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文学的现实价值来源于淳朴的人性 作者:张云 来源:《文理导航》2014年第10期 《边城》是“一部证明人性皆美的著作”。“边城”这个词已经被众多读者认为是“湘西人性美”的文化概念。作者曾说:“我是个对一切无信仰的人,却只信仰生命。”他在许多文章中,都表现出对生命力的肯定和无意义生命过程的批判。他不断探索他的信仰和挚爱的生命,他发现只有湘西人的生命,才是活得胆大包天和痛快淋漓的,绝对没有拖泥带水的僵态。这里的生命不知道死,死即生,生即死,生生死死。这正是作者在《边城》中所追寻人生理想的终极指向,这一切都是通过描写湘西人的鲜活形象得以彰显的。沈从文先生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京派小说的代表作家之一,他在小说《边城》中寄寓了自己的人生理想,突出的表现了人性的美,通过翠翠与傩送的爱情悲剧,反映出湘西人们在自然和人事面前不能把握自己命运,表现出作者对民族和个人的深深的担忧。通过对作品的整体把握,下面我以小说《边城》为例,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他小说创作中表现的人性文化进行粗浅的分析: 一、生命本色的美 “边城”描画了一幅民性纯朴的风格画,生活在那里的是“一群未曾被近代文明污染”的“善良的人”,发生于其间的爱情。以湘西边境山城、茶峒和附近农村为背景,写了一个渡船老人和他的外孙女翠翠相依为命的生活,以及当地掌水码头船总顺顺两个儿子傩送和天保与翠翠之间的爱情故事。小说围绕这个故事,对边城富有特色的山川景物、风土人情作了诗情画意的描述,展现了边城人与人之间和谐关系和人们美好心景,讴歌了边城百姓淳朴的人性美。在边城的世界里,每个人都是那么的善良,作者把自己的感情都投注在这片充满人性美和人情美的乡村世界里。在作品中,老船工的俭朴厚道,天宝的豁达大度,傩送的痴情执著,顺顺的豪爽慷慨,杨马兵的热诚质朴等,都体现在边城的人们身上。在他们身上都体现着一种人格的魅力,展现着理想人生形式的人性美,作者通过对作品中人物的刻画,将自己的感情融注在故事情节里,表现出作者对美丽的,充满人性美的桃源般的湘西世界的向往,在那里没有战争的硝烟,也没有人与人之间的那种争夺,对于作者来说,正是作者所追求的“我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这就是作者所要歌颂劳动人民的人性美,生命美的具体表现。 二、现实与超现实的人情美 《边城》把自然和谐的人生形式推向了极致,边地的美丽景色、淳朴的传统风俗习惯和人物的美好心灵融为一体,表现了边地人们的人性之美。作者在《边城》中寄托了他的人生理想,将湘西极力渲染成世外桃源,其实也就是作者的文化价值寄托。作品中用这种新的文化信仰为人们描绘着在这样的文化环境里自然、自主、自为的生命形态和美好人生,赋予翠翠等湘西人们以象征意义,她们是这种自然人性文化的象征和最完美的模特。翠翠是沈从文所要创立和张扬的自然人性文化至善至美的模特,作者就是要借这些自然人性的模特,来反对人为的、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社会的、道德的文化,反抗社会的黑暗,表现出其对现实生活的愤慨,表现其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 三、爱情本色的美 作者在《边城》中描写青年男女爱情不落俗套,标新立异地以人本能欲望为前题,自然而然地产生淳朴爱情,这种爱情是人性爱,人本能的爱。边城的人民是善良的,他们保持着昔日宁静和谐的生活环境与纯朴勤俭的古老民风民俗。透过字里行间,我们能感受到沈从文先生努力建构了一个充满自然人性的世外桃源,创造的人物闪烁着人性中率真、美丽、虔诚的一面,边城的人民就是人性美的代表。 翠翠对傩送的爱是忠诚的,坚真不渝的,没有因人事的周折而改变最初的选择。傩送也是一位出色的小伙子,眼眉秀拨山群,为人聪明而富有感情,结实如老虎却又和气亲人,不矫情,不仗势凌人。在旧的封建婚姻习俗束缚下,翠翠和傩送爱情终成悲剧,但是作者一生都在用笔墨践行着自己的理想,表达着自己的抗争。他说:这世界上或有想在沙基或水面上建造崇楼杰阁的人,那可不是我,我只想造希腊小庙。选山地作基础,用坚硬石头堆彻它。精致、结实、匀称,形体虽小而不纤巧,是我理想的建筑。这种庙供奉的是人性。这种自然淳朴善良的人性美在改革开放的今天仍有现实意义。 翠翠是其中刻画得最成功的一个人物形象,她是湘西山水孕育出来的一个精灵,“她在风日里成长着,皮肤黑黑的,触目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清如水晶,自然抚养着她,教育着她。从不想残忍的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气”。边城的风日、山水,使她出落成一个眉清目秀、聪慧温柔,且带几分矜持、几分娇气的少女。她是美的精灵与化身。傩送远走他乡,爷爷溘然长逝,她痛苦悲伤但并没有倒下,她谢绝船总让她住进他家的好意,她像爷爷那样守着摆渡的岗位,苦恋着并等待傩送归来,充分表现她性格坚强的一面,展现着柔中有刚的美,她怀着希望与自己坎坷命运作持久的抗争。 《边城》在一首清澈、美丽但又有些哀婉的田园牧歌中,为人类的爱做了恰如其分的说明。因此,读这样的作品,我们获得的不只是文学艺术的美的享受,更有着对我们心灵人性的滋养与疗补。 从以上几个方面的陈述,我们可以看出作者着力表现对淳朴民心的宣扬,潜心表现“世外桃源”的人性之“常”。抨击现代异化的人性,讴歌古朴美好的人性,体现其“希腊小庙”中所供奉的“人性”之美。 (作者单位:贵州省遵义县第四中学)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07d112e3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86.html