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试述医学模式的转变对医疗观念的影响? 医学模式的转变,不只是理论概念上的改变,它涉及医学领域中的许多实际问题,如医学研究的思维方式和内容的改变,医学教育的变革,医疗卫生人员知识的更新,以及社会卫生保健网的结构和职能、政府医疗卫生政策和措施的制定,等等。它促进了医学问题的社会化和社会问题的医学化,促使人们对“健康”与“疾病”、“医生”与“病人”、“正常”与“异常”等一系列医学范畴和医学性质问题观念的改变,它要求医学从更为广阔的角度考虑,人类的健康问题,加强心理社会因素的健康影响的研究。 医学模式的转变,非常有利于医务人员从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汲取营养。近百年来形成的形而上学思维方式,已经深入医务人员的心中,成为他们的思维习惯。在医疗实践活动中,医务人员总是习惯于从人的生物特性上进行思考,而忽视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成因中的重要性。要打破这样的僵局,必须增加人文社会医学知识。然而,长期以来我国的医学教育过分注重学生的专业知识教育而忽视人文素质教育,重视实惠,忽视精神。现代医学模式主张在更高层次上把人作为一个整体来认识,从生物学、社会学、心理学及人文学等诸多方面来考察人的健康与疾病,认识医学的功能和潜能,从而对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注意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融合:疾病不但是一种生物状态,也是一种社会状态;判定人是否患病,不仅要考虑生物学状态,还要考虑心理和社会学的变量。既符合了时代的要求,也是医学科学发展使然。 医学模式的转变最本质的意义的是能促进医学更好的发展。过去,从生物学的观点出发,无病就是健康,侧重于有病治病,认为健康取决于好的医疗,只有医生才能把握你的健康,治病总是要用药的。但是多年的事实证明,过去的医学模式不仅在精神病和心因性、功能性疾病方面遇到了很多困难,就是在病理变化明确的躯体疾病方面也是不够的。现代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健康观认为,健康应包括躯体和心理两方面的健康以及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状况,要求医疗卫生服务的任务不仅是在身体上恢复健康,而且要在心理上、社会上改造人和完善人。医疗卫生服务必须从生理服务扩大到心理服务,从治疗服务扩大到预防服务,从院内服务扩大到院外服务,从技术服务扩大到社会服务,防治结合、预防为主,把预防和促进健康的服务放在卫生服务的首位。现代的医学模式对人的疾病和健康进行了完整的认识,要求人们全面地、立体地观察和分析疾病与健康的问题,用新的医学模式指导个体和群体的预防、诊断、治疗与康复,促进治疗疾病和预防保健的统一,使医学更好地发展。 医学模式的转变,使医学更好地履行了社会功能。由过去的“小卫生观”向“大卫生观”转变。现代医学卫生实践已经成为一种高度社会化的活动,它的社会支持系统日益扩大和完备,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已经具有国家、社会的规模。它不仅是一种社会福利事业,而且是第三产业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与社会经济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健康投资思想观念必须从单一消费性投资向生产性投资转变。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04817f5c5d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8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