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3年重庆选调生面试热点素材甄选合集 篇一
20xx年12月17日,“20xx国民消费大会”在北京顺利举行,与会嘉宾在“国潮新消费,新崛起——文化自信释放新活力”的主题讨论环节中,就国潮新消费的发展机遇展开了探讨,并指出当前数字经济的发展就是一个契机,国潮消费已呈数字化趋势。借用数字化手段,能更好地挖掘消费品中的文化属性,助力文化传承,也能让企业与用户对话,推动文化产品的创新。
模拟示例:
当前,国潮消费正借助数字化手段焕发出新生机。如波司登联手阿里云合力打造数据中台助力新零售,元气森林借助数字化渠道获取消费者诉求,促进文化产品的研发。借用数字化手段,国潮消费越来越彰显出文化自信,对此,你怎么看?
参考解析:
1.表明态度。
数字化技术的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地便利,而国潮品牌也紧紧抓住了当前数字化这一契机,相关企业不断思考如何将国风、品牌和文化利用数字化手段进行融合创新,以创造出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国潮产品,这是一种有益的探索,值得推广。
2.国潮消费呈现数字化的原因。
(1)消费群体的年轻化。随着95后和00后逐渐成为消费主力,他们中绝大多数人都表示对传统文化感兴趣,喜爱追逐“国潮”,并且他们喜欢利用网络平台进行消费,因此借助数字化传播的东风,能够吸引年轻人对国潮品牌更多的关注和喜爱。
(2)利用数字化可以更加精准地定位用户需求。借助线上数据资源,能得到更加准确的消费者画像,并凭借这些数据进行新品开发、设计商品包装,更能够生产出满足消费者需求的文化产品。
3.国潮消费呈现数字化带来的意义。
(1)为消费者提供全新的体验。国潮消费将传统与现代消费方式有机融合,从线下走到线上,以新形式新表现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新生命,消费者可以体验不同场景的消费方式,满足个性化消费需求。
(2)促进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在国潮盛行之下,要想成功“圈粉”众多年轻消费者,就需要各大品牌积极拥抱国潮,不断创新,诠释好自己的品牌基因,努力探索如何借助数字化进行企业转型升级,以期在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3)助力文化传承,彰显文化自信。借用数字化手段,能更好的挖掘消费品中的文化属性,并传承好文化,使消费者对中国产品有更深刻的认识,展现中国文化力量,彰显文化自信。
4.国潮消费呈现数字化可能遇到的挑战。
技术平台不够成熟。由于数字技术是新的基础设施,目前技术平台不够成熟,在利用数字化手段时短期内可能能够达到效果,但后续技术创新如果跟不上,会影响整个国潮消费市场。
5.提出对策建议。
(1)打造数字化人才队伍。政府联合高校与企业进行数字化人才的培养,通过在学校设置数字化相关专业进行招生并培养,毕业后这批人才投入到企业进行实操深造,以打造一批批技术过硬的数字化人才队伍。
(2)搭建成熟的技术平台。由专业的人才探索数字化不同的应用场景,并发扬工匠精神,对目前已有的技术平台不断进行优化和调整,搭建成熟稳定的技术平台,给国潮消费提供坚实的基础。
(3)加强对国潮品牌的政策扶持。政府层面可以为国潮品牌提供一些政策的倾斜,如给予相关企业税收优惠,以鼓励国潮品牌利用数字化,深入挖掘自己的品牌文化基因,进行创新,促进他们研发并生产出更加优质的文化产品,以更好地向年轻一代讲好中国文化,说好中国故事。
2.2023年重庆选调生面试热点素材甄选合集 篇二
作为全国首批垃圾分类试点城市,某市垃圾分类试点已经17年。今年,按照某市市委、市政府的工作要求,要全面推行垃圾分类和垃圾不落地。近年来,随着垃圾分类宣导工作的推进,市民垃圾分类知晓率在提升。不过,近期,媒体对某市多个小区、街道、清洁楼进行调查发现,垃圾分类源头和中端环节依旧乱象很多。在垃圾分类的源头,街头上的分类垃圾桶很多,但是,市民在丢弃垃圾时很少分类;在小区内,分类垃圾桶大多成了摆设,垃圾基本上是被“揉”在一起。而在垃圾分类的中端,四面八方的垃圾运到清洁楼之后,不管是可回收或不可回收都堆在一起。
模拟示例:
当前,很多城市都推行了垃圾分类,但在一些地方,居民并不按照指示分类投放,虽然设置了标识明显的“厨余垃圾”“有害垃圾”等垃圾箱,垃圾随意丢弃的情况依然常见。对此,请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解析:
1.亮明观点,给予评价。
垃圾分类看似是小事,实则是一件事关全局、事关未来、事关民心的大事,我们必须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抓实抓出成效。对于题目中所述的现象必须要引起政府部门的深思,并且出台制度予以规范。
2.分析现象的危害。
(1)打击大家进行垃圾分类的积极性。市民把分类过的和没分类的混在一起,会让那些分类的市民寒心,久而久之之前分类的市民也不再分类。
(2)违背垃圾分类政策的初衷。市民把垃圾胡乱丢弃,会让可回收垃圾被污染,进而失去回收利用的价值,也无法达到垃圾分类的初衷。
(3)不利于打造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居民不按照指示丢弃垃圾本身就是一种浪费,政府花大力气去设置不同的垃圾箱无法得到有效利用,则又产生了新的浪费。
