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人类和自然之间究竟是一种怎样的关系? 一.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1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依赖自然2人类生存发展依赖自然界的物质资源,自然界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和永恒的物质前提3人的活动不能违背自然规律4实践是人与自然关系的纽带 二. 人与自然之间又是相互对立的。人类为了更好地生存和发展,总是不断能动地认识和改造自然,而否定自然界的自然状态,而自然界又竭力地否定人,力求恢复到自然状态。人与自然之间这种否定与反否定,改变与反改变的关系,实际上是作用与反作用的关系。 总之,人与自然的关系既是对立又统一的关系。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一部人类文明史,就是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历史,但人类必须坚持科学,可持续的发展观,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从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2. 试析近代机械自然观形成的科学技术基础,并指出与古代朴素的自然观和辩证法的自然观相比,它具有哪些缺点? 牛顿力学正确反映宏观物体的机械运动规律,是机械自然观的自然科学基础。主要表现在:1.惯性是物质的本质属性,物质自身没有改变状态的能力,物质要改变状态,只有依靠外力,2.哲学的全部任务看来就在于从各种运动现象来研究各种自然之力,而后用这些力去论证其他现象,3.物体的运动只能改变物体的速度与位置,而不能改变其质量,4.存在“绝对空间”和“绝对时间”,5.可以用严格的数学方程来表示机械因果性公式,人们根据它可以精确预测运动的结果,6.物质微粒“可以无限的分割,而且是可以无限地把它分离开来的”。 与古代朴素自然观相比: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虽承认自然界是物质的,物质是按规律运动着的,但它用纯粹力学的观点来考察和解释自然界的一切现象,认为自然界是一部机器,把自然界的各种运动形式都归结为机械运动形式。 与辩证法自然观相比:具有形而上学性。 3古代朴素的自然观的特点表现在哪里? 古代朴素的自然观的基本特点表现在直观性、思辨性和猜测性。 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把自然界当做一个统一的有机体,力图在某种具有固定形体的东西中,在某种特殊的东西中去寻找统一,认为自然界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其中没有任何东西是不动的或不变的,而是一切都在运动、变化、产生和消失的。这种自然观来自天才的直观、理性的思考和大胆的猜测,虽然正确地把握了自然界的总画面的一般性质,却不能具体地说明自然界的联系;这种自然观虽然想从自然界本身寻求对自然现象的解释,但当时还缺乏足以把自然现象联结成因果链条的经验知识;这种自然观虽然虽然从整体上去把握自然界,但当时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尚未进步到分析和解剖的程度,对构成总体的部分和细节尚不清楚,因而对总体联系的认识必然是模糊的。这就使得它不得不用哲学的猜测来填补知识的空白,用哲学的思辨来编制自洽的理论,因而古代人的自然观是笼统的,带有直观性、思辨性和猜测性的特点。 4科技运行需要哪些社会保障? 答:科技活动在一定体制中运行,必须有充分的社会条件的保障,这些社会条件设计人力、财力、信息等资源乃至整个社会政治环境。 ① 科研经费投入是科活动中社会投入的财金支持,它是科研活动的基本条件之一; ② 科技活动中最基本的要素是科技人员 ③ 科技社会运行与信息资源利用和科技传播密不可分; ④ 科技活动得以正常运行,除了财务投入、信息资源开发及人才培育等社会条件外,还需要社会政治环境的保障。 5技术认识与科学认识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 1、认识目的不同:科学认识的认识目的是认识自然,而技术认识的认识目的是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2、 认识对象不同:科学认识的认识对象是天然自然,技术认识的认识对象是人工自然;3、认识过程不同:科学认识的认识过程是个别到一般,经验到理论,技术认识的认识过程是一般到个别,理论到实践;4、解决的问题不同:科学认识的解决的是“是什么,为什么”,技术认识解决的是“做什么,如何做” 。联系:科学发展到今天,科学与技术已经能相互贯通,呈一体化的趋势,从三次技术革命看,科学和技术的关系已经表现为双向的互动关系。这种关系的最好体现是科学、技术一体化的形成,即科学的技术化和技术的科学化。科学的技术化指在科学研究中,需要以相关技术的发展作为其辅助的手段,为其提供相应的研究工具;技术的科学化指技术向技术知识体系的升华而反过来指导技术的发展,和技术以当今基础学科的新成果为基础的迅速转化。科学与技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互渗透、相互融洽的结果形成了科学与技术的连续体。科学、技术一体化的进程对科学与技术的研究方式、发展速度、价值取向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同时,科学技术生产的一体化形成互相促进的良性循环机制。在这种协调发展的机制下,共同推进人类社会的进步。 6明末清初我国科技落后的原因及启示: 原因:1中国古代科技自身的弱点,中国古代科学从内容上来说,较多地注意实际经验的总结,实用知识的积累和对自然现象的直观描述,没有上升为具有严密逻辑的科学理论体系2长期封建制度对科技发展的阻碍,科学技术不是脱离社会而独立存在的,它与别的社会现象有着复杂的联系,它依赖于社会经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发展。3中国古代哲学对科技发展而产生的不利影响,哲学对科技有重大影响,但这种影响却是既有正面又有负面的 启示:中国近代,特别是明清以后科学技术的落后并不是偶然的,它有着深刻的历史渊源,有着自身的、社会经济的、社会制度的、哲学方面的原因。这些原因归根到底在于:我国近代科学发展并不是一种科学的发展观。这种非科学的发展观不仅有它的哲学乃至文化的内容,而且有着社会经济和制度的深厚根基。要坚持科学发展观,我们就要研究科技落后的各方面原因,吸取其中的教训,借鉴别国的经验,走可持续的科学发展道路。 7如何理解科学技术的经济功能? 科学技术对推动经济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①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指科学技术在现代经济社会以及生产力中越来越占主导地位和起关键作用。现代意义上的生产力,是一个包含着科学技术、劳动力、劳动工具、劳动对象、生产管理等在内的大系统。科学技术作为这个系统中的关键要素,与其他要素之间的关系为:生产力=科学技术×(劳动力+劳动工具+劳动对象+生产管理等),科学技术对生产力系统中其他诸要素的主导和决定性作用,还表现在生产力系统中其他诸要素的存在和发展都离不开科学技术。 ② 现代科学技术促进世界经济一体化,加速了世界经济全面发展,加深了各国之间的分工。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经济合作的范围和领域不断扩展。生产过程的分工和协作是在国际空间中进行的,各国的生产过程越来越相互依赖、高度融合。 8如何理解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 答: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是指科学技术对社会能做什么或能表现出什么样的作用和能力。科学技术的价值决定着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体现了科学技术的重要价值它与科学技术的价值是统一的。 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包括科学技术的经济支撑功能、科学技术的民生保障功能、科学技术的精神文明功能、科学技术的政治文明功能等。 我们应充分并合理地发挥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让科学技术服务于真实,服务于人民,服务于和平。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034f19890f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c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