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尾民俗民风之三 农业生产

时间:2022-07-08 09:40:12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汕尾民俗民风之三 农业生产

(撰写人:翁深在、叶良方、罗洪强)

一、农业

汕尾地区所沿用的历书是夏历,历书中的二十四节气,成为本市农业活动的主要根据。 (一)耕作时序习俗。旧时立春日县乡之官绅要民众到村里或郊外去祭拜五谷神和田神,祈求五谷丰登、六畜昌盛,谓之夏(祈)平安。上元节后,值雨水、惊蛰间之初雨时节,农民正式开耕;故有元宵景过,各人找工课之农谚。农民从早、晚造至冬种的生产过程中,为不误农时,都循二十四节气有序进行。如:春分瓜、清明麻清明布,谷雨店”“芒种不见种、雨淋夏至秧小暑小割,大暑大割秋分定禾苗,寒路稻出昭(齐)立冬番薯小雪麦等等,都是反映当地农事活动时序和物候的俗谚。迨立冬后,为庆丰年酬神演戏,俗称还神戏收冬戏。冬至日,农家早上要备五味菜祀祖,做甜丸敬神。向祖宗和神明禀明一年收成的情况。

(二)农事规俗。开耕伊始进行重要农事,如栽种、开渠、筑堤、伐木等,农民一般要按历书提示的吉凶忌讳内容择日而行。早造播种称落早,播种时农民备供品到田间拜田头爷。在田边插上小竹枝及稻草人,以防禽畜踩食。插秧叫布田山区水直播或移植小苗秧叫,稻田除草谓莎田草,山区叫踏田草。旧时天热大旱有求雨之俗,村、社耆老组织农民到三官大帝,龙王爷等庙前请愿。许以打醮、演戏等方式答谢神灵布雨之恩。有的还挑选几个名字与同音的汉子,挑着水,扛着神像,一路上敲锣打鼓、三跪九拜到传说中龙神出没之处,如海丰大化山、陆丰雨山等去祈祷。这些都是体现了对龙的精神寄托。有些地区为防虫害,水稻收割后焚稻草以灭虫卵和肥田。若遇螟、蝗虫肆虐,农民也有到郊外当天叩拜天神,祈求显灵灭虫之俗。

收割,早季俗称割稻,晚造叫收冬。早季收割以后,在吃新米之前,要先用新米做饭,在村(家)里祭拜五谷神。晚造播好秧后,做一顿丰盛的饭菜祭祀祖宗,俗谓做田密。并留下一把秧苗,以示来年丰稔依旧。农历七月十四日,要备供品到田间祭拜田头爷,于田埂边青苗处,插上几株青竹,粘满五色纸条。祭品有用米粉做的稻穗,象征年丰物阜。20世纪70年代后,随着科技的进步,农业机械化和水利化发挥了效益;除田草有除草剂;除虫有农药。大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益。农民已不再把命运系在神明身上。但农历四月二十六日的五谷神生,部分地方还遗留着祭拜我国农耕文明的始祖炎帝神农氏的习俗。

(三)饲养习俗。在没有机械耕作的年代,种田早冬三造靠的是牛的耕耘。因此耕牛成了农民饲养为主的牲畜。母牛一般在冬季产仔。小牛犊于翌春便可用铁制的辔头把它鼻子串住,套上绳子,以便放牧、役驶。故民间有二月二牵牛仔去钻鼻之谣。耕牛成年劳作到了冬至前才算松口气。冬至日下午,主人替牛梳洗一般后,即用松菜包着冬节圆或猪肉喂它,同时轻抚着牛头以表慰惜。客家山区的农民要给耕牛备好过冬的秆棚(将稻草堆成棚)寒冬腊月,要给耕牛煮热粥水,保证耕牛的安全过冬。购小猪俗称掠猪批,猪扛回家时要在家门口烧火团,以示驱煞。出卖大猪时,主人要拔起几条鬃毛,并在司命灶君神前摆供酬神,谓之解猪纸,以祈后一槽再饲大肥猪。孵家禽时忌让进过病房或产房的人入孵房,谓其眼不清净见之不利。赶鸭子到田野或海滩觅食叫撑鸭三鸟发生瘟疫谓之败条(栏)客家人多住于偏僻山里,防盗看门自然少不了狗的帮助,因此家家户户都有养狗的习俗。 二、渔盐业

(一)渔业。造渔船的第一工序是安装船底中间的三条船板,俗称箦(音多客切)槽箦槽时要祭木神,扎红绸。新船竣工后择日下海称进水。船上一般要设妈祖神座,插金花,贴符纸。船桅上要贴一帆风顺鱼虾满载等吉祥红帖。渔民在神前卜圣杯后,方鸣






