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目标 1.通过观看,了解其形状特征及生活习性。 2.在情境活动中主动探究学问。 3.激发关爱小动物的情感。 4.引发幼儿学习小花猫的爱好。 5.进展幼儿的观看、分析力量、动手力量。 活动预备 幼儿自由观看过小花猫;各种猫的图片、饰品。 活动过程 1.引起话题,激发爱好。 (1)师:今日小花猫来和我们一起玩,你们喜爱小花猫吗? (2)师:你为什么喜爱小花猫? 幼:"我喜爱小花猫,它会打滚""它会用舌头洗脸""它会玩球""它会捉老鼠"(3)师即时插问:"老鼠有什么不好?"幼:"老鼠真坏,它要偷粮食吃"、"它还要偷蛋糕"、"它把我的一件新衣服咬了一个洞"……(爱憎分明的基础上,话题自然而然的转向猫捉老鼠。激发和保持幼儿的学习意向,调动和进展幼儿的思维参加。)2. 围绕"猫怎样捉老鼠"绽开乐观互动,探究猫的形状和生活习性。 (1)师:"小花猫用什么去捉老鼠呢?"幼:"用脚去捉老鼠。"(2)老师把小花猫的脚举起来,让孩子看看、摸摸。 师:"小花猫为什么用脚捉老鼠?"幼儿认真看、摸,然后回答:它有尖尖的爪子,这爪子像铁钩子,一勾就把老鼠勾住了。 (3)师:"小花猫在夜里怎样捉老鼠呢?"幼儿争论后小结:猫的眼睛像两盏灯,晚上看得清,猫的耳朵竖着,会转动,四周八方的声音都能听得见,老鼠一动就能捉住它。 (4)师:"猫走路的声音给老鼠听见了怎么办?"幼儿回答:不会的,猫走路很轻很轻的。 (5)师:"猫走路的声音为什么会这么轻呢?"老师给孩子看脚底的肉垫,幼儿恍然大悟:"呵!小花猫的脚底原来有一块厚厚的肉垫,怪不得它走起路来这么轻。"(6)师:"假如老鼠往上爬,猫怎样捉住它?"幼儿回答:猫跟着往上爬。 (7)师:"假如老鼠往下跳,猫怎样捉住它?"幼儿回答:猫跟着往下跳。 小结:原来猫会爬上跳下捉老鼠。 (8)师:"猫跳下来会不会受伤呢?"老师将猫放在桌上,一松手,猫突然从高处跳下来,一点没有受伤,幼儿兴奋地拍手。 (9)师:"为什么小花猫从高处跳下不会受伤?"幼儿回答:脚底上有肉垫。 老师再请幼儿看猫其次次跳下时,观看尾巴怎么样? 原来除了肉垫,尾巴也在爱护它,使它跳下来不会受伤。 训练幼儿懂得平常观察猫,不能拉它的尾巴。 (从猫捉老鼠这个好玩的问题开头,了解猫的生活习性和主要特征,摒弃了对动物的形状特征和生活习性的枯燥的解说从一个饶有爱好的话题打开"思维闸门",在情境嬉戏活动中达到预期的效果。)3.梳理拓展学问阅历①幼儿摸摸小花猫,观赏猫的图片和各种工艺品猫,感受它的可爱。 ②嬉戏:猫捉老鼠。 幼儿自愿选择扮演猫和老鼠角色,老师扮演猫妈妈,玩猫捉老鼠嬉戏,嬉戏中猫妈妈提示小猫走路轻,从上往下跳轻,睁大眼睛,竖着耳朵……复习巩固对猫的特征和生活习性的熟悉。 活动评析 我认为何种训练理论、教学方法,其目的都是为了实现--幼儿情愿、欢乐的学习,活动设计始终把孩子推在活动的前沿,关注孩子的爱好点,围绕"猫怎样捉老鼠"绽开乐观有效地探究式互动,感知猫的形状和生活习性,幼儿始终伴随开心的心情体验。 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查找突破口:老鼠坏→猫捉老鼠→怎样抓。敏感地觉察他们的需求,准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师幼互动,老师与幼儿的心智在共同感爱好的问题上汇合。幼儿丝毫不感到被要求、被限制,而且主动围绕话题,进行才智的沟通,是老师有目的的一种滋润,充分体现了老师心中有目标,训练无痕迹的境界。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018c675dbd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f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