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椟还珠》教案设计 教材分析: 本文节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有了前两篇学习的经验,本课可以指导学生自学,教师适当点拨即可。 教学目标: 1.会认4个生字,会写4个字。 2.熟读课文,了解“买椟还珠”的寓言故事及寓意。 教学重点:.熟读课文,背诵课文。了解“买椟还珠”的寓意。 教学难点:让学生进行人物点评,多角度探究寓意。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两篇文言文,谁能说说我们是怎样学习文言文的?1)结合注释;2)运用所学;3)反复朗读;4)联系全文,今天老师就来看看同学们能不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自己学会《买椟还珠》这篇短文。 二、检查预习 1、介绍韩非子 战国晚期韩国人,是中国古代着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政论家和散文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后世称“韩子”或“韩非子”,中国古代着名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2、指名学生读课文,检查断句 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熏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翡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 3、纠正字音:辑 玫瑰 三、指导自学,提出自学要求 1、读熟课文,借助书下注解,理解文意 2、小组内交流,互相补充 3、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文章的意思 四、全班交流,理解文章内容 1、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其:代词,他(楚人)。 2、熏以桂椒。是“以桂椒熏”,“以”是“用”的意思。 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其:代词,指楚人。而:文言虚词,这里可以翻译为“却、可是、但是”。 3、全文意思是:楚国有一个专门卖珠宝的商人去齐国卖珠宝,为了让珠宝畅销,特地用名贵的木料制作了一个小盒子,把盒子雕刻装饰得非常精致美观,用桂椒香料将盒子熏得香气扑鼻,然后把珠宝装在盒子里面。有一个郑国人,看见装宝珠的盒子既精致又美观,问明了价钱后,就买了一个,打开盒子,把里面的宝物拿出来,退还给商人。 4、尝试背诵课文。 五. 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人物点评,多角度探究寓意。 1、争辩:支持楚人的做法和反对其做法的理由。 怎么看待郑人“买椟还珠”的举动呢? 那个郑国人的眼睛只盯着那只精美的盒子,结果却丢掉了真正有价值的宝珠。可见,做什么事情都要分清主次,否则就会像这位“买椟还珠”的郑人那样做出舍本逐末、取舍不当的傻事来。 2、观看买椟还珠的故事。 六. 联系现实,课外拓展。 在现实生活中,如果买东西的话,作为消费者可以从这则寓言中得到什么启示?假如你是个生产商,你又可以从中领悟些什么?推广开去,这则寓言还能给我们哪些启示? 七. 学生归纳,谈本节课的收获。(从买东西一直到看一个人,都要看其本质的道理。) 八. 布置作业: 1、发挥想象,撰写《新买椟还珠》。 2、查找相关出于寓言故事的成语。 板书设计: 买椟还珠 楚人 精心装饰 郑人 买椟还珠 《买椟还珠》教案设计 哈拉海镇第二中心小学 刘海深 2013、09、06 《买椟还珠》说课稿 一、说教材 1、 教学内容 买椟还珠,出自《韩非子》。这则中国古代寓言故事被选在五年级第一学期第二单元第三课,因为前面已经学了两篇文言文,学生对文言文的学法有了一定的了解,是文言讲读课文,有了前两篇学习的经验,本课可以指导学生自学,教师适当点拨即可。 2、设计意图:五年级学生文言文学习刚开始,需要培养他们积累文言常用实词虚词的意识,并使他们掌握一定的文言文学习的方法。 为此,我将教学目标定为: 教学目标: 1.会认4个生字,会写4个字。 2.熟读课文,了解“买椟还珠”的寓言故事及寓意。 教学重点:.熟读课文,背诵课文。了解“买椟还珠”的寓意。 教学难点:让学生进行人物点评,多角度探究寓意。 二、说学情、教法学法 1、学情分析 由于之前已有两篇文言文学习的基础,学生已经学会参照注释为文中生词正音、解释,但还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理解文意时,学生不能自觉地联系上下文揣摩,对主旨的理解也往往只从字面理解文中的浅层含义,对人物的深入评价往往不够完整。 2、 教法学法 本册教材中要求学生重点掌握朗读的技巧,因此整个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通过个别朗读、小组朗读、集体朗读等多种形式反复朗读,使学生体验感悟,揣摩寓意。教师通过点拨引导帮助学生掌握理解文意、揣摩寓意的方法。 三、说教学程序: 第一步:导入 1、结合前两课的学习, 说说用什么方法来学习文言文。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04b534a3ff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d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