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活动――猜猜我是谁(聂莉莉) 教学目标: 1. 能够通过观察物体的特征来判断它的身份; 2. 增加幼儿的好奇心和观察力; 3. 提高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4. 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教学准备: 1. 一些有趣的生活物品,如水果、玩具、绘本等; 2. 黑板、彩笔; 3. 清水和毛巾。 教学步骤: 1. 导入环节(5分钟):老师在桌子上摆放一些生活物品并请幼儿集体观察,然后给每个幼儿一个环节卡片,让他们独自寻找一个物品,准备在接下来的活动中让其他幼儿猜测这个物品的身份。在这个环节中,老师可以在黑板上写下一些提示:颜色、大小、形状等,引导幼儿观察物品。 2. 实施环节(20分钟):每个幼儿轮流拿出自己的环节卡片,其他幼儿则根据提示来猜测这个物品的身份,并用简短的语言来描述,比如“我猜这个物品是一个红色的苹果”、“我猜这个物品是一个长长的铅笔”等等。当猜中物品身份后,该幼儿可以继续跟其他幼儿交换自己的环节卡片。 3. 结束环节(5分钟):活动结束后可以让幼儿再次分享一下自己挑选物品的原因,并带领他们一起搜集更多的不同形状和颜色的生活物品。 教学反思: 1. 本次活动的难度较小,对幼儿来说比较容易,老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年龄和认知水平适度调整来增加活动难度,如增加提示信息的难度、增加物品的复杂性等。 2. 在环节之间的过渡时间过长可能会让幼儿们失去注意力,老师可以准备足够的物品,并尽力缩短过渡时间。 3. 在猜测物品身份时,老师要避免仿照和直接指出答案的情况,应该鼓励幼儿们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和猜测,促进他们口头表达和思考能力的发展。 4. 在活动结束后,老师可以将幼儿们搜集到的物品收集起来,做成分类展示,让幼儿们更加深入地了解生活中的各种物品,促进他们的科学兴趣和思维发展。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05e91b78fc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c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