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山界》教案 教学目标: 1.根据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把握文章内容。 2.揣摩语句,理解词句的意蕴,体会描写的特点。 3.结合背景知识和文章内容,感悟红军战士顽强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本文语言朴实而优美,字里行间流露着真挚而强烈的感情 2、学习红军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时数: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三课时 一、回顾导入 回顾上节课内容 二、揣摩描写 一切景语皆情语,在乐观的红军战士眼中,老山界上的景色也别具特色。 1. 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 明确:作者运用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将无形的声音化为具体的形象,给人以美好的联想。用看似矛盾的语言,表现了人声和大自然的声音交织在一起或小或大或远或近的“不可捉摸”的感觉。同时作者还运用了反衬手法,以“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来衬托午夜雷公岩的寂静,获得了“以声衬静,静更静”的艺术效果。 2.她的房子和篱笆都是枯竹编成的,我们生怕有人拆下来当火把点,就写了几条标语,用米汤贴在外面显眼的地方,告知我们的部队不准拆篱笆当火把。 明确:“生怕”是“很怕”的意思,“显眼”是“明显而容易看到,引人注目”的意思,用这两个词,强调我们的部队严禁拆瑶民的笆做火把,充分表现了红军对瑶民利益的关切和保护。 3.满天都是星光,火把也亮起来了。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这真是我生平没见过的奇观。 明确: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表明老山界山势的陡峭,山路的险峻,爬山的艰难;火把一直“连到天上”,显示了老山界的高峻。“奇观”指人、夜色、高山交织在一起,组成了瑰丽、壮观的景象。表现了红军队伍的宏伟气势并颂扬了红军坚强的革命意志和乐观主义的精神。 4.我们完成了任务,把一个坚强的意志灌输到整个纵队每个人心中,饥饿、疲劳甚至受伤的痛苦都被这个意志克服了。 明确:这里说的“一个坚强的意志”,指红军为北上抗日,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而争取胜利的坚强意志。用在这里,点明了红军进行长征的思想基础和力量源泉。 三、写法探究 这篇文章是按时间的变化和地点的转移安排层次的,这样写有何作用? 材料按时间顺序安排十分恰当。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事情,一层一层说下去,一清二楚,文章脉络十分清楚。逐层写明时间的变化和地点的转移,使叙事和描写都合情合理。例如,假设不写天黑的时间,那么火把的描写也就显得奇怪了。 三是有些事情起初不明白,后来才明白,接时间顺序写,前设悬念,后面解释,有扣人心弦的效果。例如,沿着山沟向上走的时候,不知道前面为什么走不动,使人疑惑不解,猜想这老山界一定非同一般,特别难爬,读到后面证实了,这座山的确特别的陡峭。 四、总结全文 1、 中心思想:本文材料组织清晰,叙述语言生动具体,记叙了长征途中红军翻越老山界的经过,表现了中国工农红军克服困难、英勇顽强的斗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七、布置作业 1.练习册 2.生字词 板书设计: 老山界 远征难 不怕 走路难、睡觉难、 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吃饭难、处境难 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0556204167ce0508763231126edb6f1afe0071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