3.分析原因。
(1)居民分类意识仍然偏低。垃圾分类知晓度高达90%,但能够参与并比较准确完成分类的人群只占总数的20%左右,能长时间坚持的人更少。
(2)在我国推行垃圾分类的起步阶段。主要矛盾在于后端缺乏现代化、多样化的垃圾分类处理设施。即使部分居民做到了源头分类,环卫企业也做不到分类收集和分类运输,最终只能“殊途同归”。
(3)政府也缺乏垃圾分类顶层设计的进一步细化。在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回收、分类处理的各个环节没有给予相应的指导,明确各个环节主题责任。
4.提出对策。
(1)加强引导和宣传力度。既要增强市民的垃圾分类意识,又要普及垃圾分类知识。把垃圾分类的意义、垃圾分类的方法编成内容简明、通俗易懂、图文并茂的宣传资料,对居民进行环保意识和循环经济意识教育。
(2)强化部门主体职责。环卫部门要履行其主体职责,对环卫工人进行培训,同时采购符合标准的环卫车辆。环卫企业也要依据政府规定,分类处理垃圾,自觉接受群众和政府的监督,避免出现类似现象。
(3)科学规划,做好项目设计。省政府及相关部门做好城市垃圾分类处理的专项规划,统筹安排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建设项目,搞好顶层设计。
3.2023年重庆选调生面试热点素材甄选合集 篇三
面对着减排目标的压力,近日我国多个省份开始“限电”,一场强制性的“减排”风暴正在多地涌动,部分省区出现了限电、停电甚至关停等政策。据不完全统计,已经有2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出台了力度不等的停、限电措施,打破了企业原本的生产安排。
“拉闸限电”后各地也出现了诸如,“写字楼停电没电梯,需要爬三十层上班”“家门口路灯干脆就不开啦,黑乎乎一片”“中午吃饭却发现餐厅因停电关门歇业”“我们工厂开始开工一天休三天”的声音。
模拟示例:
为了实现2030年碳达峰的目标,辽宁、吉林、广东等多省相继发布了有关限电或有序用电的通知。对此,你怎么看?
参考解析:
1.概括提炼话题,给予评价。
各省所发布的不同程度的“限电令”,体现了我国对于生态环境的重视,说明了我国力争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坚定决心。但“拉闸限电”也不能一刀切,需要协调好民生保障与节能减排的关系。
2.“限电令”出台的原因。
(1)常态化阶段生产复苏导致用电量增大,短时间给能源供给造成负担,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2)原有供电能力有限,有些城市原本靠外来电力能基本满足需求,但一旦外来供电出现故障或者短缺,缺电问题必然产生。(3)响应国家节能减排,实现“双碳”目标,各地积极出台相应举措。
3.出台“限电令”的意义。
(1)减少环境污染。“限电令”的颁布实施能够节约用电量,从而减少煤炭资源的燃烧,减少由此产生的环境污染。
(2)倒逼企业转型升级。“限电令”主要限制主体为“双高”企业,即高耗能、高排放的企业,从而倒逼企业转型升级或直接淘汰落后产能,有利于企业长远发展。
(3)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通过控制电力的输出,减少煤炭能源消耗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来抑制高耗能行业因大量生产而导致的污染问题,这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有力的一步。
4.如何合理用电实现“碳达峰”。
(1)政府精准落实。首先政府应成立小组,走访各地中小企业,调研了解各企业情况;其次推行“清单”制度,分类指导推进有序用电工作,收集企业环保、安全生产等保底用电信息和个性化工艺用电等需求,形成需求及时反馈、有效解决的“闭环机制”;最后制订能耗预算方案以及制订科学精准的用电方案,加强对企业能耗日监测和周控制,确保能耗控制在指标以内。
(2)企业积极配合。首先积极响应国家政策,从大局观出发,做到自我升级。按照政策的清单做好人员排班轮休;其次精准检测工厂用电情况,设置三道用电检测线,确保不能超过红线;最后企业应调整生产方式,以绿色低碳为出发点,调整生产结构,尽快实现转型升级。
(3)大力发展新能源。加快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推动煤炭消费尽早达峰,大力发展新能源,加快建设全国用能权、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完善能源消费双控制度。
正在阅读:
2023年重庆选调生面试热点素材甄选合集02-10
2019优秀团员主要事迹02-05
五年级优秀写景作文|五年级写景作文:金松花园_600字12-01
2017年成人高考高起点数学文真题及答案(Word版)10-27
高三叙事作文800字大全|高三叙事作文:出门走一走_1000字07-14
美,就在我们身边作文700字01-25
2023年四川美术高考成绩查询系统入口网址:https://www.sceea.cn/01-13
2017中考作文素材:励志故事06-12
藏在风中的爱作文1000字08-03
同心协力作文800字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