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淳区中学生自主学习讲义第 2 卷(2018.4-22) 初二 年级 语文 学科 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 感知网校上课时间: 4 月 22 日 10时 30 分 到 11 时 20 分 文言文-----山水游记复习 【学习目标】 1.积累常见文言实词虚词和文言句式,培养文言语感 2.把握山水游记作品的基本特点 3.掌握游记类作品的基本阅读方法: 首先,略读全文,了解文段所叙述的事情:何人游何景点,标明游踪; 其次,在阅读过程中,找到文段所描写的景物:看景物的特点、景物的变化; 最后,通过阅读,领悟文段所蕴含的情理:对人、事、景的态度、情感;作者的人生态度、生活情趣;人生哲理。 【知识储备】 古代山水游记,是一种以描写山川胜景和自然风物为主要题材的文章,在多情作者的笔下,诸多地方的胜景尽收眼底。《围炉夜话》中说得好:“观朱霞,悟其明丽;观白云,悟其舒卷;观山岳,悟得灵奇;观江海,悟其浩瀚,则俯仰皆文章也。”不错,大自然是我们人类情感的源泉,是人类心灵的最好寄托载体。 景物描写:1.角度:(1)形状、声音、色彩(2)远近、俯仰(高低)、内外(3)动静、虚实(4)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 【课前热身】 一、阅读下列语段回答1-8题(32分)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乙】游白水书付过 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与幼子过①游白水佛迹院,浴于汤池,热甚,其源殆②可熟物。循山而东,少北,有悬水百仞,山八九折,折处辄为潭,深者缒(zhuì)③石五丈,不得其所止;雪溅雷怒,可喜可畏。水际有巨人迹④数十,所谓佛迹也。暮归倒行,观山烧,火甚,俯仰度数谷。至江上月出,击汰中流,掬(jū)⑤弄珠璧。到家二鼓,复与过饮酒,食馀甘⑥煮菜,顾影颓然,不复甚寐,书以付过。东坡翁。 (选自《东坡志林》) 【注】①幼子过:苏轼的三儿子苏过。②殆:大概。③缒(zhuì):用绳子拴住人或物放1 ___初二__年级_ 语文__学科自主学习讲义第__10__卷 下去。④巨人迹:巨大的脚印。⑤掬(jū):捧。⑥馀甘:即橄榄。 1.用“ / ”给下面的句子停顿。(每句只划一处)(2分) (1)皆 若 空 游 无 所 依。 (2)与 幼 子 过 游 白 水 佛 迹 院。 2.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含义。(8分) 全石以为底( )悄怆幽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 ) 折处辄为潭 ( ) 浴于汤池 ( )顾影颓然( ) 其源殆②可熟物( )雪溅雷怒( )以其境过清( )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为”和“折处辄为潭”中的“为”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B. 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C.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D.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E.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F.天子为动,改容式车。《周亚夫军细柳》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译文:___________ _ (2)水际有巨人迹数十,所谓佛迹也。 译文:____________ (3)循山而东,少北,有悬水百仞 译文:____________ 5.仁者乐山,智者乐水。选文中柳宗元与苏东坡对水的体验各不相同,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3分)( ) A.“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写出了水声悦耳和诗人的愉悦心情。 B.“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让柳宗元感受到了小石潭水清澈的特点。 C.“深者缒石五丈,不得其所止”描绘出了潭水之深;“雪溅雷怒”写出了水急、声响如雷的特点。 D.“水尤清冽”用潭水的清澈来表明柳宗元不与官场同流合污,清高自赏的思想感情。 6.【甲】【乙】两文都作于作者被贬谪之后,分别表达了各自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原句分析(4分) 答:____________ 7.两个选文善于抓住特征写景,甲文中对潭中游鱼的刻画,形象地写出了潭水的 和游鱼的形神姿态;乙文中“ ”四字,譬喻生动,写出了水的势壮、声宏、色鲜。两文都是作者各自在被贬之后写就,含蓄表达了 的感情。(3分) 8.本文都以写水著称,试比较下面句子,简要分析它们在写法不同。(4分) (1)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2)雪溅雷怒 ---------击汰中流,掬(jū)⑤弄珠璧 2 ___初二__年级_ 语文__学科自主学习讲义第__10__卷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b2c3da7a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ad690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