炮启程。首次下海不管鱼捕到多少,都要拿到街上发卖,这叫有掠有卖。开春,渔民认为第一只先出港的船不吉利,故碣石港的渔民新春时曾有捐资赠给第一只出港渔船的习俗。节后首次下海捕鱼,一般也要拿到市上发卖。汕尾渔场因季候风的关系,五、六月多在红海湾;七、八月则东移碣石湾;九月底时碣石港以东之渔场较旺;故渔谚有五、六无牵东,七、八无牵西九月底拖东之说。期间,渔民易港捕鱼,俗称过澳。渔民禁忌捕白吴鱼(海豚),认为这是神鱼,捕之不吉。若捕到大海龟,一般都放走,有拿到市上发卖的,会着意劝顾客购后在龟背上刻上自己的名字,举行放龟仪式,放它回大海,谓放生 (二)盐业,明末清初汕尾的制盐以晒水为主。盐工提海水上盐池晒盐的操作过程叫,盐池俗称盐町,卤水经过蒸发池、结晶池、养卤池、储卤池等七道工序称一拔,二……。盐工从结晶池播下盐种称为撒盐母。收盐叫耙盐。盐民纳潮要掌握潮水位。诸初一、十五当午可(潮落)廿一、廿二当午(潮涨)等海洋谚语便是他们的经验总结。

三、工商业

(一)技术的传承,木匠业的祖师是列国时的巧匠鲁班。木匠用的直角正方曲尺,俗称班尺。旧时手工者一开门则多摆弄工具以示好兆头。木匠开门要磨斧头,木匠安装脊楹,俗称上梁。上梁时要择良辰,梁中间要系红棱和五谷种,贴红帖,讲四句(吉利话)木匠到人家做完工后总要在主人家地上留一些刨花或木屑,让主人家收拾,取个吉庆有余之好兆头;棺木匠谓其店为长生店,含有益寿延年的意思。泥水匠奉祀的是荷协祖师。泥水师傅为人搞建筑或拆卸时,手握工具(灰匙或铁凿),口唱利市话,屋主人同时烧香放炮,以示镇邪,称兴工。铁匠的祖师爷是李老君,铁匠开门时要把风箱拉得呼呼响,带有旺火生宝色之意。理发师的始祖是吕洞宾,理发师一开门便将剃刀在兽皮或帆布制成的抹布上来回抹擦。相传抹布是吕洞宾赐的剑盒,可制凶迎吉,其实它也具有去污磨利的作用。 ()经商术的传承。汕尾市商界崇尚春秋时期的商贸名人陶朱公和晏婴,继承他们善于经贸的传统作风。具有抓住时机、敢于冒险和开拓进取、敢于决策的投资手段和经营策略;使汕尾市城区商业繁荣、商店酒肆林立,被誉为小香港。旧时海丰县城最大的富商林葵利,其商店门口的楹联:葵枕实且公,不欺童叟;利泽长而远,足贯市廛,写出了他们经商致富的原因。公平墟是邻近八县山海货物的集散地,也因公道公心公德,南北公认公道市;平价平衡平准,东西评称平价墟的商业道德而著称。受到前辈经商术的传承,经营者表现了民间灵活经商的决窍。即做到诚实取信、保质保量、童叟无欺;以及货符所值、薄利多销、互利融资、创造品牌等营销策略。现公平墟服装行业风生水起,纺织品远销全国各地和东欧、东南亚诸国。

(三)商行和市场习俗。旧时商界过春节时有互相拜年之俗,把交换回来的贺年帖,悬贴在店里显眼的地方。商店奉祀的招财爷是传说中的财神赵公元帅统领下的招财使者一般集市中心都建有富寿庙内祀招财爷。但也有些地方崇信关帝君的,20世纪80年代起,各地已有不少商贾在他们的行铺、公司里为关公设神位,定期顶礼膜拜。

商店早上一开门,掌柜的就拿起算盘上下晃动使之叭叭作响,然后放回柜里,再次弹拨一番,随后用鸡毛扫掸去柜面上的灰尘。以取一个鸿运腾飞的吉兆,也含有精打细算的意思。中药店在开门时,要撞响捣药用的铜臼,表示铜臼用得多,就生意兴隆。

赶集俗称投圩,赶集日期有定例,三日一趁(转)圩。汕尾各县区虽有不同,但大抵相近的圩市圩期相互不会重复。如海丰县东部的公平圩日为农历一、四、七;可塘圩为三、六、九;青坑圩为二、五、八。交易的物资,一般以当地的农副产品为主。每逢圩日,各种物资分门别类按划定的区域摆置,供人们选购。也有一些属专卖圩市,如市城区品涌的牛圩,红海湾东洲坑的渔需品圩等,发展至现在还有一日一圩的如陆丰的博美和红海湾的田墘的蔬菜市场。有个别圩市每年还要在开圩日搞庆祝活动,如海丰梅陇圩正月二十开圩日,庆典非






常隆重。

(四)行话、暗号。沿海鱼贩到经纪行交易,秘密投标时操的一种数码行话,俗称 ,如一叫,二叫,三叫”“,四叫,五叫,六叫七叫,八叫,九叫,十叫或号,如果价钱是23角,就说神斗47元就叫苏子;价钱是55角,就说双马

暗号。木匠在墨线上划个X表示要,泥水匠在墨线上划个X表示不要



文章由海陆丰社区提供 http://www.520bading.net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06bac86addccda38376bafa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