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11页: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11课《我多想去看看》资料

副标题: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11课《我多想去看看》资料

时间:2024-08-14 22:26:01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一年级# 导语】语文是思维的工具。叶圣陶先生认为:“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书面语言。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说,就叫语文。”通过学习,把朦胧的思想变为清澈的思想,把不清不楚的语言变为有条有理的语言。以下是©文档大全网整理的相关资料,望对您有所帮助。


【篇一】


  课文

  妈妈告诉我,

  沿着弯弯的小路,

  就能走出大山。

  遥远的北京城,

  有一座天安门,

  广场上升旗仪式非常壮观。

  我对妈妈说,

  我多想去看看,

  我多想看看。

  〖让孩子去“展示自己”〗

  “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课堂上,千万别让你的“告诉”扼杀了属于孩子的一切!让他们去体验,去探索,去感悟,去尽情地展示自己吧!在我的课堂上,有许许多多与课文内容有关的资料都是学生自己通过课外书、网络、家长等多种途径搜集来的。他们往往期待着能将自己的成果展现给大家,这样,无论是在课内还是课外,他们都表现得十分积极,而且极大的丰富了知识的储备量。如教学《我多想去看看》,这是一首儿童诗,表达了山里的儿童向往首都北京的情感。课前,我布置孩子们查找有关北京的资料,课上,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交流着对北京的了解和向往,还有的带来了在北京旅游时拍摄的照片,演唱了有关北京的歌曲,朗诵了儿歌。

  〖在识字教学中丰富情感〗

  语文课堂中任何活动都应该伴随情感,情感始终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我多想去看看》饱满了作者对北京首都的深情热爱。学生读时,眼里流露的是向往,心中浸润的是激情,语言中包含的是热切。我时时不忘在识字过程中进行情感熏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当字、词在学生的有机体中汹涌奔流时,他才会成为学生心灵深处抹不去的记忆。很多学生都说:“老师,我读了课文以后很想去北京看看。”“老师,我很感动。”“读到最后一句,我都想哭了。”

  《我多想去看看》这一课,学生对于课文其实是似懂非懂的,因此我在教学完这课后,组织学生唱一唱歌。学生就唱起了音乐课所教的《国旗,国旗,真美丽》。我还让学生学唱《我爱北京天安门》等歌曲,在深情并茂地演唱中,每个学生情绪高昂,激起了向往北京的强烈愿望。爱北京,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油然而生。

  〖激发情感,以情促思〗

  人的情感是在一定的情境之中产生的,借助图像烘托,音乐渲染等手段促使学生进入教材所描写的特写情境中,便能使学生的情感自然而然地与作者的情感交融在一起,入境生情,学生对事物的感受和情感体验越深刻,对事物的感知理解便越深入,思考分析也越透彻。

  如教学《我多想去看看》这篇文章,我先出示课件:“一位妈妈拿着一幅图画在向儿子介绍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的壮观景象。(配音乐)”于是便会有很多小朋友们都迫切地想去看看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成功地激发学生的情感,引起学生求知的*。于是,再次运用教学媒体展示课件:“一幅庄严的升旗图,天安门上,五星红旗随着国歌的奏响冉冉升起,广场上站立着来自各阶层的人,气势雄伟,体现出了升旗时的壮观。”此时此刻,小朋友们身临其景,情绪高涨:“那有些什么人观看?国旗在天安门是什么时候升起的?……我多想去看看呀?”四面八方的问题一涌而上,学生思考的问题越多,对课文理解就越深,教学目的就越易达到。


【篇二】


  教案

  学习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广、升、足、走”4个字。认识两个部首“心、方”。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热爱北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

  识字、写字

  朗读感悟,激发学生热爱北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搜集有关北京的风光、名胜的图片。

  教师搜集网上有关北京的资料。

  制作课件,升旗仪式的实况录像

  学习时间:

  两课时

  学习时间:

  第一课时

  一、看图导入新课,认识北京。

  1、出示课件,观察图一:

  谈话激趣:这是个住在大山里的孩子,和他的妈妈坐在院子里谈话。

  你知道妈妈手里拿的是什么?(天安门的图片)

  2、放大天安门的图片。

  请同学们展示课前搜集的有关北京的图片,读出图片上的字。

  简介北京

  鼓励学生说说看到图片后的想法。

  3、出示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请同学们借拼音自读课文,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

  2、在文中标出生字,读给同桌听。

  3、出示课件,认读生字。

  4、谁能给这些生字组词?

  三、识记字型

  1、谁能说说我们学习了哪些识记字型的方法?(猜字谜、熟字加偏旁(部件)、熟字换偏旁(部件)、熟字去偏旁(部件)、分析结构)

  2、在学习小组内讨论:用什么方法可以记住这些字。

  3、检查自学情况:

  说说你用什么方法记住了哪个字?

  重点指导:

  猜字谜:一口咬掉牛尾巴。(告)

  想:拆成“木、目、心”来记忆,认识心字底。

  比较形近字:北——比走——足升——开

  四、朗读感悟,激发学生热爱北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1、谁想将课文读给同学听?分节指名读课文。

  2、谁能说说他们读得怎么样?

