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课程考试 一、简答(每个20分) 1、试举例辨析“观察渗透理论”的观点。 答:1.“观察渗透理论”,这个命题指出了我们的任何观察都不是纯粹客观的,具有不同知识背景的观察者观察同一事物,会得出不同的观察结果。它是汉森的整个哲学思想体系的基石。总的来说,这一理论告诉我们,观察井非对物象“刺激”的消极的机械反应,而是受观察者的理论影响和支配,使不同理论观点的人可能把同一对象观察成不同的样子,其不同的程度相应于他们相互分歧的程度,理论差异小,则观察结果的不同也小,理论如果相对立的,则可能把同一对象看成不同的东西。 2.比如对于同一所建筑,在唯物主义者和唯心主义者看来分别是“先有建筑这个实物,才有建筑这个意识”和“先有建筑这个意识,才有建筑这个实物”;在美学家看来是“这个建筑物和周围环境是否搭调,美观”;在设计者看来是“这个建筑是欧式风格的还是美式风格的”,在建筑者看来是“这房子该多高,多宽,怎样才结实耐用,省材”。 2、试从你所学专业的某种角度举例说“范式、研究纲领”的含义。 答:一、范式 1.范式由一些具有普遍性的理论假设和定律以及它们的应用方法构成,而这些理论假设、定律和应用方法都是某个特定的科学共同体的成员所接受的。它认为科学理论不是能被经验证实或证伪的个别命题的集合,而是由许多相互联系、彼此影响的命题和原理组成的系统整体。 2.例如对于我们专业来说: 内的方面1.研究问题:结构的强度,刚度,稳定性;2.研究方法:理论结合实验;3.结论:各个行业的设计规范,可直接用于工程设计。4.语言:专有名词如应力,应变,位移,弹模,荷载等 外在方面1.组织:中国力学协会等;2.期刊:爆炸与冲击,各种力学学报,各学校的学报(工学版)3. 会议:如弹性力学大会,塑性力学大会,绿色制造大会,智能材料大会等4.范式的学习:教学,会议探讨,实验的抽象总结,理论推导演绎等。 二、研究纲领 1.拉卡托斯(Lakatos)通过他的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具体地构想了一个多元理论系列历史竞争的合理性模式。他认为:区别于整体主义,理论体系各部分的权重不同——包括硬核,保护带,正面启示法和反面启示法等;并认为一个纲领的价值的大小,是通过它所导致的新颖预见被确证的程度显示出来的。 2.就我们专业来说,硬核:包括一些众所周知并广为应用的定理等,如能量守恒定律,热力学定律,时空无差异性,以及理论和实验的关系等;保护带:一些随着科学发展而逐渐修正的理论,如弹性力学中我们认为物质的应力与应变成线性关系,并已经应用于工程实际,但在塑性力学中在应力与应变并不是线性关系。因需要做了响应的修正;反面启示法:如热 1 力学第二定律,能量的不可逆告诉我们永动机不可能制成,进而告诉我们研究的禁令都是什么;正面启示法,如弹性力学中,假设物质是连续,均匀,小变形,线弹性,如果认为物质不是线弹性,就是塑性力学,这就启示我们如果认为物质不是连续的,那是不是也应该会是一门特殊的学科呢,这就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非连续介质力学。 二、论述(每个30分) 1请简述西方自然观的流变。 答:西方自然观的流变经历了“古代的有机论自然观”“近代的机械论自然观”和“现代演化、系统的自然观”三个阶段。 (1)古代的有机论自然观: 它包括① 实体主义唯物论自然观:要点在于——寻求万物差别背后的统一性,并归于某种可感觉的物体颗粒,即某种实体(由多到一);解释万物的差别性,同样的本原形成了千差万别、迥然不同的大千世界(由一到多)。②形式主义唯心论自然观:认为万物的本原不在于统一到某种可感觉的物体颗粒,而在于它们各不相同的形式、结构、关系,可以用数字或几何等数学形式加以表示。由什么组成没有关系,关键是如何组成,形式主义更重视整体系统性;③亚里士多德的综合:万物皆有四因——形式因、质料因、动力因、目的因。它是有机论目的论的自然观。④中世纪的自然观:认为存在有不同的等级,存在大链条是对存在本身的一种衡量尺度。不是一概而论,非黑即白,而是有不同程度的存在,宇宙中的每一事物都可根据它有多少存在来衡量。 (2)近代的机械论自然观 随着宗教改革中的新教伦理,自然神学(Natural Theology)、自然神论(Deism)的出版,以及自然观的祛魅化特点——从有机隐喻到机械隐喻,近代的机械论自然观逐渐形成。它的特质是“语言是数学,方法是实验,问题是物理世界之规律,结果是产生了近现代科学,背后的形而上思想则是机械论的世界图景。”