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 导语】修辞手法是为提高表达效果,用于各种文章或应用文,在语言写作时表达方法的集合。修辞手法一共有63大类,78小类。通过修饰、调整语句,运用特定的表达形式以提高语言表达作用的方式。以下是®文档大全网整理的相关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篇一】
矛盾句法,即一句话同时出现两种相反意义的词语。
例1:关心败草里的鲜花。
【朱自清春】
例2: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王籍入若邪溪诗】
例3:黑轮装出了像哭的笑脸,让人看了好不心疼。
顶针
也叫顶真,它是用上文结尾的词语作下文的开头,使语句递接紧凑而生动畅达的一种修辞方法。
就好像我们经常玩儿的一种游戏“成语接龙“一样,下一个词的第一个字是第一个词的最后一个字!
仿词
更换现成词中的某个语素,临时造出新的词,以表达风趣、幽默等效果的修辞手法。
如:
(1)都江堰市拍卖超标“官宅”。
(2)搞四个现代化,不懂科学技术就要成为科盲。
移就
将描写甲事物的词语直接用来描写乙事物的修辞方式。
这种修辞格的最常见形式是体词性偏正短语,
如(1)、(2)
(1)我将深味这非人间的浓黑的悲凉。
(2)甜甜的声音让奶奶心里乐开了花。
另外一种形式是谓词性结构,
如:(3)、(4)
(3)秋天的黄昏,晚霞烧红了西方的天空。
(4)建筑也是新式,简截不罗嗦,痛快之至。
【篇二】
将两个相对或相反的事物,或同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使它们互相衬托,相得益彰的修辞手法。
例如:
(1)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2)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双关
让词句具有表面上一个意义实则表达另外一个意义的修辞方式。
比如:
(1)夜正长,路也正长,我不如忘却,不说的好罢。
(2)旗杆上插鸡毛,好的掸子(胆子)!
注意:双关与歧义不同。双关是一种表达技巧,是有意地在表面上表达一种意思的时候,暗地里还有另外一种意思,而后者才是表达者的真正用意。不过不能理解后一层意思的人,不影响理解这句话的字面意义。但歧义不同,它是表达者无意产生的一种消极现象,它所表达的两种意义存在于话语表面,而且这两个意义会让接受者无所适从。如果不是有特殊的目的(如欺骗等)的话,歧义是应该避免的。
拈连
在用乙对甲进行陈述或描述后,再将甲转移与本不能陈述或描述的丙进行组合的修辞手法,可用格式表述为:甲+乙→甲+丙。
例如:
(1)你别看我耳朵聋,可我的心不聋。
(2)这一锤没敲在钟上,却敲在俺的心上。
【篇三】
反问的特点也是“无疑而问”,用疑问句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思,以加强语气,增强表达效果,句末一般打问号,有的也可打感叹号。
反问的形式有两种:
(1)用肯定的形式表示否定。
例如:毛主席都是如此,我们还有什么可以骄傲的呢?
(2)用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
例如:“难道不是我们劳动群众创造了人类世界吗?”
设问
设问的特点:“无疑而问”。往往明知故问,自问自答或提出问题不需要确定答案。
目的:是强调问题,以引起人们注意,启发人们进行思考。
例如:白色的花含有什么色素呢?白色的花什么色素也没有。
又如:社会生产力有这样巨大的发展,劳动生产率有这样大幅度的提高,靠的是什么?最主要的是靠科学的力量、技术的力量。
整理给三年级学生的语文修辞方法解析.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