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语文教学设计方案

时间:2022-03-18 23:03:47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教学设计方案





设计者:田多文 设计内容:初中语文









设计单位:河西学院 授课班级:初一





章节 名称

第一章第一节









学时



1

教材分析:

课程标准语文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下册,继续以语文与生活的联系为线索,按照人与自教材 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三大版块组织单元。全册书六个单元,每个单元仍旧包括阅

读和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两个部分。 和内 容分 内容分析:成长、祖国、名人、文化、探险、动物。 第一单元中选取了五篇与个人成长有关的文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无论是

百草园里高大的皂荚树,有趣的斑蝥,传说的美女蛇,还是三味书屋里方正、质朴的

先生,奇妙的“怪哉”虫,课堂上描画的绣像,都记录了鲁迅成长的足迹。













学生特征:

语文是从刚开始上学就接触的课程所以每个同学对语文这个科目应该不太陌生,大多数学生已经掌握了该门课的基础知识,如生字词是识记、文章的浅阅读以及层次结构的划分。大多数学生来自农村,和城市孩子的生活经验,认知以及学习动机会有学生

到的信息量比较少。刚上初中的学生在老师和家长的督促下一些人有了自己明确的目特征

标,学习更加努力认着,一些为能考上好高中而奋斗,但有些学生主动性差,主要是依靠家长和老师的监督来完成作业。刚上初中的小学生性格较开朗,喜欢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善于小组协作学习;大多数学生有竞争的学习,属于那种相互结伴而有竞争的学习,在集中讨论中学习较有效果。

所不同,据我所了解农村的学生大多数比较认真,学习比较刻苦,但是课外知识接触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脉络,进行层次结构的划分。 3、理解对比和过渡的作用,学习写景状物的方法。

4、理解课文主题思想: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回忆,表现作者儿童时代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欢乐的心理。 教学

目标 5、正确理解鲁迅对三味书屋生活的态度。

6、体会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感情。

7、领会课文按空间顺序安排材料的写法。 8、从语言入手理解课文中的写景和抒情。

9、弄懂插叙美女蛇的故事的作用,特别是理解插叙后的一段议论的含义。





知识点编号

1.1.1



教学 内容

1.1.2

1.1.3



学习目标 具体描述

老师读一遍,然后让学生自由朗读,给他们一些问题,带着问题读课文。 文内容。

理解对比和过老师通过对课文的分析让学生来找出对比句和渡的作用,学过渡段以及一些写景的手法。 习写景状物的

方法。

老师对一段落的思想感情进行分析后,让学生自己或小组讨论分析出其他段落的思想。 情。
















项目 内容







处理措施



理解对比和过渡个人自主阅读课文,找出写景状物的方法。 教学

的作用,学习写

重点

景状物的方法







教学 体会作者在文章

难点

中表达的感情







采用小组合作的方法,对课文理解,领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















教法 主要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与任务驱动法教学相结合







学法 主要学习方法:小组合作学习















编号















使

教学效果

方法





















所得目的



媒体来









1.1.1-1 1.1.2-2























形象直观 一边

找到关于这篇文呈现

地呈现教

章的一些资料。 一边

学内容 讲解

使用文字和图片

让同学们更进引导学生 教师 一步了解这篇进行对课 呈现

文的了解 学生 课文

思考





















感。

使

5 教师上 网搜索





3

课前制











引导学生



有关这篇课文的进行正确

1.1.3-3

朗读



的搜索步



























教师课 教师

3 播放

前制作 学生 奏。

听着




























课堂教学点结构设计







开始

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上节课

. 的内容,引出下节课













教师布置任务,进行小组讨论总结出课文 的主题思想和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情感。



教师走下讲台,个别指导

学生小组合作参考书或交流

本总结出上面的问题

老师宣布讨论结束请同学来 回答问题





行评价和总结













教师对同学的回答做出点评



再找其他同学说出他们不同的观点







通过老师的点评和其他同学的回答总体来总结这些问题





请同学总结这堂课学习到的内容互相评价





结束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027bd548e53a580217fcfe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