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语言活动听画春天 活动目的 1.倾听和明白得一段话的含义,并学习用绘画的形式表现。 2能依照画面内容选择自己喜爱的角色进行添画,组成完整画面。 3.学习相应的词、句,并尝试运用。 4.体验自制和运用语言教具的欢乐。 活动预备 铅画纸、铅笔、彩色笔。 活动过程 1.观看了解作画工具——铅笔。交待:等会儿用勾线的方法来画出老师讲的一段话。 2.教师讲述:春天到了,春小姐慢慢地走来了,树林里的树悄悄地变化了。有的落叶树长出了嫩嫩的小芽芽,有的落叶树开满了一朵一朵的小花,常绿树穿着绿绿的衣服站在草地上。春小姐咨询:“哎——你们预备好了吗?我要将温顺送回大地了!”小树们张开手臂讲:“好呀!好呀!欢迎你。” 3.分析:这段话里有谁?在什么地点?有哪几种树?落叶树有哪几种不同的模样?(可重复念其中的句子) 4幼儿以绘画的形式表现老师讲述的内容。幼儿绘画时,教师再次朗诵这段话,关心幼儿经历、对比。 第二部分——分析(借助实物投影仪把部分幼儿的画放大) 1.分析绘画内容:那个小朋友画的是不是一片树林?你有没有找到常绿树和落叶树?落叶树有哪几种?春小姐在不在? 2.分析表现形式:春小姐表示什么?“小树们张开手臂”是把小树比成了什么?如何样用图画来表示? (介绍:把春天和树比作人的方法叫做拟人,讲话时用拟人、比喻等方法会让你的话更好听,更生动。) 3.提出添画的建议:春天的小树林会有谁去?去干什么呢?鼓舞幼儿在画面上添上2—3个自己喜爱的角色。 4.幼儿添画,鼓舞幼儿一边画一边想想用什么好听的话表达。 5.鼓舞画完的幼儿自找好朋友,看着自己的画讲一段话。要求:依照图意,用好听的词和句。 第三部分——看图讲话 1.把部分幼儿的画放大在屏幕上,请该幼儿看图讲话,教师组织幼儿分析:他讲的图画上有没有?找找好听的词和句: 2.再次总结看图讲话的方法:依照图意,用好听的词,最好用比喻、对话。 3.点评幼儿的绘画.即如何从颜色、大小、位置等方面来处理主体与背景的关系。 4.布置幼儿课后自己完成画面,分不为主体和背景涂上不同层次的颜色。 活动讲明 我园的“进展能力课程”一直注重在生活中练习语言。因为有了那个基础,到了中班时期,看图讲述的要求就由词语进入了讲完整连贯的句和段。为此,对使用画面的要求也从单物鲜亮转为有主物、次物与背景之分的画面,因为只有在丰富而又分层的画面刺激下,才可能显现主角及与配角关系的语句,以及干什么的语言内容。因此,我们常以在背景图上贴主体的方法引发幼儿对画面的内容进行思维和口语对应的练习。另外还利用中班幼儿有一定的 绘画技能和想象力的特点,提倡幼儿自画自讲,假如绘画技能无法满足口语需要时,就让幼儿以剪贴破图书上的相关物像作为调剂和补充。自画自讲有两种形式:(1)依照自己的画面进行讲述;(2)依照教师的一段口语进行绘画。这两种形式的共同点是,口语和绘画咨询都要相互转换、相互对应。不同点是:绘画讲话求异性强,听话绘画求同性强。其共同目的是让幼儿充分明白得口语和画面的对应及其能够互相转换的关系,增强讲述中的思维逻辑性。那个系列活动确实是把两种形式用一个主题内容有机地串联在一起。在进行此类活动时我们注意以下几点: 1.加强绘画技巧训练。如主体与背景关系的处理技法,对颜色深浅、物_的大小 等因素的表现提出要求,并进行相应的练习。教师对练习的指导立足于幼儿的自然表现,而不是单纯仿照练习。 2.绘画和语言活动有机匹配。能够统一在同一天中,便于幼儿思维与操作及时联系,从而实现在操作中预备和积存口语素材,在口语表述中反映操作的内容及其成效。 3.教师把握好指导幼儿口语的机会。除及时组织评析外,为了评析需要,还必须及时地把评析对象(画)放大,让幼儿对应画面客观评析。 4.指导重点在于与幼儿一起查找口语的落脚点,包括口语是直截了当来自画面依旧“画外音”,让幼儿明白心理活动的存在,并能在画面上捕捉相关信息。如春小姐咨询“你们预备好了吗?我要将温顺送回大地了”,让幼儿找到拟人式大树等画面。 5.口语训练的基点从词语、句子扩展到对段的领会,感受性地辨论它们的不同。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045e2fca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77f819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