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看不见的爱阅读及答案_小学三年级语文《看不见的爱》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副标题:小学三年级语文《看不见的爱》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时间:2021-07-25 02:17:40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三年级# 导语】《看不见的爱》这是一篇内容感人的文章,通过讲述了一位母亲陪孩子打弹弓的故事,赞扬了一位给予残疾孩子无私母爱的母亲,以及作者对母亲的赞美之情。以下是®文档大全网整理的小学三年级语文《看不见的爱》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一】小学三年级语文《看不见的爱》原文

  夏季的一个傍晚,天色很好。我出去散步,在一片空地上,看见一个十岁左右的小男孩儿和一位妇女。小男孩儿正用一只做得很粗糙的弹弓打一个立在地上、离他有七八米远的玻璃瓶。

  我站在小男孩儿身后不远的地方,看他打那瓶子。我还从没有见过弹弓打得这么差的孩子:他有时能把弹丸打偏一米,而且忽高忽低。那位妇女坐在草地上,安详地微笑着,不时地从一堆石子中捡起一颗,轻轻递到孩子手中。小男孩儿便把石子放在皮套里,打出去,然后再接过一颗。

  从那妇女的眼神中可以看出,她是孩子的母亲。

  小男孩儿很认真,屏住气,瞄了很久,才打出一弹。可我站在旁边都可以看出,他这一弹一定打不中,而他还在不停地打。

  我走上前去,对那母亲说:“让我教他怎样打,好吗?”

  小男孩儿停住了,但还是看着瓶子的方向。

  他母亲对我笑了笑。“谢谢,不用了!”她停顿了一下,望着孩子,悄声对我说,“他看不见。”

  我怔住了。

  半晌,我喃喃地说:“噢……对不起!但为什么?”

  “别的孩子都这么玩儿。”

  “呃……”我说,“可是他……怎么能打中呢?”

  “我告诉他,总会打中的。”母亲平静地说,“关键是他做了没有。”

  我沉默了。

  过了很久,小男孩儿打的频率逐渐慢了下来,他已经累了。

  他母亲并没有说什么,还是微笑着,很安详地捡着石子,只是递的节奏也慢了下来。

  我慢慢发现,在他母亲的提示下,小男孩儿打得很有规律:他打一弹,向一边移点儿,打一弹,再移点儿,然后再慢慢移回来。

  他只知道大致的方向啊!

  夜风轻轻袭来,蛐蛐在草丛中轻唱起来,天幕上已有了疏朗的星星。那由皮条发出的“噼啪”声和石子崩在地上的“砰砰”声仍在单调地重复着。对于小男孩儿来说,黑夜和白天并没有什么区别。

  又过了很久,夜色笼罩下来,我已看不清那瓶子的轮廓了。

  “看来今天他打不中了。”我想。犹豫了一下,我对他们说了声“再见”,便转身往回走去。

  走出不远,身后传来一声清脆的瓶子碎裂声。 

【篇二】小学三年级语文《看不见的爱》教案

  教学目标:

  1、在阅读中体会“安详”、“微笑着”等词语在句中的含义。

  2、理解感悟的基础上把握恰当的语速、语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找出母亲对孩子不同寻常的爱的有关语句,帮助学生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体会母亲执着、坚韧的爱。

  教学重点:

  结合具体的语句感受母亲对儿子的信任与支持,母爱的伟大。

  教学难点:

  通过对文中具体描写男孩和母亲的语句,来感受母亲无声而深沉的爱。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据题质疑

  1、认读生词。(开火车读,齐读。)

  师:我们先来认读几个词语,开火车读(读时可指名)。

  师:请大家再齐读一遍。

  2、揭示课题:(课件出示“爱”)

  师:看到这个“爱”字,你想到了什么?

  师:“爱”这个字能让我们想到许多的爱,这节课老师要带着大家走进“爱”的话题,一起来学习课文《看不见的爱》。齐读课题,再深情地读一遍。

  3、据题质疑:

  提问:看到这个题目,你感受最深的是哪个字?(爱)你最想了解的是什么?(学生质疑)

  二、听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配乐范读,提出听读要求:听老师的声音,用心感受一下课文,然后告诉老师文中主要写了几个人物?在他们身上发生了一个什么故事?

  2、范读后,师追问:刚才透过老师的声音,你都知道了什么?

  3、设置情境:老师这里有一个玻璃瓶,如果给你一把弹弓,让你站在教室的最后一排打这个玻璃瓶,你有把握打中吗?(学生根据自己的感知自由发言)那么如果换作是文中的盲孩子,你认为能打中吗?(不可能)

  三、细读品味,感悟理解

  1、自由读课文,找出描写小男孩打弹弓的语句。

  2、找到了吗?谁愿意读一读你找到的句子?(指名读)

  3、出示句子:老师把这几句话打在了大屏幕上,请大家自由读一读,你觉得他打得怎样?为什么?

  4、在这个盲童的身上你看到了什么?(毅力、坚持、锲而不舍、耐心、勇敢、有勇气、很自信……)

  四、深入体会,感悟母爱

  1、那么课文是通过什么方式来表示母爱的呢?请你找一找,哪些句子让你感动的?(能表示母爱的句子,自由说,老师出示这些句子。)

  2、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哪儿可以感受到母亲的这份爱,把这些句子找出来?(能表示母爱的句子,自由说,老师出示这些句子。)

  3、小组学习:

  出示句子:读一读下面的句子,说一说,为什么感动?

