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山界[79]

时间:2022-04-08 00:07:16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老山界 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记叙事件、安排层次的方法。

2、通过品读分析文章的关键语句,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体会红军乐观、积极进取的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通过品读分析文章的关键语句,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体会红军乐观、积极进取的精神。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介绍作者

1、导语: 老山界是当年红军长征途中翻越的第一座大山。其主峰海拔2141.5米,为华南第一高峰,素有“五岭极顶,华南之颠”之美誉。 193412月,中央红军在湘江与国民党军队经过惨烈的激战,损失惨重,退入了山高路险的猫儿山,开始了翻越老山界的艰难历程。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朱德、叶剑英等一代革命伟人率中央红军三军团、中央军委纵队、后卫五军团、八军团日夜兼程翻越老山界。这是红军翻越长征路上第一座高山时候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结构,初步感受文章内容 ()学习生词:

1、让学生提前预习课文,勾画成语和重点词语; 2、课堂中识记重点词语; ()理清文章的脉络结构

1、请用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可围绕标题展开。(红军翻越老山界)

2、写文章首先得有条有理、顺序清楚。写红军翻越老山界以什么为顺序呢?(间变化、地 点转移)

3、请在文中找出表明时间、地点的词句。

4、请根据这些时间词理清翻越老山界的大致情节。


(1)下午--天黑,山沟--山脚,翻山前,记叙“我们”同瑶民的攀谈。

(2)天黑--黎明,山脚--半山腰,翻山中,记叙“我们”半夜爬山和露宿雷公岩。 (3)黎明--下午两点多,半山腰--山顶,记叙“我们”白日爬山情景。 (4)下午,山顶--山下,记叙“我们”下山的情景。 三、品读圈划,理解文中翻越老山界的困难:

我们知道了作者以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为顺序记叙了红军翻越老山界的经过。时我们也了解了老山界是一座难翻的山。其“难”表现在哪些方面呢?请圈出相关语句并加以分析。 1、交流:

走路难:悬崖峭壁、山高路险。 睡觉难:路窄石硬、寒气逼人 吃饭难:粮食奇缺、肚子饥饿。

2面对这般重重困难,我们的红军战士是如何对待的呢?请圈划出相关的语句并加以分析。

打趣逗笑、奋勇登山。 酣然入梦、观赏夜景。 鼓着勇气、继续前进。 毫不畏惧、嘲笑敌机

总结:这些描述表现了红军战士乐观顽强 的思想性格。 四、分析文中重点的场面描写和景物描写: 1、“之”字场面的描写:

提问小组讨论:怎样描写的?勾划语句,这样描写表现了红军战士的什么精神? 2、半夜醒来的景物描写:

提问小组讨论:“见”主要写了哪些景物?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所“见”景象给人什么感受?“闻”突出了什么特点? 可作者描写的却是各种“声响”,这不是自相矛盾吗? 这些声音有何特点?采用什么修辞方法写出。 五、拓展延伸:


写寂静,可以以静写静, 也可以以声写静。这篇课文既说“寂静”,又说“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正是以声写静。恰恰因为静极了,才听到一般听不到的声 ;恰恰因为听到了一般听不到的声音,才说明实在是静极了。你在生活中曾有这样的感受吗?试用一二百字写出来,练习用比喻。 四、作业布置 完成拓展延伸题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55dadd2731d4b14e852458fb770bf78a64293a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