它实现了由思辨式的定性分析变成数学化的定量实验,由自我运动(self-moving)到惯性(inertness),由精神活力由内在于自然本身到外在于上帝,由拟人到拟机械,由存在由异质的层级金字塔变成同质化的机械粒子,开启了一个无限的宇宙时空。 (3)现代演化、系统的自然观 它强调世界是物质的,是发展的(演化观所强调的),是普遍联系的(系统论所强调的)。包括自然的演化性——物理世界是世界1,主观精神世界是世界2,客观知识世界是世界3和自然的系统性——老三论: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和新三论:耗散结构论、协同论、突变论。 2、《难以忽视的真相》、《全球变暖大骗局》两个记录片中的观点有许多不同,试用自然辩证法课程中所学的理论加以分析。并进一步阐述你自己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思考。 《难以忽视的真相》这个片子谈的是全球变暖,影片中列举了大量的事实来支持全球变暖的危机。影片纪录了戈尔在近几年里跑遍全世界各地主要国家和城市,去作关于人类造成 2 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而导致的温室效应对地球的威胁讲座的经历。戈尔先生通过大量制作精美的图表,数据,曲线,动画片,多媒体甚至漫画来给大家上了一堂沉重的环境教育课。而《全球变暖大骗局》则提出了一个完全相反的观点,它认为大气运动是个很复杂的过程,太阳、洋流、宇宙射线都会参与其中,怎么能简单都怪在二氧化碳上呢?再者二氧化碳只是地球大气的很小组成部分,而且这么小组分的气体增加有多少是人引起的也很难说。并且温度和二氧化碳的曲线和人类发展的进程不符,人类工业高速发掌发生在70年代,但是温度急速增长却在40年代,并质疑了那个全球变暖的重要证据的“曲棍球”气温曲线在科学界的可信度。 二者的主要分歧在于:1.究竟是CO2增加让全球变暖,还是全球变暖让CO2增加;2.全球变暖是一个周期循环的常态吗?3.如果我们继续这么下去的话,地球的温度真的会直线升高吗?南极真的会融化吗?4.全球变暖对我们来说真的是个灾难吗?5.科学界确实完全同意全球变暖始于CO2的说法吗?可见对于气候变化这同一个问题,这两个视频给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观念。气候变暖(甚至没变暖)可能是温室气体造成的,也可能是地球运行轨道造成的,也可能是其他原因造成的,这些目前有争议的事,都可以通过科学研究慢慢去证实。 从自然辩证法的角度讲,有观察渗透理论可知,“我们的任何观察都不是纯粹客观的,具有不同知识背景的观察者观察同一事物,会得出不同的观察结果”,二者的切入点和观察的角度以及所具有的知识背景和理论不同,进而得出了两个截然相反的观点,可见就观察和理论而言应有如下关系:首先,观察依赖于理论,观察渗透着理论。理论决定了观察的目的和对象。第二,观察必须以正确的理论为指导,理论决定了观察到什么。第三,任何观察陈述都是用某种理论语言构成的,理论提供了观察语言。第四,观察陈述也是可错的。一是观察本身可能产生错觉;二是观察依赖了错误的理论。如何知道一个观察陈述是否正确?还是要依赖于理论。第五,理论以观察为基础和源泉。科学理论和定律的发现来源与观察实验。 也就是说,观察和理论应该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观察和理论的这种关系是由观察的主观性和客观性所决定的。观察的主观性决定了理论必须依赖观察;观察的客观性决定了理论必然依赖观察。观察主观性与客观性的辩证统一决定了观察与理论的辩证统一。 可以这么说,人类的智慧虽然创造了经济的奇迹,但无知与贪婪却也留下了可怕的后果。环境污染,生态恶化,提醒我们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是可持续发展的唯一出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在当代已不再是一个理想的口号,而是我们基于全球性生态危机而提出来的关系到整个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现实问题,建立起一个新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地球生态圈”应该成为新世纪人们的共同愿望。 3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cad412aadd3383c4bb4cd2b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