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辞》教案

时间:2022-08-29 21:01:18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木兰辞》教案

《木兰辞》教案

23古代诗词

《木兰诗》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这首诗的民歌特色,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教案 23古代诗词。 2、掌握诗文的含义。 3、了解木兰形象。 教学时间:二教时 第一教时 一、解题。

简介这首诗产生的年代和木兰其人。

①这是一首民歌,是人民大众的口头集体创作,经过文人润色后用文字记录下来。民歌是可以歌唱的,这首诗最后四句是歌唱者对诗中主人公木兰的颂赞之辞。

②这首诗一般都认为产生在北朝北魏的统治期间(386557)北魏(又称后魏”)曾跟当时北方的柔然族多次交战,诗中提到的黑山”“燕山正是作战的地点,在魏太武帝期间战争尤为惨酷,至449年才彻底击败柔然。

③木兰可能实无其人,所以姓花、姓朱、姓魏、姓木兰之说均系猜测或捕风捉影,我们用不着追究。北方民族尚武,女子也不例外,木兰女英雄的形象可能是据此创造出来的 二、正音、解词。

三、教师范读、学生齐读后讨论这首诗的民歌特色。

步骤是:(1)教师范读后提出问题:这首诗在语言风格上跟前一个单元里的文人诗歌有什么不同?

(2)学生齐读一遍后答问。

(3)根据学生答问情况再提问,再齐读全诗,进一步认识民歌的叙事手法。 ①诗中大部分都是口头语,特别是人物的语言如阿爷无大儿两句、可汗问所欲四句、行十二年两句,跟平时说话并无二致,可见民歌是人民大众的口头集体创作。也有个别书面语句如万里赴戎机四句,这是诗在流传过程中经文人修改、润色的结果。 ②民歌叙事常抓住重点加以铺排,铺排的办法很多: 排比:如爷娘闻女来六句、东市买骏马四句。

复沓:如:问女二句、女亦二句、旦辞八句(复沓跟叠句的区别是:叠句不换字,而复沓可以更换个别词语。) 顶真(又称联珠”)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壮士十年归,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

③民歌的基本形式是四句一节,偶尔也有六句一节的。本诗共14(可让学生自行划分,除第81112三节各6句而外,其余都是四句一节)

④民歌中有三种基本手法:叙述,称;比喻,称;由一事物(往往有具体的形象)引出本题,(可让学生先分析开头两句和结尾四句,提出再说中间——这就是)

四、诵读练习,初中一年级语文教案《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教案 23古代诗词》

步骤是:(1)归纳各段大意,再合并为四大段,分段进行背诵练习;(2)每段先齐读,再以点


拨方式作诵读指导,然后自由练习背诵;(3)检查背诵。下面只写出诵读指导的要点。 第一段(14):木兰决定代父从军。

要先设想这个五口之家在征兵令下达后的困难处境。

①前两句写木兰平日在家劳动的情形,应读得缓慢些,读后作稍长停顿。为什么?(要让读者想象她不仅勤劳,而且技巧娴熟。)

不闻”——不闻?(父亲)这是木兰见到军帖之后,出现了不寻常的情况:停机而叹。父亲感到奇怪——这正是情节的开端,当轻声徐徐而读。读完,径直接读问女二句。 ③木兰答父问的基调是深沉的,但其间又有变化。木兰本有所思,为什么偏要说无所思无所忆”?(宽慰老父)“昨夜一节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忧国忧家)如此低沉的诗句该怎么读呢?(低而缓)到段末,感情有变化吗?(转为坚定)“愿为两句应当读得恳切些。

至此,木兰已说出自己的打算,可是父亲(还有母亲、阿姊)同意吗?(同意)但诗中不提,这是一次跳跃。为制造悬念,读后可作稍长停顿。 第二段(57):木兰置办战具后奔赴战场。

要设想青年人纷纷置办战具的热烈图景和北方广阔原野的.画面,但最重要的是,要在自己头脑里出现木兰策马飞奔的英雄形象。

东市一句是承上文市鞍马而来,但中间又有跳跃,该怎么读呢?(要突然振起)下面三句呢?(要加快节奏)为什么?(军情紧急,刻不容缓。)

②第67两节既有叙事,又有抒情,诗中是怎样叙述万里征途的?(辞爷一宿黄河;辞黄河一宿黑山,两天就走完了,概括得多好。)抒发了怎样的感情?(思亲;向往战斗)“黄河流水鸣溅溅给人怎样的感受?(悲壮)“胡骑鸣啾啾?(战斗的激情。)

叙述和抒情二者哪一件为主?(抒情)思亲和向往战斗二者哪一种为主?(向往战斗)可见,这段当用抒情的调来读,既刚强又柔婉。 五、布置作业。 1.背诵全诗。

2、熟练地掌握诗文的意思。 第二教时

一、继续分析诗文。

1、第三段(810):十年战斗生活,入朝受贺,辞宫不就。

这三节课本原作两段,有两个场面。读第8节,要设想出平沙列万幕,部伍各见招;中天悬明月,令严夜寂寥”(杜甫《后出塞·其二》)的图景;读第910节,要设想出朝廷庆功盛典的情况。(李白诗句隐隐五风楼,峨峨横三川。王侯象星月,宾客如云烟可资参考。) 朗读前还要解决一个问题:诗中写十年战斗生活,为什么只写战场夜景而不写木兰作战中的表现?目的是通过两处侧面描写(“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可以看出,无论是最高统治者还是普通战士,都把木兰视为出类拔萃的战斗英雄。这样,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02300ed792c69ec3d5bbfd0a79563c1ec4dad7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