  4、品词品句,感悟中心:

  (1)那位妇女坐在草地上,从一堆石子中捡起一颗,轻轻递到孩子手中,安详地微笑着。

  母亲对孩子的爱很深。她的动作是那样轻,她的神情是那样慈祥,他期待着奇迹的发生。

  安详是怎样的面部表情?(慈祥、充满着爱意)既然孩子看不见母亲的神态,那么他是怎么感觉到母亲的慈爱?(轻轻,因为孩子看不见,只有从母亲轻柔的动作中感受爱。)你能读出母亲对孩子深深的爱意吗?(朗读指导)

  (2)她顿了一下,望着那孩子,轻轻地说,“他看不见。”

  理解“顿”(停顿),为什么她要“顿了一下”,(母亲对盲孩子十分怜爱,不太愿意让旁人知道孩子看不见的事实。)(犹豫,害怕刺伤孩子,伤害孩子的自尊心。),“轻轻”地说,用“轻轻”这个词表示母亲说话声很轻,为什么?指导朗读(读出母亲可怜孩子,无奈的情绪,怕刺伤孩子的心又怀着深深的爱意)。

  (3)“别的孩子都这么玩儿。”

  “别的孩子”指哪一种孩子?(正常的孩子,健康的孩子)母亲说这句话什么意思?(全世界的母亲都是一样,都希望孩子健康成长,跟其他孩子一样享受快乐的童年。)

  (4)“我告诉他,总会打中的。”母亲平静地说,“关键是他做了没有。”

  理解:总会打中的。(坚持不懈,不放弃。)

  什么情况下,母亲会说这句话?(自卑时,胆怯时,泄气时,打累时……)母亲坚信孩子一定行。

  理解:关键是他做了没有。母亲是不是一定要孩子打中呢?再读读后半句话。你体会到了什么?(要让孩子有坚持不懈的精神,让他懂得凡事都要尽力去做,总有成功的一天;做任何事情都要锲而不舍的精神;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师引:(多方式读句)

  不做,怎么知道不行啊,所以母亲这样平静地告诉孩子——

  不做,怎么能体会其中的滋味,所以母亲这样平静地告诉孩子——

  母亲说这句话时语气是那样的平静——会读吗?自己练练—指名读

  (5)他母亲并没有说什么,还是很安详地捡着石子儿,微笑着,只是递的节奏也慢了下来。

  尽管孩子老是打不中目标,但母亲却毫无怨言,对孩子充满了信心。从“轻轻”、“安详”词中可以知道。你从“也”字得到什么信息?(母亲累了,但仍然坚持着,鼓励着孩子。孩子累了,母亲减慢了速度,附和着儿子的行动。)朗读指导(母亲轻柔的动作和态度中感受爱与鼓励。)

  5、在母爱的陪伴与鼓励下,男孩不放弃,不气馁,不断向困难挑战。正因为这样,当我转身要离去时,突然身后传来了——听,孩子们!(放课件,深情感悟)

  6、展开想象:此时,作者回过头,看到什么样的情景?又听到了什么了?(学生大胆想象,自由发言)

  五、拓展延伸,激发情感

  1、亲爱的同学们,现在我们都看见了一份看不见的爱,练习打弹弓只是这对母子生活中的一件极小的事,可却让我们感受到一份不寻常的母爱。母亲的爱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的,她时刻陪伴着我们每一个人,这种爱是一种无处不在而又“看不见的”。如果用一个词来赞美母爱,你认为哪个词最恰当?(无私、圣洁、伟大、真挚、深沉……)

  2、其实,母爱真的很伟大!(出示课件:汶川地震表现母爱的故事)

  3、又是一位伟大的母亲,她用自己的生命,为孩子创造了生的奇迹。跟这个孩子相比,我们是幸福的,我们真的是幸福的!因为他的妈妈已经去了天国,而我们的妈妈依然在我们的身边守护着我们。如果此时你的妈妈就在现场,你最想对她说什么?(学生根据自己的感悟,自由发言)

  4、千言万语表达不完我们对妈妈的爱,此时,让我们把所有的语言汇成一句话,发自内心的说:妈妈,我爱你!现在我们爱妈妈,我们要永远爱妈妈,让我们饱含深情地说:妈妈:我们永远爱你!

  五、总结提升,梳理感受

  孩子们,我们都是在爱中成长起来的,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这种看不见的爱之中。今后的日子里,就让我们带着这一颗颗爱心去关爱我们的妈妈,去关心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老师相信生活会因你们而更精彩。

【篇三】小学三年级语文《看不见的爱》教学反思

  《看不见的爱》这是一篇内容感人的文章,通过讲述了一位母亲陪孩子打弹弓的故事,赞扬了一位给予残疾孩子无私母爱的母亲,以及作者对母亲的赞美之情。因为本单元的重点训练目标是简要复述课文,这既是本课的教学目标,也是本课的教学重、难点。四年级同学对复述课文有了一定的基础,但要简要复述课文难度很大,这不但要求学生在复述时注意删去描述性的语言,人物语言用转述,而且要具备一定的概括能力。为了分解难点,前几个环节让学生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然后找出“我”情感变化的词语,把这些词语作为复述课文的“拐杖”,同时通过朗读知道“我”情感变化的原因和孩子出色的表现都与母亲的言行有关。再要求学生以“我”的情绪变化为线索复述课文的基础上,举一反三要求学生再以母亲、盲童的视角来复述课文,是对复述课文的一次大胆尝试,有效的开放。教学的重点始终贯穿于整堂课,所以在最后一个环节简要复述课文,学生能比较顺利地将文本语言内化为自身语言,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

小学三年级语文《看不见的爱》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doc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bh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