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社会实践活动_小杆秤大智慧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时间:2022-08-25 05:05:24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小杆秤大智慧

教学活动过程:

环节一:猜谜引入 体验杆秤

猜谜语:一点铁,一点铜,一点木材,一点绳。同学们你们平常都用什么称量物体呢?你见过杆秤吗?用过吗?你对杆秤有多少认识呢?

我们在菜市场的很多角落里有时还能看见老一辈在用杆秤称量东西卖。今天老师就带了一把杆秤来,你会称量物品看称吗? 学生活动:学生思考回答学生称量物品并读数

【设计意图——从日常生活点切入,引出杆秤并使学生初步认识杆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环节二:微课展示 交流收获(小杆秤大智慧)

为什么杆秤能称出物品的重量,杆秤上的刻度是怎么来的?那么你又知道杆秤的由来及发展历史吗,其背后蕴藏着什么样的大智慧?带着这一连串的问题与疑问,我们不妨一起通过观看一个微课来寻找答案吧。

看完这个微课视频,同学们你们感受到了什么?又有哪些收获呢?

学生活动:学生观看微课 思考回答

【设计意图——通过精悍的微视频,让学生在短时间内了解杆秤里蕴藏的大智慧。


环节三:合作制作 展示分享

老师这里做了一个简易的小杆秤,大家想不想也自己动手制作一个简易的小杆秤,感受古人伟大的智慧呢?在制作之前我们先要搞清楚一把杆秤由哪几部分构成呢? 制作步骤:

1 制作秤盘挂在秤杆上并固定死。 2 在秤杆上挂上提纽,确定支点。

注意:提绳位置先要灵活可调,等秤杆右侧往上翘后,固定提绳。 3、制作秤砣并挂在秤杆上,空盘称量,在秤杆的平衡点处标定“0刻度。

4 称量30g的物品,在秤杆的平衡点处标定“30”刻度。在标定的两刻度间平均标定其他重量的刻度。

接下来以小组为单位利用自己手中的材料开始动手制作吧! 小组比赛展示本组制作的小杆秤

思考讨论:在整个小组合作动手制作过程中你们小组遇到了哪些问题?是怎么解决的?小组内分工合作参与如何?有什么收获体会呢?分享下你们的经验。

学生活动:听讲制作的步骤及注意事项。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工合作动手制作杆秤。小组讨论思考并回答。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真实的体验杆秤中所蕴藏的智慧,加深对杆秤的认识与使用。

环节四:实验探究 交流汇报(杆秤里的秘密)


观察我们制作的小杆秤,哪部分是最容易改变的,哪部分是不变的呢?

小组讨论交流探究——秤砣的轻重是否影响称出的物体重量?填表:

实验过程

探究焦点问题

相同的条件 不同的条件



实验现象与结论

秤砣的轻重影响 称出的物体重量

秤砣越___

称出的物体重量偏___

点拨归纳:秤砣越重,称出的物体重量偏小;秤砣越轻,称出的物体重量偏大。

出示微课从杠杆原理方面解释实验现象。

正是由于杆秤的秤砣可以自由套换,其技术含量低,精度不高,秤砣越轻,秤的读数越大,所称物体的重量偏大,所以成了不少商贩缺斤少两的“利器”。生活中在用杆秤买卖东西过程中,往往就会遇到缺斤短两的问题。一些商家使用的秤砣明为一斤,其实只有七八两,有的甚至相差半斤。

思考讨论:作为中学生的你,如果遇到这种问题怎样才能在与奸商小贩的较量中识别真伪,保护自己的权益呢?针对出现的这种现象,我们什么启示呢?

学生活动:思考回答。小组合作探究完成实验记录卡。小组代表交流汇报成果。观看微课。学生思考讨论回答。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实验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观察与


记录实验现象,让学生更真实的发现并总结真理,寻找杆秤背后隐藏的秘密。

环节五:濒危保护 继承发扬

由于杆秤本身的弊端,逐渐被先进的电子秤所取代,杆秤的使用越来越少,为使这项古老的传统技艺,流传于世,成为中国人发明的历史见证,近几年来,有的地方为抢救这项制作工艺,将其列入了本地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得到了有效保护,下面我们一起来观看一个视频。

学生活动:观看视频

【设计意图——唤起学生对中国传统技艺的保护意识,继承并发扬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 环节六:拓展探究 总结收获

杆秤虽比不上电子秤,但作为华夏“国粹”,它凝结了人类高度的智慧和工艺技术,具有特殊人文价值和存在价值。 拓展探究作业:杆秤的提绳位置对称量的准确性有影响吗? 【设计意图——布置拓展探究性问题任务,给学生留有进一步探究的问题,让学生不断学习,不断发现新知。



小杆秤大智慧

学习者分析:

本节课教授对象为七年级学生,七年级是学生从小学向中学过渡的重要时期,他们的认知过程也已经由形象性向抽象性转变。大多数


学生学习态度较端正,学习积极性较高,但还未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大部分学生还存在着依赖性,不愿意自己探究知识,有的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较差,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比较差。

学生在小学自然科学中已经初步了解了杠杆原理,对于其中蕴含的深层次物理知识缺乏认识。现实生活中学生使用电子称的比较频繁,但对于比较原始的杆秤大多数学生还比较陌生,尤其是对于杆秤的由来,发展历史及其制作使用方法更是知之甚微。