  3、看图一,思考:妈妈对“我”说了什么?

  从书上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

  范读,并刻意将“遥远”一词重读。

  请学生说说你听出了什么?

  播放升旗仪式的录像,观看升旗的场面。

  谈谈你看了升旗的场面有什么想法?理解“壮观”。范读,渲染壮观的气氛。

  谁能像老师这样读?

  4、听了妈妈的话,你有什么想法?你想说什么?

  一齐读读课文第二部分。谁最想去北京看看?最谁能读出期盼的语气?

  5、我们一齐把全文读一读吧。

  五、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第11课《我多想去看看》,知道了我们祖国的首都北京和天安门广场上的升旗仪式。许多同学对北京产生了很深的感情。都像文中的小朋友一样,很想去北京看看。课下,请同学们继续搜集有关北京的图片、资料。我们将召开一次“我爱北京”的主题班队会。


【篇三】


  教学反思

  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答一个问题更重要。”任何思都是从疑开始的,疑问是获得知识的前提条件,有了疑问,才有进一步深入学习的需要,也才可能获得新知。在传统的阅读教学中,师生间的一问一答,使孩子们没有足够的个体自由学习空间,也没有时间潜心领会语言文字的魅力,他们在老师的问题牵引下,被动地围绕老师团团转。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爱护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欲。如何使孩子们在阅读的过程中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解决问题呢?下面,我结合课文《我多想去看看》的教学,谈一点粗浅的体会。

  一、孩子们带着问题走进文本,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的老师,有了兴趣,学习成为一种自觉自愿的事情,“要我学”成为“我要学”。孩子们问题愈多,好奇心愈强,兴趣愈浓,注意力就愈集中。如设计《我多想去看看》这篇课文的教案时,我设计了三个课文的导入:

  1、让学生观看北京的美丽风光,然后引入课题。

  2、让学生谈自己参加的每周一升旗仪式的感受,再引入课题。

  3、媒体出示一位和学生同龄孩子的照片,告诉大家这位小朋友想和大家说一句悄悄话,大家想听吗?然后出示课题,齐读后请孩子们说说你有什么问题吗?

  思前想后,第1个方案,因为后面我还要出示北京风光,因此*了。第2个方案虽然能通过谈话的方式,以了解学生对升旗的感受,但学生没有主动参与文本。因此,我选择了第3个方案。教学时,“孩子悄悄话”的引入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听了孩子的悄悄话后,当我问他们有什么问题时,小手如林。有的说:“真奇怪,他想去看什么呢?”有的说:“他想去哪儿看看呢?”有的说:“他为什么想去看看呢?”孩子们进入一个个“探索者”的角色之中。让他们带着自己的问题进入文本,从文本中寻找答案,孩子们的情绪高涨,学得积极主动。

  二、孩子们的质疑如颗颗珍珠,串成教与学的美丽过程

  《我多想去看看》这首儿童诗以一个山村孩子的口吻,用诗歌的形式,讲述自己想到遥远的北京城,去看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仪式。课文才短短的三句话,该如何品读课文,使孩子们能自然产生对首都北京的热爱之情呢?我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在他们读熟课文后提出不懂的地方,然后指导学生讨论、理解,再指导朗读。让我感到意外的是,说话也不太完整的他们居然也能象模象样地提出问题了。有的问:“北京在哪儿呢?”有的问:“北京离我们很遥远,什么叫遥远?”有的问:“壮观是怎样的呢?”……虽然有的问题很幼稚可笑,但我都给予了表扬,但有的问题却是本堂课上的重点。这样,问题由学生提出,在老师的调控下进行教学,真正落实“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使“教”真正有效地为“学”服务。不管问得怎样,让我感动,让我欣喜的是──他们能尝试着问了。孩子们的问题如一颗颗珍珠晶莹透亮,串成了课堂上教与学的美丽过程,让我收获了一份惊喜,一份意外。

  三、课外拓展,在质疑中走出课堂,延续学习热情

  如果说这节课只停留在品读课文后就结束的话,学生对首都北京的情感就不会那么深刻,那么深入。在课的后面,我安排了让孩子们欣赏北京的美丽风光,请他们说说自己的心里话。有一位孩子说:“我真想去北京看看,老师,北京什么最有名呢?”是北京的美丽风光感染了他,不叫他问,他也迫不及待地想问一问了。在《我爱北京天安门》的歌曲声中,我鼓励着大家的热情,说:“我想小朋友的愿望一定会实现的。北京的名胜古迹有许多许多,课后,老师愿意和大家一起收集资料,再来说说北京。”我想:对北京的热爱,对北京的向往已深深直根于孩子们的心田。

  当然,培养孩子多思的品质,善问的能力,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在语文课堂上,教师要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适时诱导点拨,教给发现问题的方法,相信他们能个个成为爱问的孩子!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11课《我多想去看看》资料.doc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cu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