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鸿门宴》新解 作者:查盈华 来源:《文学教育下半月》2014年第02期 内容提要:《鸿门宴》历来为人所关注,教学与解读文章可谓汗牛充栋。然不外乎鸿门宴上该不该杀刘邦?项羽、刘邦的性格决定了各自的命运。然这只是据一个个表象加以分析,然后,导致这些表象的根源是什么,少有人问及,或谈及非是。本文试从行为一目的学角度加以破解。 关键词:项羽 刘邦 目的 行动 性格 《鸿门宴》是司马迁《史记》中叙写非常精彩的事件之一,历来为人所称道,也一直是各种教材、史传文学选本必选之篇目,也是多数名家细读《史记》必读片段之一。关于此篇文章的研读与教学,基本集中在:“鸿门宴”上项羽是否真的要杀刘邦?项羽是否因个人性格问题而未能杀掉刘邦?未能杀掉刘邦的“鸿门宴”是否决定了楚汉相争的历史?分析项羽的性格、刘邦的性格等等。这不能说不对。然而,在笔者看来,还没有抓到问题的根本。古罗马皇帝马可·奥勒留在《沉思录》一书中说道:“行动就是你存在的目的。”也就是说,什么样的行动体现着什么样的目的。反之,什么样的目的也决定着你做出什么类型的行动。问题就来了,项羽的目的是什么呢?纵观《项羽本纪》表达其目的有两次:一是本传的开头,项羽与季父项梁观看秦始皇游会稽时说:“彼可取而代也。”一是引兵西屠成阳,杀秦王子婴后,“收其货宝妇女而东”,“人或说项王曰:„关中阻山河四塞,地肥饶,可都以霸。‟项王见秦宫室皆以烧残破,又心怀思欲东归,曰:„寓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严格说来,前一个不能算其目的,但细细分析又隐约表达了他的目的,享受这种荣宠威武,这与后一次的直白表达是一脉相承的。也是终极目的,要衣锦还乡,享受父老的众星捧月的无上光荣,重振项氏家族的昔日雄风与威望。由此,我们再来看鸿门宴上的表现。 首先,我们要看一下鸿门之宴的背景。课文开篇即写道:“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日:„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而省略了前面的“行略定秦地。函谷关有兵守关,不得入。又闻沛公已破咸阳,项羽大怒,使当阳君等击关,项羽遂入,至于戏西”几句。教材这样处理,有失妥当。一是少了鸿门之宴的前提因素之一——“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而为了这个先入关,他付出了多少努力和心血啊。章邯先派人与项羽“欲约”,项羽未答应,派蒲将军攻打三户,后项羽考因“粮少”才与杀“父”仇人章邯约。背负被楚人骂名的苦心经营付之东流,被刘邦占得了先机,其愤怒其不甘可想而知。二是没有了前面的大怒的“高台阶”,曹无伤的告密后项羽的焦急愤怒之情状被弱化了许多,后面的项羽说的“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也就缺少了些根基。三是如此情形下,项羽却能对项伯的“告密”之举听之任之,表露了项羽什么心态目的呢?仅仅是因为项伯是叔父?还是有其他原因。 其次,我们来理顺一下文中与告密内容相近相关的表述,进行比较分析。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03a9dc07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021ca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