小杆秤大智慧

1、通过观看微课视频,学生对杆秤有了最基本的了解,包括杆秤的由来、发展历史、文化价值、组成结构和杠杆原理等,充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为下面制作小杆秤并进行探究实验做了很好的铺垫。

2、通过小组合作,学生经历了设计和制作小杆秤的过程,在不断修正、改进和制作的过程中,并用所制作的小杆秤多次称量重物进行探究实验,真正动手实践操作并体验了一次科学探究的过程。 外,学生也体验到了制作的艰辛,感受到了小组合作探究的乐趣,体会到了成功的愉悦。

3、通过现实社会中不法商人利用杆秤的弊端所出现的缺斤短两这一问题,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做一个讲诚信、公平公正的人。

4、通过观看杆秤的手工制作过程视频,学生感受到了中华文化


的技艺和劳动人民的伟大智慧,培养了学生的文化情操,树立了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

总之,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学生不仅学得了杆秤的相关知识,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掌握了探究科学现象的思维方式,这种探究方式是解决各种问题以及将来进行科学探索时所需要的。



小杆秤大智慧

杆秤是人类发明的一种历史最悠久的衡器,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的计量工具,也是中国古代的重大发明,一直沿用至今。杆秤是公平交易的重要工具,其制作工艺历史悠久,千百年来,手杆秤也可算作华夏“国粹”。但由于杆秤本身的弊端,逐渐被先进的电子秤所取代,杆秤的使用越来越少,几近彻底倒闭。只有少数地方的杆秤老匠人仍在坚持制作杆秤。

作为中国独立发明的传统衡器,杆秤并不比电子秤科学性差,它在中国应用了数千年,从一定的意义上说还是保留着原生态、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的衡量工具。杆秤比起电子秤更具人情味,具有人文性格。它的兴衰沉浮记录了社会生活变迁史。在电子秤已广泛应用于商业计量的今天,传统杆秤仍有一定的群众市场。

我国传统手工做秤的工艺集中了东方人重直观和崇尚简洁实用的高度智慧,也凝结了大量的精巧工艺技术,蕴藏着丰富的专门知识,至今仍然具有特殊的科学工艺、历史人文和社会学研究价值,也必然有其未来存活发展的地位。


型:实践操作探究课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了解杆秤的组成结构和杠杆原理,掌握设计和制作小杆秤的步骤和方法。

2 认识秤砣的重量会对小杆秤的称量准确性产生一定影响。 过程与方法:

3 经历设计和制作小杆秤的过程,不断修正、改进和制作,用所制作小杆秤多次称量重物,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4 体验设计和制作的艰辛,感受小组合作探究的乐趣,体会成功的愉悦。

5 培养学生的文化情操,感受中华文化技艺和劳动人民的伟大智慧,树立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

教学重点:设计和制作小杆秤

教学难点:探究秤砣重量对杆秤称量准确性的影响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动手操作、实验探究

教学准备;长竹筷、螺丝帽、棉线、纸盘、小刀、铅笔





小杆秤大智慧

秤砣的轻重是否影响称出的物体重量?填表:


实验过程

探究焦点问题

相同的条件 不同的条件



实验现象与结论

秤砣的轻重影响 称出的物体重量

秤砣越___

称出的物体重量偏___

拓展探究作业:杆秤的提绳位置是否影响称出物体的重量?填表:

实验过程

探究焦点问题

相同的条件 不同的条件



实验现象与结论

杆秤的提绳位置 影响称出的物体重量

提绳位置离秤盘越___ 称出的物体重量偏___



小杆秤大智慧

课后反思:

对于本节课教学来说,简单枯燥的说教起不了多大效果,要尽可能多的通过实物,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来激发其学习兴趣,在动手操作探究中体会科学的奥秘,掌握相应的科学知识。在这一课中要求学生通过观察认识杆秤的结构,发现并理解杆秤中蕴藏的大智慧和秘密,然后学生动手制作一架简易小杆秤。除了要有一定的动手能力外,更需要耐心与细心以及小组内的合理分工和默契配合。课堂中联系生


活实际,了解社会问题,结合杆秤在使用过程中遇到的缺斤短两问题,激发学生的责任感和危机感,使其树立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达到良好的教育目的。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学生不仅学得了杆秤的相关知识,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掌握了探究科学现象的思维方式,这种探究方式是解决各种问题以及将来进行科学探索时所需要的,一经掌握就具有迁移价值。此外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也初步了解了物理学科中的杠杆原理,为八年级物理知识中杠杆原理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节课小组合作过程中学生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在进行交流收获经验时,学生分享交流经验的时间不够充足、不够完善有些遗憾。





小杆秤大智慧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这是一种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综合实践活动不是其他课程的辅助或附庸,而是具有自己独特功能和价值的相对独立的课程,它与其他课程具有互补性。本节课就与物理学科中的杠杆原理这一知识进行有效的整合,体现了学科之间的融合。

综合实践活动以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为基础发掘课程资源,而非在学科知识的逻辑序列中构建课程。综合实践活动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


中去,在在“做”“考察”“实验”“探究”“设计”“创作”“想象”“反思”“体验”等一系列的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本节课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动手制作一个小杆秤,进而通过用做好的杆秤来实验探究其中蕴藏的秘密,学生通过“做”“实验探究”一系列的活动中,培养了问题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07140c70bd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a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