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古人山水游记里的寂寞与雅兴 作者:刘波 来源:《闽南风》2012年第12期 高中时学《登泰山记》、《滕王阁序》、《醉翁亭记》、《岳阳楼记》等,只觉琅琅上口,并不懂何谓“大家手笔”。如今毕业后也去旅游了许多地方,再回头看,才发现一篇好的游记是多么的难得,至少要好景色好时机好心境三者配合。古人条件有限,不能提前查天气,看攻略,只能摸索着去玩,颇有撞运气的意思。倘若遇上了美景与好天气,就十分珍惜与感激,一定要记下来;倘若去对了地方,但时机不好,也要记下来,给他人一个提醒。“乘兴而去,尽兴而归”,倒也随意自在。 旅游小品文的高峰当数明朝。公安派袁氏三兄弟玩的多,写的也多,可称得上是当时旅游的“骨灰级”写手。 袁宗道游大别山“住山中,饱看二日。朝则炊烟,暮则返照,浓淡掩映,备注变态”;袁宏道“前后登飞来峰者五,每游一次,辄思作一诗,卒不可得”;袁中道更不得了,游京郊西山,竟能写出十篇,称《西山十记》,辞藻优美,文风清丽,让我辈慨叹帝都变化之大,不得见当时胜景。 古人虽然娱乐活动匮乏,但坐拥着一大片未经破坏的好山水,且怀着一颗天然质朴的心,很容易获得欢喜。而“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是有一份感恩和好分享的心态,因此纵使传播不便利,看到美景也要记录下来“以诒后之好事者焉”。 既观赏了美景,又不安于只记录景色,总要想写人生道理之类的。古人的人生哲学,或出世或入世,或虚无或解脱,总脱不了“外物与我”的永恒课题。而一般有时间游山玩水写文章的文人多是失意的、恬淡的,或隐居或贬谪,看到如此美景,感到自身的渺小,于是把不得之事抛却一旁,尽情享受天地造物的奇妙。享受之后,自信重回,在文末留个含蓄傲气的疑问句,以表高处不胜寒之意。比如“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或“微斯人,吾谁与归!”其实人生哲学是早已成形的,只是藉着景色抒发出来而已。 玩既玩了,写也写了,还是不够,古人们还要做一个排名出来,比比三山五岳十大泉水,譬如“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等等。这一习惯沿承到现在,成了许多机构牟利的方式,却不知古人这么排名因的也是寂寞——空对着一怀美景无人分享,实在是人生憾事。写个排名,吸引更多文人雅士来探访,毕竟“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倘若当时无人知晓,但如果被后人认可,也是一桩流传千古的美事。 明画家李流芳写虎丘“宜月,宜雪,宜雨,宜烟,宜春晓,宜夏,宜秋爽,宜落木,宜夕阳,无所不宜,而独不宜于游人杂沓之时。盖不幸与城市密迩,游者皆以附膻逐臭而来,非知登览之趣者也。”不独虎丘,所有的景点都是“不宜于游人杂沓之时”吧,所以在“附膻逐臭者渐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多”的今日,如果不是藉着山水游记的各类锦绣文章,我们又怎能体会到古人这种寂寞与雅兴呢?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01977023561252d380eb6ec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