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发达地区乡村社会治理困境与出路

时间:2022-05-08 12:27:17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欠发达地区乡村社会治理困境与出路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乡村作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实现有序、有效治理,任重道远。 一、欠发达地区乡村社会治理困境

1.乡村社会治理主体缺位,其自治意愿和自治能力下降。改革开放以来,怀着对美好生活的希望,经济欠发达地区越来越多的人离开贫瘠的村庄,去经济发达地区淘金。由生于斯长于斯到大量外流,特别是青壮年人口大量外流,极大地削弱了乡村社会治理主体的自治能力。一方面,乡村严重空心化。基本上只剩下“386199”部队,其自治能力和自治意愿逐步降低,乡村社会治理资源动用能力也呈现下滑趋势。因为长久生活在异地他乡,外出村民与乡村社会利益联结弱化甚至断裂,最终导致乡村社会普遍缺乏内生动力。在新型城镇化、信息化以及工业化的推进下,传统的熟人社会为特征的乡村社会逐渐解体。另一方面,大学生村官制度的实施效果有限。为了增强乡村治理主体的能力,国家适时出台了大学生村官制度。客观地讲,大学生村官制度对乡村社会治理有一定的作用。大学生村官有文化、有理想,让他们带领老百姓致富符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在现实中,他们中的部分人也确实发挥了一些较好的作用。但这种作用是有限的,因为个别乡镇政府并没有把村官真正放到村上,而是把他们借到乡镇政府打杂。一些村官也乐于被借,因为村里条件比乡镇更艰苦,这样他们就没有起到村官的作用。就是在村里的一些村官,也不容易被老百姓认可,因为个别好高骛远,与村里实际不符,两者之间没有建立起良好的沟通机制,无法取得老百姓的信任。

2.传统乡村文化的作用弱化,思想上的混乱加剧了乡村社会治理整合难度。一是城市现代文化对乡村传统文化的冲击。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大部分村民及子女进城工作和生活。因为新奇和刺激,他们觉得城市现代文化更先进、更有吸引力,而对乡村传统文化则逐步抛弃。传统乡村文化中的尊老爱幼、诚实善良、勤俭持家、互帮互助等优秀品质也被弃之,他们变得更狡猾、更功利,个别人认钱不认人,金钱至上的理念充斥着头脑。生怕吃亏,把偷奸耍滑、骗人、工于心计等认为是自己聪明的体现。他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切模仿城里人,乡村传统文化的符号意义逐渐弱化。二是在陌生人社会中道德滑坡现象严重。有的赚钱了大手大脚消费,但对父母却不孝,不给基本的赡养费,任其自生自灭,对他人的指责充耳不闻。因为大家彼此不认识,即使认识也并不需要了解对方的家庭情况,所以孝不孝没有了传统乡村舆论的压力,他们没有名声和信誉的损伤,自然就会无所顾忌。对父母孝道如此,其他方面也好不到哪里去,道德滑坡是自然的现象。三是法律意识淡漠违法乱纪现象增多。他们很多人对法律知识不了解,不知道怎么用法律来保护自己。不信法却信访,认为打官司是可耻的事情,成本高。个别人遇到麻烦用拳头解决争端,犯法了居然不知道,非常可悲了。

3.集体经济呈颓势,乡村社会治理资源的动用能力受限。一是财政投入有限。近几年,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有更多的能力给予乡村财政投入,出台了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来支持乡村的发展。但手长衣袖短,乡村是一个广袤的舞台,需要撒钱的地方太多了。相对于乡村需求来说,财政投入仍是杯水车薪,极为有限的。二是集体经济呈现颓势。自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以来,集体变个体,很多地方集体经济成了空壳,甚至负债运行。一些地方基本没有支柱产业,也没有特色产业,有需要解决公共事宜时,基本是等、靠、要,上面拨钱就办,不拨就拉倒。三是其他经济成分规模小。这部分主要来源于乡里在外的成功人士、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等的捐赠,或者村民的集资,但数额小,要集中办大事是无济于事的。因为自己腰杆不硬,集体经济无法依赖,可动用的社会资源有限,制约了乡村社会治理的进一步发展。

二、欠发达地区乡村社会治理出路


1.多方增强乡村社会治理主体能力,切实提高其自治能力和水平。一是外部引入式。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让社会组织成为引领乡村社会治理的领头羊。譬如,湖南长沙县乐和乡村建设过程中,邀请北京地球村为其设计方案。他们在当地招募了十几名大学生,组建一支农村专业社工队伍,并吸收近二十名本土志愿者,进驻几个示范村。社工和志愿者们通过入户调研、建立档案、举办活动等多种形式,积极发动群众,让他们主动参与,给基层社会治理注入了新的活力,这种模式值得借鉴。二是内生式。发挥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作用,让党员干部挑大梁,由他们与群众对接,把群众按户数编成小组。有事大家商量,再把意见建议上传到大组以及村委会,最后由村委会和村民代表拍板,民主集中,错误就会大大降低。老百姓亲自参与了全过程,他们对所做的决定也会赞同,减少了一些不必要的矛盾。在乡村人才缺乏的情况下,充分发挥留守在农村从业的教师、医生、商贩、家庭农场主、农资代理人等乡贤的作用。相对而言,他们是常住乡村的精英,熟悉农村,有技能、有影响力、有群众基础,让他们宣传政策、提供服务,容易被群众信任和接受。不仅增加了他们的收入,还扩大了乡村干部的选人用人范围,也给群众带来了便利,可谓一举多得。

2.丰富发展乡村文化内涵,给乡村社会治理注入活力。一是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二是挖掘现代文化的潜力。现代文化主要包括公民文化、自治精神、法治文化等。要激发村民的民主观念,逐步提高其参与政治的意愿,让他们学会自觉维护合法权益。三是积极开展多种文明实践活动。例如创新开展五星文明户评选活动、十个一文化活动以及群众喜闻乐见文明家庭”“十佳公婆”“十佳媳妇等评选活动,打造美丽新农村。

3.大力发展集体经济,增强乡村社会治理资源的动用能力。一是做大做强乡镇企业。在政策、资金、人才、行政审批等方面给予帮助,让他们更有能力接纳本地人就业,带动本地农业产业的发展。经济收入上去了,一些违法乱纪的事情就会减少。二是发展种养殖业。以种养殖大户的培育为重点,引领他们走致富之路。三是大力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组织。抵抗市场风险,提高农产品的经济附加值。四是盘活集体财产。采用租赁等方式,增加集体收入,解决集体难题,为社会治理提供良好的经济基础。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034b6bbfedf9aef8941ea76e58fafab068dc44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