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湖心亭看雪》微课 ——《湖心亭看雪》中白描手法的运用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通过朗读,培养对古文的阅读理解能力。 2、过程与方法:品味雪后西湖奇景,学习本文白描手法的运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欣赏雪后西湖之美,感悟作者超凡脱俗、孤高自赏的文人雅趣。 教学重点难点: 品味雪后西湖奇景,学习本文白描手法的运用。 教学准备: 多媒体,ppt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 湖心亭看雪这篇一百多字的小短文,为我们描写了雪夜西湖的景色。古来写西湖美景的古诗文有不少。如苏轼的“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又如杨万里的“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那么张岱这篇文章有何独特之处呢?在我看来,这篇文章的独特之处在于,文中描写雪景的句子。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朗读下文中描写雪景的句子。 (二)教学过程 播放幻灯片三:读文中描写西湖雪景的句子。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教师朗读:文中描写西湖雪景的句子。下面我们就通过分析描写雪景的句子,来品味文章的语言特点。 播放幻灯片四: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教师:远望西湖之景:一幅朦胧又宁静的西湖雪夜全景图。用语简练。 播放幻灯片五: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教师:这一句,作者以白茫茫的世界为背景,由远及近的勾勒出雪夜西湖中的其他景物。 播放幻灯片六:教师问:这些景物是什么样子的呢? 引导:长堤是直是弧?亭子是高是矮?作者所乘的小船是有篷还是无篷?对于这些问题,我们都不得而知。因为作者并没有进行任何细致华美地描写。由此得知,此处描写用语质朴。 播放幻灯片七:除此之外,作者用“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等量词,长堤倒映在湖上只剩一抹淡淡的痕迹;湖中的亭子也被白茫茫的世界映衬得只有墨点般大了;而作者所成的小舟在这浩渺的冰雪世界中则轻如草芥;湖中之人,更是犹如米粒一样,微不足道。这些量词对景物进行了夸张的缩小,使之与前文浩渺的雪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此处描写用语传神。 播放幻灯片八:教师总结:白描手法语言的特点:用语简练,所用不过49个字; 语言质朴,不见一处华美的辞藻;用语传神。形成鲜明的对比。既勾画出外部世界,又映照出内心世界。 播放幻灯片九:古诗中的白描写景: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思》 作者用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这九个意象,构成一幅苍凉寂寥的秋景图,虽未说一个“哀”字,但是哀愁在这萧瑟苍凉的秋景图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也流露出浓烈的思乡之情。 播放幻灯片十: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诗人用苍山、白屋、柴门、犬吠,风雪、夜归人这六个意象,层次分明,有远有近,有声有色,形成了“风雪夜归人”的画境,意味悠长。 播放幻灯片十一: 白描看似俭省朴素,实则留下“艺术空白”,让读者对作品进行二度创造、深层联想,从而品味出画外之音,言外之意,体会作者所寄寓的感情。 (三)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比较赏析语言,感受到张岱简练生动的语言,又体悟到作者写景中采用白描手法所产生的丰富表现力,就像[明]汪珂玉《西子湖拾翠余谈》中写道:西湖之胜,晴湖不如雨湖,雨湖不如月湖,月湖不如雪湖。可见最美的就是西湖的雪景啊。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07b0454500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d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