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登高吃糕的寓意 重阳节登高吃糕最早是由登高引申而来,重阳节又叫登高节。传说登高可以避祸,而不能登高或不想登高的人,就在家中吃糕。吃重阳糕源于登高的高,糕字与高同音,象征人往高处走、步步高升、百事俱高的吉祥之意。 除此之外,重阳糕的寓意,还有祛邪避灾,明人谢肇制在《五杂俎》中记述: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可迎福接吉,消灾避邪;另一个寓意是敬老之举,江南流行一句话:重阳不吃糕,老来与人告。 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有糙花糕、细花糕和金钱花糕。粘些香菜叶以为标志,中间夹上青果、小枣、核桃仁之类的糙干果;细花糕有3层、2层不等,每层中间都夹有较细的蜜饯干果,如苹果脯、桃脯、杏脯、乌枣之类;金钱花糕与细花糕基本同样,但个儿较小,如同金钱一般,多是上层府第贵族的食品。 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作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并点蜡烛灯。这大概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 一说重阳糕之文化意义着重在糕字上,即借此谐音以及制糕之各种佐料的谐音,表现呈祥纳福的祝吉。此糕的制作方式和食用习俗,因地而异,关于它的源起和民俗文化的寓意,也有多种说法。 重阳节正是一年的金秋时节,菊花盛开,据传赏菊及饮菊花酒,起源于晋朝大诗人陶渊明。陶渊明以隐居出名,以诗出名,以酒出名,也以爱菊出名;后人效之,遂有重阳赏菊之俗。旧时文人士大夫,还将赏菊与宴饮结合,以求和陶渊明更接近。北宋京师开封,重阳赏菊之风盛行,当时的菊花就有很多品种,千姿百态。民间还把农历九月称为菊月,在菊花傲霜怒放的重阳节里,观赏菊花成了节日的一项重要内容。清代以后,赏菊之习尤为昌盛,且不限于九月九日,但仍然是重阳节前后最为繁盛。 古人认为季秋是土德当令,土为黄色,所以此节令中的花为黄色的菊花。菊花是我国很早便有记载的花卉。夏小正九月篇有荣鞠之句,鞠是菊的古字,说明九月时菊花开放。菊花为寒露时节最具代表性的花卉,处处可见到它的踪迹。由于接近重阳节,某些地区有饮菊花酒的习俗,所以重阳节又称菊花节。 重阳节登高吃糕最早是由登高引申而来,重阳节又叫登高节。传说登高可以避祸,而不能登高或不想登高的人,就在家中吃糕。吃重阳糕源于登高的高,糕字与高同音,象征人往高处走、步步高升、百事俱高的吉祥之意。 除此之外,重阳糕的寓意,还有祛邪避灾,明人谢肇制在《五杂俎》中记述: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可迎福接吉,消灾避邪;另一个寓意是敬老之举,江南流行一句话:重阳不吃糕,老来与人告。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01751f3ce1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f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