);6-10各数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各数的认识 ;数学乐园;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总复习。
2、教材编写特点:
(1)根据《标准》调整教学内容,为学生学习数学提供更丰富的知识。
(2)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己有经验和知识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
(3)认数与计算相结合、穿插教学,是学生逐步形成数概念,达到计算熟练。
(4)重视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初步建立数感。
(5)计算教学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6)直观认识立体和平面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7)安排“用数学”的内容,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8)安排实践活动,是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9)体现教学方法的开放性、创造性,为教师组织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
三 、教学目标
(一)知识方面。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
(二)能力方面。
1、在学习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学生具有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能力
2、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合情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初步的数感、符号感和初步的数学思想。
4、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
1、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2、养成认真完成作业、书写工整的良好习惯。
3、培养正确的审美观、价值观与人生观等。
四、教学措施。
1、努力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2、尽量注意创设的情境为探索数学问题提供丰富的素材或信息。帮助学生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3、时常注意强调学生认真做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的习惯。
4、课堂教学与家庭教学实践相结合。
五、教学进度。
1、准备课 4课时;
2、位置 6课时;
3、1—5的认识和加减法 10课时;
4、认识图形 (一) 3课时;
5、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15课时;
6 、1—20各数的认识 10课时
7、认识钟表 3课时
8、20以内的进位加法; 20课时;
9总复习 10课时
【篇三】
正在阅读:
关于小学一年级上册的教学设计整理10-10
2022年元旦微信祝福语09-12
英文版介绍信模板推荐06-20
读《平凡的世界》有感800字高中_初中读《平凡的世界》有感05-14
2019年吉林成人学位英语准考证打印时间及入口【考试前1周】10-20
愧疚的第一名作文600字09-01
加拿大安省雇主担保移民费用步骤_加拿大安省雇主担保移民介绍10-25
邯郸2021中考总分多少 各科都是多少分-2021河北邯郸中考总分包括什么07-14
小学生愚人节作文600字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