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新幼儿园 沈春琴你是否遇见过这样的情况,两个孩子为争抢玩具而面赤耳红,甚至会“大大出手”,最终来求救于你,向你告状?
那你又是如何解决的?是否是都满足了两个孩子的愿望,还是只满足了一个孩子的愿望,而伤了另一个孩子?
案例:
今天,曹思凡带来了“读书郎”,午后他津津有味的玩着,一会马姚楠看见了就提出大家一起玩,但是曹思凡倔强的就是不高兴,马姚楠哭着对我说:“老师,我对他说了玩具一起玩,他还是不给我玩。”于是,我就对曹思凡说:“来,玩具借给他玩一会好吗?”“不高兴,我就是不高兴。”听到这样的回答,或许你也会和我以前一样,用命令式的口吻对他说:“拿过来。给他玩。”或是“谁也没有玩”但是我知道这样做是没有用的,以后出现同样的情况还是不能让幼儿自我有效的处理和解决。
于是,我就与曹思凡单独进行交流,从中得知不给马姚楠玩玩具的原因是:今天他不乖。我找到了根源,很快通过我的引导,孩子们就相互达成协议,玩的时候玩具不能弄坏,大家一起玩等,两个孩子玩的共同愿望都比解决了,大家都很高兴。
反思:
解决问题不只是为了眼前,而更应该是长期的。因而,当孩子出现问题时,最有效的解决方法就是了解,只有了解了原因,才能有效的真正的解决问题,彻底解决。在解决问题时,我们还应该考虑到孩子,只有把两个孩子的共同愿望都实现,那才识真正的了解了、尊重了孩子,反之,任何一个孩子愿望没有得到满足,这对孩子成长都是不利的。
请不要伤害孩子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